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于問題導向與成果産出的教學模式:《大資料與城市規劃》特色課程

《大資料與城市規劃》是國内高校城鄉規劃專業首次開設大資料與城市規劃方面的課程,也得到了清華多個院系研究所學生的廣泛關注。課程培養學生利用資料和先進技術手段來認識城市和改變城市的思維方式和實踐能力。課程結合中國城市規劃特點以及技術發展特點進行講授,秉承技術方法與城市理論/規劃設計并重的原則,倡導以技術作為認識城市、衡量城市的手段,強調以問題為導向、以成果産出為目标的教學方式。同時通過線上+線下、課内+課外以及理論課+設計課等豐富的授課形式,實作開放性、融入性教學體驗。

而在今年度,課程亦成功申請到學校的MOOC線上課程,将結合線上授課的方式持續拓展課程内容。在經過兩個學學度實踐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課程形成以下主要特色:

一、學生跨學科交叉,激發創新活力

學生專業背景充分展現了跨學科交叉,上學期課程超過一半以上的學生來自非建築與規劃專業,包含土木工程、地球科學、公共管理、社會學院、電子工程等12個院系,構成了一個多元學科組合的課堂。我們看到了城鄉規劃、計算機、統計學、社會學等多領域學科交織的可能性,也看到學生們結合自身關切的城市議題,所激發出的火花。

基于問題導向與成果産出的教學模式:《大資料與城市規劃》特色課程

修課學生非建築相關學科比例統計

二、線下與線上結合,引導自發學習

本課程的所有課程檔案、拓展閱讀都被放到指定網站上供選課學生下載下傳,通過鼓勵學生自發式地學習,進而達到開拓眼界、激發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另外,課程給學生提供了很多資料,例如北京舊城的一系列資料(邊界與分區、開發、形态、功能與活動等),而如何使用資料取決于學生們的獨立思考和能動性。

基于問題導向與成果産出的教學模式:《大資料與城市規劃》特色課程

三、增設課外沙龍,擴寬思維廣度

為了輔助課程内容,在課外還設定了多次學術沙龍。課外沙龍的内容偏向實踐,由業界知名專家學者針對資料抓取、空間句法以及城市感覺計算方法引論等主題進行研讨,為學生們拓展多研究手段奠定基礎,并為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提供新思路(沙龍不限于修課學生)。

基于問題導向與成果産出的教學模式:《大資料與城市規劃》特色課程

中科院地理所的王江浩老師與聽講學生答疑交流

四、始于問題導向,終于成果産出

為了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課程強調“基于問題導向與成果産出的研究性教學”,提倡實驗教學與科研課題相結合,創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地參與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

課内時間主要用于講授理論知識,而在課外時間則鼓勵學生們走進街區,以調研的形式促進了學生們對于城市這座實驗室的認知,引導學生将抽象的資料分析方法與真切鮮活的城市空間建立聯系,進而激發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并探究問題的熱情。以“城市大資料應用研究——以北京老城為例”為主題,将13個不同院系的學生們進行交叉混合分組,結合學生們自身專業與感興趣的課題,最終将研究成果以論文和彙報形式呈現。課程的終期彙報邀請了多位與産、官、學界相關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為學生們共同點評。

基于問題導向與成果産出的教學模式:《大資料與城市規劃》特色課程

在上一學期的課程結束之後,有5篇學生論文被澎湃新聞市政廳頻道選中報道,14篇論文發表在專業期刊上。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研究熱情,更是展現了外界對他們研究水準和研究成果的認可。

四、學生課後回報,總結經驗教訓

根據學生們送出的課程總結,通過玻森中文語義API進行語義分析,從資料層面上解析學生們的訴求。首先,語義情感分析表現出一緻的正向情感,正向情感權重在0.9以上的占總送出數量的92.2%,其中情感權重在0.99以上的占40.4%,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們對這門課程的正向評價以及課程帶給學生們的正向作用。

基于問題導向與成果産出的教學模式:《大資料與城市規劃》特色課程

學生回報的關鍵詞雲圖

許多學生表示,通過一個學期的課程,不僅提升了他們應用大資料方法來分析和處理動态複雜系統中問題的能力,亦培養出大資料分析思維,使之在面對方案設計時更容易考慮資料增強設計的應用、情景分析和量化評估,進而提高了方案的科學性和高效性。

目前課程的MOOC教材也正在積極籌備中,将于2018秋季學期正式上線,通過線上的方式讓更多同學能一起參與至課堂的交流以及學習資源中,歡迎各位同學持續關注。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9-5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資料派THU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