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時間管理 vs 心智培養

關于時間管理方面的文章、講座和書籍,總是那麼吸引人。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内做更多的事情,當然這些事情不僅僅是工作、學習和玩樂。其中的方法都是顯而易見和容易上手的。我也經常思考,如何去管理時間呢?為什麼有了好的方法,仍然無法堅持下去呢?

我想我們應該在每次在了解這些方法的背後,挖掘下另一個重要的緯度-心智培養。

今天,我通過人的成長過程來說說關于時間管理的思考。

回顧下過去時代的童年,對時間的感覺就是,怎麼還沒怎麼玩太陽就落山了,總是自己把所有小朋友送回家,目的就是能讓他們陪我再多玩一會。當然,現在就沒那麼輕松了,為什麼?因為,現代人的節奏已經遠遠超過過去,所有人的認知已經是需要幫孩子去管理時間,是以導緻現在孩子基本上報了無數個課外班:畫畫,鋼琴,英語,舞蹈,跆拳道.......,每天從早晨到晚上基本上都安排滿了。當然也會安排周末一天放松也好,安排定期旅行也好,都是經過細緻安排的。過去年代,孩子基本上靠的是耳濡目染,兒童的天性。現在就是看家周圍的教育訓練班是否完整,家長是否追求卓越了。

一、時間"呆子" vs 時間意識

這有點扯遠了,說童年和時間管理有什麼關系,這裡面其實隐藏了一個重要的事情就是——時間意識!有的人是路癡,隻能是導航;有的人是臉盲,總是記不住人;有人數字恐懼症,看到數字就暈.......,這說明一個問題,一定同樣存在着時間"呆子"。時間"呆子"的特點是:總是遲到;拖延症;估算時間都是滿嘴跑火車的那種;對時間極度不敏感;看了表也感覺不到什麼有什麼感覺。本質上,小孩在沒有時間意識的情況下,一定具有上面的特點。時間"呆子"是确實是天生具有的!也就是時間意識不是說培養就培養的,而是天生可能對時間就缺乏意識。

不過不要悲觀,沒有時間意識的能力的人,還是有方法解決的:

1. 自己設定鬧鈴、提醒,不要依賴于他人

2. 不定期養成看表的習慣,每個主要事件開始和結束時候,經常問自己現在什麼時間了,強化意識

時間管理 vs 心智培養

二、合理配置設定精力和分類事情的緊急優先度

随着年齡增長,手頭的事情會越來越多,總是能聽到誰家的孩子,每天寫作業寫到11點。誰家孩子又是學習好,有體育好,鋼琴談的好,幾乎是樣樣精通,聰敏絕頂。我很好奇問,是因為孩子不聰明做題慢還是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後來聽到的答案,大部分都是孩子就是在磨蹭、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基本上是精力無限,如何讓他們把精力放在主要事情上是家長很頭痛的事情。從這個階段到中年,我認為都在做一個事情,就是心智的培養,當然這個是第一階段的培養。

有人會問心智培養??!!沒聽錯吧,這和時間管理有什麼關系?

簡單來說是,如何配置設定自己的精力和如何意識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否重要。

能夠天生具備配置設定精力去很好的幹一件事情,這就是所謂專注力。好多人專注是并不是因為他确實是配置設定精力的能力強,而是因為耳順(能夠自動過濾别人說話的能力)。另外,好多人能夠做好一件事情也不是因為他确實意識到了每件事情的重要性,而是因為他在一段時間隻能幹一件事情,不準别人打擾。

一般事情,隻要足夠專注和堅持,都會很快做完和做好。但是,大部分人需要外界或者自己進行強制措施。包括在我們的工作中,常常被别人打斷節奏,如果感到壓力山大,可以嘗試用下面辦法:

1. 每天想想自己應該有幾件事情需要做

2. 将自己要做的事情和突發的事情放在四個象限裡,排好優先級:重要緊急、不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不緊急

3. 為每一種分類,進行一些初步的預案措施

時間管理 vs 心智培養

三、有計劃的合理安排任務順序

如果心智已經比較成熟,那麼事情又很多,每件事情又很複雜怎麼辦?我記得當年課本裡有個燒水泡茶的故事,大意就是要燒水泡茶,那麼如何能最短時間内完成呢。如果當時的情況是:沒有開水,開水壺、茶壺、 茶杯都要洗,還需要準備茶葉,應該怎麼安排 茶杯都要洗,還需要準備茶葉,應該怎麼安排?辦法甲:先做好準備工作,洗開水壺、茶壺、茶杯,拿茶葉。一切就緒後,灌水,燒水, 等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乙:洗淨開水壺後,灌水,燒水。等水開了之後,洗茶壺、茶杯,拿茶葉,泡茶喝。 辦法丙 洗淨開水壺後,灌水,燒水利用等待水開的時候,洗茶壺、茶杯,拿茶葉。 哪種辦法節省時間?顯然是辦法丙,因為前兩種辦法都“窩工”了。能看出合理的安排事情的順序能夠很大提高效率。

時間管理 vs 心智培養

是以,如果發現在自己再去掉很多不重要不緊急事情後,仍然無法進行有效時間管理的,需要關注:

1. 做事前思考下,事情是否可以分解,哪些是比較時間長,哪些是比較短的,哪些是前,哪些是後

2. 花一定時間合理安排在等待時間長的事情的中間,是否可以同時幹更多事情。

四、增強動态細化任務的能力

不過有人說,我已經盡力了,還是不行,我記得我父親關于這點上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他經常做完飯的同時,廚房基本都收拾幹淨了。大多數人知道,做飯應該先蒸米,拿出凍肉,同時開始準備洗菜、切菜等,然後切肉等。我仔細觀察了下,更高效還能在炒菜中途間歇的同時,已經把不需要的調料都已經收好了、案闆、刀洗淨歸位,當然還可以兩個鍋一起上,分好那個是炖,那個是炒。能夠利用炖的時間幹更多之後要做的收拾的事情。上菜叫家人吃飯的同時,還能将竈台簡單清理,垃圾統一整理,是以想運籌帷幄,就需要:

1. 長期培養動态細化事情的能力

五、有限精力下的時間管理

精細化是好事情,但是,人過中年,精力已經不夠了,身體日漸下滑,這個階段人的管理時間,最重要的就是在有限的時間幹更重要的事情。這個是心智培養的第二階段。我最近參加了一個關于

《善用六種時間觀》

的教育訓練,主要思想來自于津巴多的時間心理學,津巴多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次元把時間觀念分為六種:消極的過去時間觀和積極的過去時間觀、宿命主義的現在時間觀和享樂主義的現在時間觀、未來時間觀和超未來時間觀。總體講訴了,人應該如何培養時間人格,意識到的自己目前擁有哪種時間觀的長短,來動态調整,讓自己擁有積極現在時間觀和未來時間觀。當然,又說的抽象了。簡單來說是,從更高緯度來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标注它的性質,并且舍去或者刻意安排一些事情,讓自己能夠愉快的、精力充沛朝着真正自己想做的事情上努力。前面講到的都是培養時間意識、學會分類、如何安排。這個階段是讓人意識到,如果所做的事情本身沒有意義,那都是浪費時間。比如,我可以想盡一切妙招,說服一個固執的人,因為其他人都是花一整天,你隻需要說一個小時就搞定了。但是,說服後你會發現,說服本身對你沒有任何意義,一個小時也就白白浪費了。現在好多人看各種微網誌微信朋友圈,有時候對一些人的言辭和行為憤青吐槽,憤憤不平。另外,就是喜歡無意義的争論或者計較一些不重要的瑣事等等。我經常聽到,有人天天喊累,攤的太多什麼都想幹,又沒有合理安排和取舍,身體也已經發出危險信号,又不願意放棄。也有确實被迫需要幹很多事情,又不願意用新的辦法解決,精力有限,整天抱怨的,甚至病倒。有人到老才發現,很多事情自己都是和自己在較真。另外大家可以看看李笑來的《七年就是一輩子》、《和時間做朋友》

是以,我們需要:

1. 意識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目标,時刻注意自己的時間是否都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

2. 學會選擇真正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并且立刻去行動

3. 學會正向自我激勵,而不是讓負面情緒主宰内心

4. 不得不做的事情,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極限,是否可以利用他人或者放手一博或者調整心态

時間管理 vs 心智培養

六、老年生活(這個和工作無關啦)

時間管理的最後,我們來到了老年,人的一生已經接近尾聲,更多的時間放在如何延長自己的時間,盡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個階段,健康和心态是決定時間管理的首要因素。沒有好的健康,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醫院。沒有好的心态,大部分都是痛苦回憶過去的人生。

1. 鍛煉身體,自己的健康也是全家人的健康

2. 培養老年興趣,打個太極、下個棋、看看書等等

3. 做到莫生氣,耳順才是最重要的

時間管理 vs 心智培養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時間管理我認為總體是從兩個方面的事情:一就是從生理心理方面,不是天生具備時間素質的人需要培養時間意識和不斷磨練心智(高緯度);二就是找到具體方法,鬧鐘、紙條、日程表、APP(番茄)(低緯度)、奇妙清單等。第一條是最重要的,沒有一就沒有二,好多人都靠曬朋友圈(有人天天學英語曬這個)解決時間管理的問題,很難長期堅持,隻能是現象級行為。

另外,我用“人的成長軌迹”視角來說明不同階段如何管理時間,也是因為人生每個階段對時間管理的認知和行為不同,總不能到老了才學會看表吧!人總是有缺陷的,有時間的時候心智不成熟,心智成熟了又沒有精力和體力了。

希望大家能及早意識到時間,規劃好時間,熟練駕馭自己的人生。雖然不是技術文章,也希望能對大家有些幫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