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駐馬店上蔡農村口語常用字詞搜集整理

作者:洪河夜雨

根據第10版《四角号碼新詞典》整理出部分老家口語中常用字詞,請大家參考并提出建議。(未完,待續)

疤(bā巴)①皮膚病或創傷好了留下的痕迹。【例】疤痕/疤瘌(la)②器物上像疤的痕迹。

瘢(bān 班)瘡傷長好後留下來的疤痕。

甭(béng 崩)(方)不用。【例】甭說了,我都知道了。

泵(bèng 蹦)一種吸入或排出液體的機械。【例】水泵、油泵、氣泵。

醭(bú 布吳)醋、醬油等表面長的白黴。【例】别吃了,都長黴醭子了。(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掰(bāi 擺陰)用手把東西分開或折斷。【例】一掰兩半/掰玉米。

秕(bǐ 比)①子實不飽滿。【例】秕粒/秕谷子。②(文)壞,不良。【例】秕政。

稨(biǎn 貶)(稨豆)今作扁豆。

龅(bāo 包)龅牙,突出嘴唇外的牙齒。

絆(bàn 辦)①拴馬足的繩索,也指拴住馬足。②行動時被别的東西擋住或緾住。【例】絆了一腳/絆手絆腳。

褙(bèi 倍)把布或紙一層一層地粘在一起。【例】裱褙/袼褙。

酗(xù叙)無節制地喝酒撒酒瘋。【例】酗酒。

戳(chuō 初窩)①用尖的東西觸擊。【例】戳破。②(方)猛觸硬物而受傷。【例】打球戳了手指。③(方)豎立。【例】把 秫稭戳起來。④圖章。【例】蓋戳。

碜(chěn 陳)①食物中夾帶着砂粒。【例】牙碜。②醜,難看。【例】賽碜。

碴 1(chá 茶)①小碎塊。【例】玻璃碴兒。②器物上的破口。【例】碗碴兒。③事端。【例】找碴兒。④(方)皮肉被碎片劃破。【例】别讓碎玻璃碴了手。

2(chā 叉)用于“胡子拉碴”(形容滿臉胡子沒有修飾)。

龇(zī 資)露出牙齒。【例】龇牙咧嘴。

皴(cūn 村)①皮膚因受凍或風吹而幹裂。【例】手皴了。②(方)皮膚上積存的泥垢和脫落的表皮。【例】一脖子皴。③皴法,中國畫的一種畫法,塗出山石的紋理和光暗面。

馇 1(chā 叉陰)①邊拌邊煮(飼料)。【例】馇豬食。②(方)熬(粥)。

2 (zha 榨輕)饹馇gēzha—一種食品,用豆面做成餅狀,切成塊炸着吃或炒菜吃。

碓(duì對)舂米的器具,用石,木制成。【例】今天中午吃涼面條,你用碓窯子搗些蒜泥。(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磴(dèng 凳)①石頭台階。②台階或樓梯的層級。

怠(dài 代)①懶惰。【例】怠惰。②松懈,不注意。【例】懈怠/怠忽。

犢(dú 杜陽)小牛。

滴(dí 低)①一點一點落下的液體。【例】水滴/汗滴。②液體一點一點地落下。【例】汗直往下滴/滴眼藥。③量詞。【例】一滴水。

滴水--①房檐口瓦背下凹的瓦的瓦頭。②房屋之間為宣洩房檐滴下雨水而留的隙地。

澄 1(dèng 鄧)使液體裡的雜質沉澱。

2(chéng 成)水靜而清。

痱( fèi 肺)痱子-zi夏天皮膚受暑熱而生的很癢的小紅疹。

凫(fú扶)①水鳥,俗稱野鴨。②泅,凫水(遊泳)。(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诽(fěi 匪)說别人的壞話。【例】诽謗/腹诽。

疙(gē哥)疙瘩-da①皮膚或肌肉上長的塊狀物。②小球狀或塊狀的東西。【例】土疙瘩。③比喻不易解決的問題。【例】思想有疙瘩。

痼(gù 故)①積久難醫治的。【例】痼疾。②長期養成不易克服的。【例】痼習。

磙(gǔn 滾)①磙子,圓柱形的碾軋器具。②用磙子軋。【例】磙地。

聒(guō 鍋)聲音嘈雜。【例】聒噪。

硌1 (gè 個)(方)觸着凸起的硬東西覺得難受或受到損傷。【例】硌腳/硌牙。

2(luò 羅)(文)山上的大石頭。

縆(gēng 耕)(方)粗繩索。

倌(guān 官)①專管飼養家畜的人【例】羊倌/牛倌②舊時被雇用在茶館、飯館等行業中服役的人。【例】堂倌。

馃(guǒ 果)馃子—zi①一種油炸的面食,即油條。②(方)舊式點心的統稱。

滾(gǔn 棍上)①液體翻騰。特指水煮開。【例】水滾了。②旋轉着滾動。【例】滾雪球。③走開,離開(斥責口氣)。【例】滾出去。④一種縫紉方法。【例】滾邊兒。

逛(guàng 光去)散步,閑遊,遊覽。【例】逛公園。

㱮(huì彙)瘡潰爛。【例】㱮膿(今做潰膿)。

憨(hān 酣)①癡呆,【例】憨笑。②樸實。【例】憨直(樸實直爽)。

绗(háng 航)用針線固定而兒和裡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例】绗棉褲/绗被子(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齁(hōu 侯陰)①鼻息聲。②(方)很,非常(多表示嫌棄)。【例】齁鹹/齁冷。

讧(hòng 洪去)争吵,混亂。【例】内讧。

㾵(jì計)皮膚上生來就有的深色的斑。【例】她腳上長個黑色的㾵。(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豇(jiāng 江)豇豆—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豆莢長條形,可吃。

酵(jiào 叫)發酵。【例】酵子—含有酵母的面團。也叫引酵。

犟(jiàng 匠)固執,不服勸導。

缰(jian 江)缰繩,拴牲口用的繩子。

稭(jiē 皆)農作物脫粒後的莖。【例】麥稭/芝麻稭。

毽(jiàn 件)毽子—一種插有雞毛的,用腳可以連續踢的遊戲用具。

倔 1(jué 屈爺快讀)強硬的樣子。

2(juè具夜快讀)性子直,态度生硬。【例】倔頭倔腦。

(juǎn 卷上) 子—zi一種面食,把和好的面擀成薄片,塗上油鹽、蔥花、麻醬等再卷起蒸熟。

窖(jiào 叫)①收藏東西的地洞。【例】蕃薯窖。(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②把東西收藏在窖裡。【例】窖白菜。

磕(kē科)①碰,撞。【例】磕破一塊皮。②磕打。【例】磕煙袋。

侉(kuǎ 垮)(方)①說話和本地人語音不合。【例】他說話有點侉。②粗笨,土氣。【例】這箱子又侉又重。

侃(kàn 砍)①(文)剛直。【例】侃直。②(文)和樂。③(方)閑聊。【例】胡謅亂侃。

诓(kuāng 筐)欺騙。【例】诓騙/诓人。

诳(kuáng 狂)欺騙,瞞哄。【例】诳語。

痨(láo勞)中醫指結核病。【例】肺痨。

酹(lèi 類)(文)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

殓(liàn 練)把死屍安放在棺材裡。【例】裝殓/大殓。

劙(lí 離)(文)割開。【例】他的手被小刀劙個口子。(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绺(liǔ 柳)量詞。用于線、麻、絲、須、發等的小束。 【例】兩绺頭發/一绺線。

缭(liáo 遼)①纏繞。②用針線縫綴。【例】缭縫兒/缭貼邊。

餾 1(liú 劉)蒸餾。

2(liù 劉去)把涼了的熟食品再蒸熱。【例】餾饅頭。

漉(lù 路)液體向下滲,濾。【例】漉酒。【例】濕漉漉—潮濕的樣子。也做“濕渌渌”。(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涼 1(liáng 良)①溫度低,不熱。【例】涼風。②比喻灰心或失望。【例】一句話,讓人心都涼了。③冷落,不熱鬧。【例】荒涼。

2(liàng 亮)放一會兒,使溫度降低。【例】把水涼一涼再喝。

縻( mì 迷)①牛缰繩。②捆、系住。【例】他把羊縻在溝半坡。(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芈(mǐ 米)①羊叫②姓。

馍(mò 磨陽)(方)通常指饅頭。也叫馍馍。

饅(mán 蠻)饅頭—tou 面粉發酵後蒸成的食品。

孬(nāo 撓)(方)①壞,不好。②怯弱,沒有勇氣。

碾(niǎn 年上)①碾子,把東西軋碎或壓平的器具。【例】石碾。②用碾子等軋。【例】麥子有點潮,先攤好曬一上午,中午時在碾。(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恁 1 (nèn 嫩)(方)①那麼,那樣。②那。【例】恁時。

2 (nín 您)同“您”(見于元曲)。

餒(něi 内上)①饑餓。【例】凍餒。②失掉勇氣。【例】勝不驕,敗不餒。

齉(nàng 囊去)鼻子阻塞,發音不清。

漚1(òu 歐上)長時間浸泡,使其變化。【例】漚麻/漚糞。

2(ōu 歐)水泡兒。【例】浮漚。

讴(ōu 歐)①歌唱。【例】讴歌。②(文)民歌。【例】吳讴。

瓢(piáo 飄)用葫蘆或木頭等做的舀水用具。【例】水瓢。(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硗(qiāo 敲)①土質硬,不肥沃。【例】硗薄--(方)不結實。【例】這凳子硗薄的很,一坐就壞了。(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蛩(qióng 窮)古代指蝗蟲、蟋蟀。

寝(qǐn 侵上)①睡。【例】廢寝忘食。②卧室。【例】内寝/寝室。③(文)止,平息。【例】事已寝。④(文)貌醜。【例】貌寝。

瓤(ráng 讓)①瓜果皮裡面的肉。【例】西瓜瓤。②泛指皮或殼裡包着的東西。【例】信瓤兒。③(方)軟,弱。【例】身闆瓤。

氄(rǒng 戎)①鳥獸細軟的毛。②毛細軟。

穰(ráng 瓤)①禾稈。【例】豆穰子。②(文)豐盛。【例】穰歲。③同“瓤”。

絨(ròng戎)①柔軟而細的毛。【例】鴨絨。②表面有一層細毛的紡織品。【例】長毛絨。③刺繡用的絲縷。

褥(rù 如去)褥子,床上的鋪墊物。【例】被褥。

瘆(shèn 腎)使人害怕,可怕。【例】瘆得慌。

虱(shī 師)虱子,寄生在人、畜身上的吸血的小昆蟲,能傳染疾病。

秫(shú 贖)①有黏性的谷類的通稱。②高粱(多指黏高粱)【例】秫米。【例】秫稭—去掉穗的高粱稈。

穗(suì 歲)①谷類植物聚生在莖頂的成條狀的花或果實。【例】花穗/麥穗。②用絲線、綢布條等結紮成的向下垂的裝飾品。【例】燈穗。③廣州的别稱。

馊(sōu 搜)食物腐敗而發出的酸臭味。

煞 1(shā 紗)①結束,止着。【例】煞賬/煞筆。②勒緊。【例】煞腰帶。③同“殺”③⑤

2(shà 紗去)①極,很。【例】煞費苦心。②迷信的人指兇神。【例】兇神惡煞。

馓(sǎn 傘)(方)馓子,一種油炸的細條狀面制食品。

扇 1(shàn 善)①扇子。【例】蒲扇/電扇。②指片狀或闆狀的東西。【例】門扇/隔扇。③量詞。用于門窗等。【例】兩扇門。

2(shān 山)①搖動扇子或其他東西生風。【例】扇風。②用手掌打。【例】再亂說,我扇你的臉。(整理者增加此例項)③同“煽”②。

灑 1(sǎ 撒上)①使水散開落下。【例】灑水。②東西散落。【例】糧食灑一地。

2 古通“洗”①。

涮(shuàn 拴去)①搖動着沖洗。【例】涮瓶子/涮衣服。②把生的肉片等在開水鍋裡略煮一下(再蘸作料吃)。【例】涮羊肉。

庹(tuǒ妥)①名詞,長度機關。成人兩臂左右伸直的長度,約合5尺。②(方)量詞,量長度。【例】你庹一下有多長。(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沓1(tà 他)多,重複。【例】雜沓。

2(dá 打)量詞。用于成疊的東西。【例】一沓紙。

殄(tiǎn 田)(文)滅絕,盡。【例】殄滅。

溏(táng 唐)①(文)泥漿。②不凝固的,半流動的。【例】溏心雞蛋。

添(tīan 天)增加。【例】添設零售點/錦上添花。

添箱—舊時女方親友送給新娘的禮物。也指所送的禮物。(方)北方特指紅事時送禮。(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紊(wěn 穩)雜亂。【例】有條不紊。

齆(wèng 翁)鼻塞。【例】這兩天鼻子有點齆。

倭(wō 窩)中國古代稱日本。

【例】倭寇—14~16世紀常騷擾北韓半島和中國沿海的日本海盜。

【例】倭瓜--(方)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果實稍帶甜味,可吃。

崴1(wǎi 歪上)①山路不平。②(腳)扭傷。③(方)山水拐彎處。多見于地名,如三道崴子(在吉林省)。

2(wēi 威)【例】崴嵬-wéi(文)山高的樣子,高低不平的樣子。

绾(wǎn 晚)①系,盤結。【例】绾個扣兒。②卷。【例】绾袖子。

剜(wān 彎)用刀挖。【例】快中午了,你去菜地裡剜兩棵菜去。(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痫(xián 賢)癫痫。

囟(xìn 信)囟門。【例】囟門—嬰兒頭骨未合縫的地方。也叫囟腦門,頂門。(方)呼歇門。(整理者增加此例項)【例】囟球--(方)形容人不精氣,有點傻,有勇無謀。(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涎(xián 賢)口水。【例】垂涎(流口水。形容羨慕,眼饞)。

瘀(yū迂)血液凝積。【例】瘀血。

癔(yì 意)癔症—精神病,多由精神受重大刺激引起。發病時大哭大笑,說胡話,或發生手足痙攣、失明失語等現象。也叫歇斯底裡。

彟(yuē 迂椰)(文)①尺度②量(東西)。

鬻(yù 遇)①(文)賣【例】賣兒鬻女。②(方)液體溢出。【例】看着點鍋,别讓鍋鬻了。(整理者增加此例項)

舀(yǎo咬)用瓢、勺等東西(多指流質)。【例】舀水。

倚(yǐ以)①靠。②仗恃。【例】倚勢欺人。③(文)偏。【例】不偏不倚。

秧(yāng 泱)①植物的幼苗,特指稻苗。【例】樹秧/稻秧。②某些植物的莖。【例】蕃薯秧。③某些用來飼養的新生的小動物。【例】魚秧子。

纓(yīng 英)①服裝或器物上的穗狀飾物。【例】帽纓子/紅纓槍。②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帶子,也泛指帶子、繩索。③像纓的東西。【例】蘿蔔纓子。

痄 ( zhà 詐 )痄腮-sai即流行性腮腺炎。一種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首傳染病。患者多為兒童,症狀是發熱,耳朵下面腫大脹痛。

疻(zhǐ止)皮膚被毆打成青紫色而沒有創痕。

砧(zhēn 真)捶砸或切東西時墊在底下的器具。【例】砧闆/鐵砧。

帚(zhǒu 肘)掃除塵土、垃圾等用具。【例】笤帚/掃帚。

砟(zhǎ 渣上)堅硬成塊的東西。【例】煤咋子/爐灰砟兒。

缒(zhuì 墜)用繩拴住人或東西放下去。【例】把吊桶缒下井去。

窄(zhǎi 債上)①橫向距離小,與“寬”相對。②氣量小,不開朗。【例】心眼窄。③生活不寬裕。【例】日子過得挻窄巴。

沾(zhān 氈)①浸濕。【例】沾衣。②因接觸而被附着上。【例】沾泥。③稍微接觸或挨上。【例】沾邊兒。④憑借某種關系而得到的好處。【例】利益均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