我們學習有三個目标:解釋問題、解決問題、預測問題。而評價學習的結果,依據為你的行為或認知是否發生了改變。
判斷我們接收的是資訊還是知識,依據則是看這些資訊能否改變你的行為或認知,不能改變你的行為或認知的資訊,都稱不上是知識。
學習的第一目的應該是了解問題的本質,了解解決方案的底層規律,從問題的本質出發來尋求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其他人的解決方案,對于模仿之後的創新,根本方向也應該圍繞着問題的本質,也就是從第一性原理出發。第一性原理需要從最基礎的條件和規則出發,不靠橫向比較和經驗結論而進行的計算;這個就需要一層層撥開現象看本質的深度思考。簡單來說,就是需要”追本溯源“的邏輯推演。
探尋問題的過程,做閉環疊代:“提出假設-驗證(實踐)-反思”,縮短疊代過程,加快疊代速度,增加疊代次數。反思是整理的一種,就像是把一團卷在一起的線理清,對于線為何纏繞、線的後續使用必不可少。工作的每日日志、每周日志,一來是做彙報工作,二來為了養成反思的習慣。資料分析,也是反思的一種,收集到的關鍵資訊來做回報,修正假設,重新驗證,再次收集資料做分析,不斷重複疊代。
幾個普世智慧:複利效應(永遠不要低估0.1、0.01,細微的積累能産生可怕的複利效果),黃金圈思維(不要告訴它們你是什麼,告訴他們你為什麼存在),進化論(變化才是永恒的,要想在變化過程種不落下:模仿變化種的領先者、小步試錯疊代),系統思考(從更廣的系統思維看問題,往往能找到那些反直覺的關鍵點),二八法則(對80%果斷丢棄),安全空間(如果一件事的損失過于嚴重,那再微小的機率都必須避免;另外,對于重要的計劃,為了避免突發情況影響,可以事先制定Plan B來作為應急,作為規劃人員,plan B是個好習慣)
------------------------------------------------------------------------------------------------------------------------------
”第一性原理“總結了三個基本要點:一,回歸最本質最基礎的無法改變的條件,以此作為出發點,不可随意增加現有經驗作為條件;二,計算推演過程需要有嚴密的邏輯關系,盡量少引入估計;三,過程中不可與現有同類橫向比較,尊重客觀推演結果。“羅輯思維”中對“第一性原理”舉的例子:如果我們看電影的本質是為了享受有品質的電影内容,如果我走進電影院發現是一部爛片,根本就不要在乎已經買票了的沉沒成本,果斷離場才是一種不辜負”第一性原理”的正确選擇,把“第一性原理”用生活中的例子來做解讀和探讨,就清晰易懂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