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項目開發時間不夠用?作為程式員,你真的會評估嗎

項目開發時間不夠用?作為程式員,你真的會評估嗎
項目時間的估算對項目的成敗至關重要。項目時間管理包括了項目按時完成所需的各個過程。但是,在實際項目中,經常出現項目延期,估算嚴重不準确的現象。

預估時間本身就很難。每個程式員的估計都會跟真正需要的時間有些差距。估計時間短了說明有些事情被忽略了(編譯,測試,送出代碼)。估計時間超了說明任務太大,難以了解。

對于資曆較淺的程式員,這種估計誤差是混亂的,他們經常會輕視一些任務,同時又對一些稍微有難度的任務過分高估。我認為,對一個有經驗的程式員,一個任務的時間應該在半小時到24小時之間,超出24小時的任務都需要拆分。程式員在腦中想一想可能會認為要60小時,但實際上即使是很有經驗的程式員也需要将任務分成可控的子產品再來分析做決定。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需要認識到的一點是,程式設計上的經驗并不等同于時間估計上的經驗。一個從沒有做過工期估計的程式員不會擅長估計時間。如果不去拿真正需要的時間和估計出的時間進行比較,你不可能從其它回報資訊之得到正确估計時間的經驗。

每個程式員都會用到評估技巧。為了提高你的這項技能,你可以在你從事的每個任務上進行鍛煉。在任務開始時先預估開發所需時間,拿它跟你最終真正用掉的時間進行對比。這樣,你不僅在對任務細節的了解上有提高,同時也提高了你對時間預估的技能。

項目開發時間不夠用?作為程式員,你真的會評估嗎

霍夫斯塔特定律:實際時間總是比預期要長,即便你考慮到了霍夫斯塔特定律。

經常會有 PM 抱怨說,為什麼公司的開發永遠不能估計自己的項目時間?!然而機智的程式員早就對此司空見慣了。我甚至見過一個預計 2 天完成的項目最後花了 4 個月的時間,即使按照「時間翻倍」的經驗法則來看也是挺誇張的。從進階層面來看,問題在于 —— 工程師和 PM 或者其他人員對時間估算的方法和思維方式不同。

大多數工程師的第一反應是,如果一切按照計劃正常進行的話,寫出一個原型所需要的最短時間。而 PM 或者其他下遊人員的想知道的是,項目什麼時候可以準備完畢,從此時到釋出的這段時間是多長?是以這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故事了。

是以對于工程師來說,掌握時間估算是一項必備技能,這意味着你是專業、穩定而高效的開發者。

為什麼需要進行時間估算?

外部依賴

任何有效的事情都不會憑空發生。項目通常存在外部依賴性,比如跟職能團隊的溝通(财務、PR、客戶支援)以及客戶的交流等。而跟這些外部依賴協調的往往是 PM 或者CEO的工作,這意味着最有資格做時間估算的人(工程師)并不是最需要做這些測算的人。這種不對稱導緻了根本性的緊張。

優先級

時間測算對确定優先級也很關鍵。工程領域中成本效益是一項重要名額,哪怕你在做的功能是全世界最厲害的,經過時間測算發現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實作的話,那這個功能的優先級也不會太高。

比方說你正在做一個項目,做成之後可以讓網站快 50%,但用同樣的時間你本來可以完成 2 個項目,而且每個項目都可以讓網站快 40%。如果你不花點時間進行初步測算的話,你永遠都不知道還可以做一個更快的網站!

初級時間估算

假設我們達成了時間估算非常重要這個共識,那麼我們繼續看一下如何估算。通常情況下,我們低估所需時間是因為我們想的是「寫出一個原型需要多長時間?」。

但是,傳遞的東西往往要比原型大多了,你還需要考慮測試、調試、優化所花費的時間。還有開會、訪談、代碼評審,甚至發郵件都是需要花費時間的。

低估所需時間的另一個原因是意外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不能被充分考慮到,比如 IDE 更新而讓你多花了一天去配置環境等等。

基于此,我們最好不要太相信所謂的經驗和直覺。

Step 1:制定技術方案

在開始任何一個重要項目之前,你都應該有一份技術計劃或者設計文檔。這個文檔的目的在于讓别人知道你在做的事情,并能獲得回報。當你注意到其中的技術細節時,你就會更清晰知道具體所耗費的時間,比如把某個庫更新到新版本,可能會多花一天的時間。你甚至還得自己寫一個庫。

顆粒度在這裡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哪一部分讓人覺得不清楚,要麼是你應該了解更多相關知識,要麼得把它分解為更細緻的步驟。與此同時,如果一個步驟太細的話,又可能會太脆弱導緻整個計劃無效,是以要把握好這個度。

想要知道你的文檔裡應該考慮哪些東西,可以看看AliciaChen 的 這篇文章。關鍵在于跟 PM 溝通清楚,消除有歧義的地方,這樣才不會導緻最後要推翻重來。

Step 2:為每一步添加時間估算

文檔裡的每一步實作需要多少時間,這往往牽涉到對細節的研究(這個是不是已經有庫了?)。是以視項目性質而言,先做一個簡單的原型可以幫助揭示許多潛在的痛點。

Step 3:追加容錯時間

現在你已經有了初步的時間估算,不過還有許多其他需要考慮的因素。

随時調試:Bug 難以避免,這取決于開發者對特定代碼庫的經驗以及代碼庫的成熟度。會議和假期:開會或者放假時一般來說是不會敲代碼的,是以真正敲代碼有多長時間?是以時間估算時要好好看看日程表。最終測試:通常應該一邊編碼一邊測試,但很多團隊在釋出前還需要做內建測試,是以在你的估算中留出這部分的時間。代碼評審:在這個代碼庫中你一般需要進行幾輪?每輪需要多少時間?要經過多少評審人?留意評審人的日程安排確定代碼評審的時間。

當你把傳遞時間的開銷也考慮進去,你就能看到自己的時間估算和項目的實際釋出時間要比對得多。盡管實際情況可能還會更長,你也可能會因壓力而需要縮短工期。但當大家明白你的估算更準确時,也會更信任你。

Step 4:釋出後評審上期時間估算

複盤還挺痛苦的,但是回顧能讓你在下一次做得更好。每一個實際與預期時間不比對的項目都發生了什麼,找到原因并改進它。

總而言之一切在于溝通。提前溝通、經常溝通,了解彼此的日程和需求變更。

跟 PM 等相關參與者的溝通也能讓對方提供可能會影響你估算的重要資訊。一位設計師可能會說這個動畫需要一周工期,幹脆砍掉不要了。另一位 PM 也可能補充說這個原型隻是對使用者進行研究的而已,這次疊代不用處理太多 bug。

對于工程師來說,不要做不切實際的更短工期的妥協,開誠布公更顯專業。對于 PM 和其他人來說,尊重這一估算可能需要一個過程,但要知道光靠唠叨是不可能縮短工期的。

項目時間估算不容易,唯有善于溝通、有同理心以及确定功能優先級才可以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9-21

本文作者:yuer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終端研發部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