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測試分層# 背景# 個人總結# 最後

# 背景

純屬個人總結,總結下目前接觸到測試方法/體系

# 個人總結

從開發架構上來分層

目前接觸到項目,基本上都是如下圖的架構模式(MVC),每一層都衍生出對應的測試

測試分層# 背景# 個人總結# 最後

對應的測試:

測試分層# 背景# 個人總結# 最後

看看市場上的測試崗位,大多數都是圍繞這這些來設定的:功能測試,自動化測試,測試開發,性能測試,服務端測試

個人最近幾年都是服務端測試,基本上也是在接口層,但目前偏重資料層,也明白了資料的重要性,業務的根源在資料,從資料上可以反應業務的健康度

不要被表象中的自動化,性能所迷惑,覺得做測試往上走就是搞自動化,性能,這樣太局限了;

有這麼一種情況值得思考:即使你自動化搞的非常牛逼,性能也是吊炸天,然而業務沒了怎麼辦? 即使你是工具組的測試開發,沒有業務團隊接入也是扯淡。是以測試的本質的業務的品質,而不是為了測試而測試

自動化是為了提高效率,是為了保證的解決業務的穩定性,性能是為了保證業務的體感

從流程上來分層

測試分層# 背景# 個人總結# 最後

上圖是公司大緻的研測流程,應該都是大同小異,備注是測試可以涉及的點

品質體系的建設都跟跟随研測流程,好的品質體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說下目前團隊的建設:

需求階段:研發怼産品在這邊很常見,公司的文化就是人人都是産品,這也是對業務的一種幫助,

要勇于對産品需求提出建議看法,要産品提出資料支撐,不能你想做什麼功能就做什麼功能,要有預期的值的估算,如做了XX項目,可以預計xx名額上升20%;

提測:提測需要研發保證主功能沒有問題,列出測試點和自測結果、測試難點,測試記錄打回次數,這是品質的展現,還有單元測試要全部通過,push代碼觸發;

回歸測試:回歸測試平台保證之前積累的回歸用例全部pass,上線卡點

線上:監控體系建設,伺服器資源的監控依賴于公司部署平台,如500錯誤,CPU資源;核心業務場景接口監控,保證核心業務無誤;接口可用性監控;第三方接口撥測監控...保證線上無重大問題;

資料層:大盤資料的監控(門檻值,波動值),資料分析衡量業務健康度;

監控體系是保證線上的無重大故障,或者提前感覺問題;

自動化是測試效率的提升,保障業務疊代的穩定性;

資料分析是資料的累積,業務健康度的考察;

# 最後

以上每一項展開的話,都是一個個課題,測試的水也很深,個人期望自己也能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随着細化,測試也在慢慢細化,如現在的app專項測試,大資料測試,算法測試....

路很長...

雖千萬人,吾往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