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裡成立獨立晶片公司“平頭哥”;城市大腦2.0釋出;馬雲談新制造 | 雲栖大會集錦

9月19日,一年一度的杭州雲栖大會又開幕了。2016年,馬雲宣布了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這5新;2017年,最勁爆的事件,還屬阿裡宣布投資1000億建立“達摩院”。而2018年呢?記者在現場為你帶來新鮮報道。

在上午進行的主會場,随着開場歌舞表演結束,正式進入演講環節。首先是政府上司緻歡迎詞。

杭州市上司:“數字讓杭州越來越年輕”

開場緻辭環節,杭州市委書記和市長均對來自全球的科技愛好者表達了歡迎。他們指出,目前杭州正着力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成為網際網路+創新創業中心,而政府層面,他們将繼續推進“數字經濟1号工程”,讓龍頭企業和高端人才集聚在此。目前的杭州誕生了阿裡巴巴、海康威視、網易等巨頭,每天602個市場主體出現,杭州也孕育了雲栖小鎮等特色小鎮,同時也新生了一批國内外知名的科研機構,“數字讓杭州越來越年輕”,随着移動支付和城市大腦的深度應用,杭州吸引力與日俱增。

當然,這場活動還有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的站台。袁家軍指出,目前數字化程序正立足杭州、影響全球。“浙江的高品質發展,雲栖小鎮早已給出了答案”。他們将持續推進數字經濟1号工程,驅動數字中國建設,展現浙江獨特地位。

“逍遙子”張勇:阿裡巴巴技術驅動,不必存疑

阿裡巴巴CEO張勇的開篇演講,主持人隻留給他8分鐘時間,但是張勇完美的把握了這短暫的時間,一氣呵成。

張勇指出,過去一年,阿裡巴巴集團的GMV(商品交易總額)突破了4.8萬億人民币,兩年内将達到10000億美元。目前,阿裡巴巴已成為橫跨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物流、雲計算等各個領域的數字經濟體,通過生态的演化和交錯,整個生态正繁榮發展。

“過去一年,阿裡巴巴集團的GMV突破了4.8萬億,兩年内,會達到1萬億美元。阿裡的經濟體,就是希望創造多元化生态,和合作夥伴推動數字進步。因為技術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使得社會的各個方面産生新的服務方式,使得整個經濟資源高效比對,使得所有參與者的體驗發生變化。”

張勇表示,過去談網際網路,都是談對個人的影響,但是未來10年至20年,數字技術和新一代網際網路一定會對社會的各個領域産生全方位影響,包括政治文化民生商業等等。

值得關注的是,業界一直對阿裡巴巴的定位存疑,張勇在現場做了統一回應:

“阿裡巴巴永遠是一家技術驅動,使商業有所不同,創造商業新賽道的數字經濟體。因為技術就是要把不可能變成可能,促進新服務方式的誕生,以及資源的高效比對,使所有人的體驗發生本質上的變化。”

除此之外,張勇提到,2017年雲栖大會宣布成立的達摩院,今年已經初具規模,有20項研究取得世界第一。而在2016年提出了“五新戰略”,包括新能源、新技術、新金融、新制造、新零售,張勇也對它進行了新的闡釋。

“新技術一定是五新的引擎。新能源和新技術的完美結合,才能真正驅動數字中國的發展,驅動大家熟悉的世界走向一個波瀾壯闊的物聯網世界。”

“孫權”胡曉明:“杭州方案”成新名詞

其後登台演講的是阿裡巴巴副總裁、阿裡雲總裁胡曉明。

胡曉明首先通過“杭州印象”的關鍵詞搜尋,展示了科技正成為杭州新的名片,随後他重點分享了“科技驅動城市的改變”5組案例,分别為:劉雨扣夫婦17張證變1張證跑運輸;許翠琴沒有賬本的豬肉鋪;蕭方訓在網上法庭完成審判;許浩在手機上的建立醫療影像;徐海軍用行行造價節約造價成本。随後,用銀泰百貨、世紀聯華、盒馬鮮生、二維火、曹操專車、杭州銀行、蕭山機場、西奧電梯、吉利汽車、正泰等案例分别分享了5新在新時代下對現實生活的創新改變。

他表示,這些個體的案例正展現杭州成為移動辦事之城、移動支付之城、智慧醫療之城、創新創業之城。

“目前,城市管理是新的挑戰,但阿裡雲不是城市管理專家,但是搜集資料讓政策優化是阿裡雲推動的。”

曾經,西雅圖走出了亞馬遜和微軟兩大科技巨頭,反過來,兩者也用數字化技術鑄造了全新的西雅圖。今天,杭州孕育了領先全球的雲計算企業阿裡雲,而阿裡巴巴則推動着千年古城杭州在新一輪數字化變革中走在前列。 

此外,胡曉明還宣布,AR導航視訊将融入Ali OS汽車智能作業系統,車路協同體系的建設将從杭州開始。

杭州城市大腦2.0正式釋出  管轄範圍擴大28倍

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金志在現場宣布:杭州市“城市資料大腦”交通V2.0正式釋出。

金志表示,杭州城市大腦2.0将覆寫主城區、餘杭區、蕭山區共420平方公裡,一年擴大28倍。接管1300個路口信号燈、接入4500路視訊,通過7大生命體征全面感覺城市交通,并通過移動終端直接指揮杭州200餘名交警。此外,首次開拓應用新領域,成為消防戰士的得力助手,保障市民生命财産安全。

受益于“城市大腦”,杭州交通效率不斷提高。依據公開的城市季度報告,在全國最擁堵城市排行榜上,杭州從2016年的第5名下降到今年第二季度的第57名。目前,除了交通、消防之外,“城市大腦”目前還在征信系統、市容市政管理、旅遊交通等多方面進行應用嘗試。

“格子君”王堅:交談是城市尊嚴 資料挖了一條看不見的路

“城市大腦”實際上是王堅一直以來嘔心瀝血之作,現場自然少不了他的亮相。

現任雲栖小鎮名譽鎮長、阿裡巴巴集團技術委員會主席的王堅随即上台發表演講,他的主題是《城市大腦:一個城市的演進和突變》。今天,他依舊是一身格子的打扮。

“城市是最了不起的發明”。這句話王堅還是談到了。當雲栖小鎮還是一篇荒蕪的時候,他在這裡度過了最孤獨的時候。

“現在談大資料的時候,并沒有把資料當作城市的資源,但當用資源的觀點看資料時,我們會發現城市發展不止是有空間、水這些資源。”

目前,國内有很多城市的道路資源沒有真正完全發揮出來,城市自來水流失嚴重,各種現實問題都亟待解決,“而城市大腦為城市留下更多的資源”。據了解,2018年1月,杭州市交警城市大腦入住雲栖小鎮,迄今有76位地市級市長到基地采訪,實作了阿裡當初為其他城市進行探索的承諾。

王堅演講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阿聯酋哈利法大學、奧林匹克轉播公司、SAP、肯亞旅遊與野生動物保護部等先後上台分享了與杭州的“雙城記”故事。

螞蟻金服CTO程立:1+9個支付寶是怎麼煉成的?

程立表示,在過去3年裡,支付寶從印度到泰國、南韓、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中國香港、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已經在全球服務了超過8.7億人,中國人的移動支付日常在中國内地外的9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日常。

掃碼乘車已經在馬來西亞落地,這也是除了中國外第二個在地鐵服務中運用掃碼開閘的國家。此外,中國香港和菲律賓之間還通過螞蟻金服的技術,完成全球首筆基于區塊鍊技術的跨境電子轉款。程立表示,通過螞蟻金服的區塊鍊技術,更加安全的轉款結算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

“世界上還有20億人沒有享受到銀行服務,支付寶希望讓這些人享受到科技和金融帶來的便利。”
張建鋒:阿裡成立獨立晶片公司“平頭哥”

阿裡巴巴集團CTO、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宣布,阿裡巴巴成立獨立晶片企業“平頭哥半導體有限公司”,是中天微與達摩院晶片團隊整合而成。他表示,和達摩院一樣,平頭哥的目标也是最終獨立化運作,推進雲端一體化的晶片布局。

他解釋到,阿裡巴巴相信小的力量,而“平頭哥”也是非洲草原上的蜜獾的别稱,阿裡希望能學習它的精神,堅信夢想,堅持創業的精神。此外,據其介紹,阿裡巴巴将于明年釋出第一個神經網絡晶片,同時将研究量子晶片,為人工智能提供無限計算能力。

馬雲:未來10到15年所有行業将非常痛苦,甚至超乎想象

馬雲在現場表示,未來制造業不會消失,隻有落後的制造業才會消失。IT把人變成機器,DT時代把機器變成人。

”IT是為了控制未來,DT是創造未來;IT誕生了制造業,DT誕生創造;IT時代是以我為主,DT是利他為主;IT要求規模化,DT要求個性化。“

馬雲稱,今天在外部環境下,不擁抱新制造業的企業,就如同盲人開車,甚至不知道誰是客戶。新制造将會重新定義制造業,重新定義供應鍊、商業服務、營運等,這是一場思想革命和技術革命。

“當新制造取代舊制造,貿易戰将不複存在。”

他認為,不僅流水線是工業時代産物,貿易戰也是工業時代産物。通過貿易戰留住就業的想法是可笑的,因為未來制造業都不是創造就業的主陣地。未來,制造業是made in internet,當制造沒有國界,貿易變成人人參與的時候,規則都要重塑,貿易戰如何開打?

馬雲還預言,IoT、晶片、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所有這些都會像蒸汽機、石油改變手工業一樣,改變今天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未來的資料算法專家不是在網際網路公司工作,而是在工廠中的房間裡面寫代碼。未來成功的制造業,都是用好網際網路、IOT、雲計算大資料的新制造企業。

談及物聯網時,馬雲稱,物聯網的本質是自聯網,沒有自聯網的物聯網是植物人。中國90%以上的裝置尚未連結,若把裝置全打通成智能化,将會産生不一樣的格局。

附:馬雲演講全文

大家好,時間關系,我其實有很多東西想講,但是被數學家們一搞,我就心裡發虛,我就不一定講得下去。

昨天晚上很榮幸跟這些數學家進行了一番交流,我糾結了很久,我不知道該講什麼,但是這兩個小時,我依然聽懂得不多,但是我無比感動,我特後悔那個時候沒有進入那個世界,當然也感覺很幸運沒有進入那個世界,因為我進去了以後,可能被趕了出來。

就像剛才那些公式,我除了1+1=2,勾谷定理以外,我其它都沒聽懂,從來不知道還有這樣的公式,但是我感覺無比的美好,沒有數學為基礎,科學就可能沒有基礎,沒有科學就沒有這些應用,就沒有這些技術。我覺得特别感謝那些默默無聞,在背後為人類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這些真正的英雄。

阿裡很榮幸能夠發展到今天,能夠為這些基礎科學做一點事情,昨天也探讨到了數學有什麼用,我認為因為“無用之用”,才是最最的價值。我們這個世界适應了任何事情希望都要有價值,都要能夠馬上采取效應,但是沒有人類背後巨大的付出,就不可能有今天美好的未來,所有人都想到馬上收獲,就不可能有未來。

一:從新零售到新制造

雲栖大會不知不覺辦了第九屆,今年第十年,但是第九屆,今天這麼多人來,由于場地限制,我們據說有6萬人來,這個已經到了最大的極限,也是九年來參加的人數最多。所有來的人,到這裡來都是因為相信而來。

第一次我記得我們開會的時候,隻來了三四百個工程師,大家在一個酒店裡面,也沒有什麼東西可看,也沒有什麼東西可展覽,大家隻是一個交流。到今天為止,我們看到了全國乃至世界上優秀的高科技、黑科技在這兒雲集,這兒和以往其它的科學的這種論壇和展覽會不一樣。我發現我們很多人到這兒來,不是來賣東西,不是來賣軟體,不是來賣産品,而是展示自己的思想,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想。

今天我們到這兒來的人,都是因為相信相信,我們因為相信而看見,是以特别看見,這也是我們每年都來,希望一年、一年的不斷搞下去,我們在這兒聽見很多新的觀點、新的思想。

前年我提出了未來人類社會,特别是中國經濟将進入到新零售、新制造、新技術、新金融、新能源,大家可能當時并不以為然,甚至有人說要說這樣的“新”,晚上可以編出兩百多個,也就是前面加了一個“新”,也有很多人跟我講,你這個“新”的字用得不對,我知道不對。他們編了很多什麼樣的零售,我個人覺得我們實在找不到對的詞,是以姑且稱之為“新”而已。

新零售實際上在重新定義零售,今天我想跟大家主要是講講新制造,因為新制造很快對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制造業帶來席卷性的威脅和席卷性的機會。我前天在上海也講了,未來的十到十五年,所有的制造行業所面臨的痛苦遠遠超過今天大家的想象,我們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并且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二:制造業不會消失 落戶的制造業一定會消失

有人說實體制造業正在消失,我認為制造業不會消失,隻有落後的制造業一定會消失。技術革命将會有五十年,未來的三十年将會是應用變革深入到方方面面,不僅是技術變革,更是思想意識的變革。IT主要是為了控制未來,而DT是要創造未來,IT把人變成了機器,而DT要把機器變成人一樣。

IT時代誕生了制造業,而DT時代要誕生創造,IT時代基本上依賴于知識,而DT時代要發揮人類的智慧,IT時代是以我為主,而DT時代是以利他為主。DT時代是平台思想,大家說什麼是平台思想,平台不是規模,平台是利他,平他是Enable  Others,平台是為了讓别人做得更好。

有人說我的企業做大了,我自然會變成平台,我認為你隻有讓别人做得更好,讓别人更加強大,隻有這樣的思想,你才可能成為平台。IT要求标準化、規模化,而DT要求獨特化、個性化、靈活性,新制造就是基于DT時代思想的制造業。

未來十到十五年,傳統制造業企業将會非常痛苦,今天的外部環境下,在技術變革的大趨勢下,依靠傳統的資源消耗型企業必定越來越難,挑戰也會越來越大,不擁抱新制造業的企業,就如同盲人開車,你都不知道誰是你的客戶,客戶到底需要什麼。

所有的制造業要保持高度清醒的認識,不能安于現狀,特别是現在有些制造業利用了網際網路,拓展了自己的營銷,帶動了一定的銷售額,但是這并不表明你們具備了明天的能力,制造業不管你已經擁抱網際網路還是沒有擁抱網際網路,必須思考未來的制造業該如何去走,未來成功的制造業一定是用好網際網路,一定是IoT,一定是雲計算、大資料的新型制造業企業,因為不好好用好這些新技術的企業都會失敗,不是制造業不行,是落後的制造業不行,是你的制造業不行。

三:新制造會重新定義制造

新制造将會重新定義制造業,新制造業将會重新定義客戶市場,重新定義供應鍊,重新定義所有的制造和商業的營運和服務,它是一場技術的革命,不是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行業結合就是新制造,也不是一個産品中加上晶片就是新制造,定義新制造的标準是不是按需定制,是不是個性化,是不是智能化,你知道你的客戶是誰,你消耗的生産資料裡面有沒有資料,工業時代人類發明了流水線,可以規模化、标準化生産,資料時代同樣可能也是流水線,但是流水線上卻是個性化的生産。

工業時代考驗的是生産一樣東西的能力,而資料時代考驗的是生産不一樣東西的能力。以前流水線五分鐘可能生産2000件同樣的衣服很厲害,今後五分鐘要生産2000件不同的衣服是更厲害。20年以前我們流行全城市、全村、全省的姑娘穿一件衣服是流行的,而現在每個姑娘要穿的衣服都必須是不一樣的。

按需制造的核心是資料,以前制造業靠電,未來的制造業靠資料,資料是制造業必不可少的生産資料,以前制造業發展好不好是看電力指數,未來我們看資料,看計算指數。IoT、晶片、人工智能、大資料、雲計算,所有這些都會像蒸汽機、石油,改變手工業一樣,改變今天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IoT現在才剛剛開始,今天的IoT很多還是以賣硬體、賣軟體的人,找一個理由,賣得更好而已。但是物聯網的本質,首先必須是一個智聯網,沒有智能的物聯網,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植物人,其實我們有很多攝像頭,而且都已經聯網了,但是沒有計算能力去處理,沒有人工智能,攝像頭隻能用來罰款,這是對資料的浪費。

晶片是核心技術,我們确實跟發達國家和發達企業有不少的差距,但是在IoT、晶片領域,我們有機會換道超車,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和市場,有機會發展自己的晶片,很多時候因為基礎不好,才有可能跨越性發展。

大資料、雲計算,驅動未來制造業的資料,大資料是生産資料,雲計算是生産力,網際網路是生産關系,大資料不是資料大,是計算大,隻有計算能力強,大計算加雲計算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大資料。

過去制造業和網際網路企業互相看不上,傳統制造業講沒有我們,哪來的電子商務,電子商務說沒有我們,你們到底賣給誰,未來不管看得上還是看不上,我們都需要一起結合起來過日子,因為誰也離不開誰,未來的資料,算法的專家不是在網際網路公司内部工作,而是在工廠中的房間裡面寫代碼。新制造是服務制造業,我們要明白未來沒有純制造業,也沒有純服務業,不能再寄希望于制造業創造就業。

四:新制造是“服務制造業”

現在有人不斷在提要通過制造業回歸就業,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未來的制造業不是就業的大軍,因為未來的制造業可能都是人工智能、可能都是機器人,未來真正創造就業的主要力量是服務業。新零售是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制造業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實體和虛拟的融合,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融合。新制造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新制造的競争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後的創造思想、體驗、感受以及服務能力。

未來創造就業的重點不是制造業,我認為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一定是現代服務業成為就業的主要發動機,因為流水線上的大部分工作都會是标準化,隻要是标準化的機器,都可以取代,但是體驗、服務和創新創造是機器未必能夠替代的。

五:貿易戰是為舊制造而打

貿易戰也是為舊制造而打,我們提出的新零售不是為了自己做零售,而是告訴大家,零售可以這麼做。我們提出新制造,不是阿裡巴巴要進軍制造業,而是要幫助制造業進行改革和進行變革,新制造從根本上會颠覆價值創造的模式,以前是制造者主導,未來是消費者主導。制造者主導的時候,是大企業得益,消費者主導的時候,是有技術創新的中小企業受益,新制造不是大企業的獨家專利,而會變成中小企業的制勝法寶。

中國90%以上的機器裝置都沒有互相連接配接,隻是一個個獨立載體,如果把制造業所有的機器裝置、所有生産線資料全部打通,智能化,我們将會徹底改變、改革經濟發展的方式。貿易摩擦是技術革命帶來的必然,是中美兩國成長過程當中的必然,長達三四十年的中美貿易發展到今天這樣的規模,沒有沖突是不正常的,有沖突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我們相信貿易摩擦中,肯定會有很多中小企業很困難,但是我也相信困難當中會冒出一批優秀的企業,那些用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技術的企業,一定會成為未來的赢家。所有了不起的企業都是經過經濟周期性的災難,或者各種天災人禍造成,隻有經曆過這種災難的企業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企業,沒有經曆過災難的企業,即使你今天做得很大,也未必能夠赢在未來。

面對今天的貿易戰,各位企業家、各位創業者,我是相信這句話,他強任他強,月亮照大江,隻有做好自己,要有長期的心理準備。本次貿易戰不可能在兩個月、兩年内解決,要有二十年的長期心理準備,隻有踏踏實實做好自己,因為二十年,足夠讓任何一個企業成為未來的阿裡巴巴,成為未來的亞馬遜,阿裡巴巴也隻有十九年。

我想我們必須要明白一點,未來制造業是Made  In  Internet,貿易不是集裝箱,而是包裹為主,貿易的驅動者不是哪個工廠、哪個企業,而是成千上萬的消費者。當制造業沒有了國界,貿易成為人人參與的時候,規則就需要重塑,傳統的貿易戰将不再存在。

最後我也想講創新要嚴防“葉公好龍”,新的技術是新的生産力,一切生産力的發展,必須要有新的生産關系與其相适應,創新要嚴防“葉公好龍”,無論是政府還是規模性、成熟性的企業,創新最大的阻力不是去包容失敗、包容錯誤,而是我們需要明确知道,要防止昨天落後的利益群體如何設計,設下各種陷阱,來阻礙、破壞新的生産力。是以保護哭喊的落後力量,往往會成為破壞創新最重要的因素。

制造業一定會變革,前幾天我去了幾趟淘寶造物節,今天年輕人的創造力,今天年輕人的創意,他們的創新是我們想象不到的,不是中國的制造業不行,而是落後的制造業不行,不是中國沒有創意,而是你沒有創意,不是今天中國的年輕人不努力,而是我們這些年輕人不夠努力。新制造的班車已經啟動,如果不加速自己企業,不去擁抱未來的變化,不改革自己,我相信未來十到十五年,大家都會哭天喊地。

是以我希望在這兒呼籲在座所有企業以及不在這兒的所有制造業們,必須抓緊學習、必須抓緊改革,過去十年零售業所面臨的巨大痛苦很快會降臨到制造業,因為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是,我們任何一個國家不因為你是實體而保護你,而是因為你是未來,而保護你,而是因為堅定的思想,我們會保護你。

當然今天來參加雲栖大會的所有企業,我們都相信未來,我們都是擁抱未來,否則我們不會花這麼長的時間來這兒傾聽,我也很感動,早上這麼長時間,在座居然坐在這兒認真聽講、認真學習、認真思考,我希望雲栖大會永遠能夠保持這種分享的精神,永遠保持這種創新的場所,永遠不是以賣産品為主,而是分享思想、交流思想為主的地方。

我們希望雲栖大會永遠變成一個套話最少、套路最少、最務實、最面向未來的大會,再次謝謝大家,也希望在會議期間,每個人能夠交更多的朋友,學習到更多的東西,謝謝大家。

本篇報道來自

雷鋒網

,作者是王剛。如需轉載請聯系雷鋒網和作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