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面解密阿裡新零售供應鍊 | 專訪阿裡研究員大少

阿裡在新零售領域的動态,一直備受關注。

從天貓超市早期的3日達、當天達再到一小時達;從盒馬鮮生誕生,喊出3公裡内半小時送達的服務效率,到天貓小店的數量越開越多,國際直營7天之内便可收到快遞。

全面解密阿裡新零售供應鍊 | 專訪阿裡研究員大少

阿裡的這些新零售業态一直不斷地演進突破,給消費者提供了越來越好的時效服務和購物體驗。

而在背後起到重要支撐作用的,是阿裡巴巴智慧供應鍊平台。

這個平台一直很神秘,極少對外發聲。但它就像一個商業智慧大腦,為各個零售業務提供供應鍊管理的優化方案和大資料決策能力。

在去年首屆供應鍊平台開放日上,曾鳴教授首次提出了S2b的概念,引出了供應鍊平台,“在 2018 年到 2023 年這5 年裡,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的興起,基于這個的基礎,我們提出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S2b。”

曾鳴教授了解的S2b其實是S2b2c。整合了前端供應鍊的大S,賦能小b,一起更好地服務使用者。在B2C很難做到真正産業更新的時候,S2b2c給了創新者一個切入市場的機會。

全面解密阿裡新零售供應鍊 | 專訪阿裡研究員大少

“是以在未來的五年,最有可能領先的就是供應平台,它是一個資料化的平台,會完成供給側初步的網絡協同。隻有在那樣一個比較密集、緊密的協同網絡基礎上,才能走向整體C2B 的模式,這也是未來五年最值得大家努力的戰略方向。”

上個月末,在第二屆阿裡供應鍊平台開放日上,阿裡巴巴這個神秘的供應鍊平台對外露面,并且釋出了阿裡智慧供應鍊服務-水晶球,阿裡巴巴智慧供應鍊平台開始對商家開放。

全面解密阿裡新零售供應鍊 | 專訪阿裡研究員大少

圖為阿裡智慧供應鍊服務産品:水晶球,給商家提供服務邏輯

為此,「電商線上」專訪了供應鍊平台的産品和技術負責人大少(花名),全面解析阿裡新零售背後的供應鍊體系。

全面解密阿裡新零售供應鍊 | 專訪阿裡研究員大少

大少(花名)

阿裡供應鍊平台産品與技術負責人,阿裡巴巴研究員

關于阿裡供應鍊平台事業部

電商線上:供應鍊平台的架構是怎樣的,在阿裡是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大少:新零售供應鍊平台事業部,是阿裡新零售事業群下獨立的事業部。支撐了阿裡線上線下幾乎所有的零售業務(包括天貓超市、天貓進口直營、村淘、零售通、銀泰、淘寶心選等等)的供應鍊管理。

涵蓋了目标、選品、計劃、采購、庫存、銷售、履約、結算等全鍊路領域。目前團隊組成以産品和技術為主,還設了供應鍊研究中心做宏觀的研究。

電商線上:為什麼要成立供應鍊平台這個事業部?

大少:阿裡的零售業務越來越多,需要強控供應鍊,是以要有一個專業的部門為這些零售業務提供體系化的供應鍊解決方案。

最早期,阿裡的供應鍊産品體系有兩套,一套是以天貓直營,達成行業銷售目标為設計原則的直營進銷存供應鍊體系;另一套是以商家,天貓行業和菜鳥倉配供應鍊協同為目的,平台入倉模式的供應鍊體系。

去年兩個産品技術體系以及對應團隊做了融合。整體協同上遊的業務銷售目标和下遊的菜鳥倉配物流履行,來提供端到端的供應鍊服務。

電商線上:阿裡從原來單純的線上業務,到線上線下的結合,對供應鍊端來說有什麼變化嗎?

大少:有很大的不同。

純線上業務的供應鍊基礎是倉配網絡。銷售端是線上,每個倉是一個庫存節點,也是一個履行節點。所有的供應鍊計劃都是圍繞着面向銷售目标的倉配庫存計劃協同來展開。

而線上線下融合的零售業務,他的供應鍊基礎是倉+門店網絡。門店既是銷售節點,同時也是前置倉,也是庫存節點和履行節點。

這兩種零售模式,由于基礎網絡形态不同,供應鍊計劃,供應鍊履行的形式也不同。

對于供應鍊計劃而言,品類規劃需要考慮門店自身的地理因素,包括周邊社群人群偏好,街區,人流,競争對手等。線下門店補貨的頻次要求比較高,因為門店的庫存較淺,會要求門店做多頻次的補貨。

那對于供應鍊履行而言,有倉到門店的B2B訂單履行和門店到消費者的B2C訂單履行的兩階段訂單履行。

對于供應鍊網絡建設上,過去考慮的是倉網規劃,現在還要考慮倉+門店的網絡規劃,更複雜,挑戰更大。

另外,在銷售計劃層面,線上和線下訂單和會員的打通後,線上和線下的營銷和供應鍊計劃可以做到一體化。線下門店的資料回流到線上,也可以豐富線上消費者的畫像。

電商線上:這件事情為什麼阿裡能做?

大少:做這件事情,首先需要足夠的資料沉澱,還有大資料技術、AI技術,阿裡在全行業有相對比較豐富的資料。當然,這也需要龐大的算法工程、産品和技術的投入,而阿裡在這方面有行業較強的優勢。另外,我們和廣大商家群體有緊密的業務合作關系,我們有非常強烈的供應鍊協同的需求。

電商線上:理想中的供應鍊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态?

大少:整個零售業供應鍊管理最高的境界是,在正确的時間,把正确數量的商品,以正确的價格,放到正确的地點。

有六點核心,合理貨品結構、精準的銷售計劃、高效的庫存、快速的履約時效、較低的供應鍊成本、前瞻性的生産計劃。

電商線上:那過去傳統的供應鍊能達到什麼狀态?

大少:過去不要說六點,單純的其中一點都很難做好。

對于供應鍊管理人員來說,他們在做決策時,更多的是憑經驗,缺少足夠的資料、算法的支撐,和持續疊代優化。

尤其在融合了線上線下的新零售環境下,現在新品流通又這麼快,想靠人力做出全局最優的決策,非常困難。

關于供應鍊平台的做法

電商線上:供應鍊平台的整體邏輯?

大少:從零售商的角度看,整個供應鍊的網絡可以分為四個大部分,生産供應、分銷和配送、零售和管道、末端履約。

這個供應鍊網絡代表了商品從成品到送到消費者的整個過程,在這個網絡裡有很多節點,供應商、倉庫、各個零售終端等。

那貨物從前一個節點流轉到下一個節點,每個節點裡都有貨物的流動,這就是我們強調的實物流。

但實際上,除了實物流以外,每個節點都有資訊的互動,供應鍊管理者在工作時,要利用這些資訊流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優化實物流的運轉。

具體的都在這張圖裡

全面解密阿裡新零售供應鍊 | 專訪阿裡研究員大少

電商線上:阿裡是怎麼劃分供應鍊的?

大少:我們通常把供應鍊的運作分成三個大的層面:戰略層、戰術層、營運層。

戰略層是設計供應鍊,包括戰略采購、供應商開發、品類規劃、建倉數量等等,是端到端供應鍊網絡規劃。

那當我已經有一條供應鍊了,如何把供應鍊營運的更好?裡面包括了一系列供應鍊的計劃,比如需求計劃、分銷計劃、物流計劃、生産計劃,這就屬是供應鍊戰術層的運作。

電商線上:阿裡的供應鍊平台,在生産環節是怎麼做的?

大少:對于标品和非标品,在生産環節是不同的。

比如說像電器等這樣的标品行業,我們通過預測庫存來驅動生産,是一個以銷定産的精益生産模型。

對非标品,比如說服飾,它的商品生命周期非常短,很難根據過去的庫存去預測未來的銷售情況,是以服飾是以預測未來的商品來驅動的生産。

我們還推出了服飾商品企劃模型和AI自動設計的技術。

全面解密阿裡新零售供應鍊 | 專訪阿裡研究員大少

AI庫存計劃,可以達到的四個平衡

電商線上:銷售環節呢?

大少:銷售環節主要解決的是「我們賣什麼,賣多少,怎麼賣」的關鍵問題。

首先是品類規劃模型,目标有三點:引入新品,快速響應市場的流行趨勢;淘汰高庫存低效的産品,提升單品效能;快速響應市場變化,調整品類結構,要達到既能完成銷售目标,又能比對消費者整體的需求結構。

是以我們研發了選品機器人,它能基于不同商品角色進行選品,比如爆品是用來引流量的,毛利品是為了完成未來銷售毛利目标的,選品機器人會針對不同的商品模型和商品角色去進行選品。

再說說品類結構優化的算法邏輯,是通過商品結合銷售目标,然後根據市場變化優化品類結構,這是一個動态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通過算法計算,需要什麼時間點引入商品、什麼時候營銷來打爆、什麼時間點替換商品,甚至要預測商品銷售爬坡速度和銷量來指導商家備貨。

電商線上:如何運用技術做銷售預測?

大少:通過機器學習,挖掘銷售過程中的關鍵影響因子。

比方說季節、市場供需比對情況等,然後我們去不斷的拟合優化,我們使用的強化學習技術接近阿爾法狗。

天貓的電器行業有特定幾個商家,針對單店鋪商品的銷售預測準确率已經接近90%。

電商線上:怎麼做到的動态定價,是基于什麼确定的價格?

大少:定價過程中我們考慮的主要有四個要素:第一,什麼樣的價格能銷售轉化率比較高;第二,同時要兼顧商品的成本和毛利;第三,市場競争。我們要根據競品情況快速的調整價格。第四,通過定價調整庫存周轉、庫存水位的杠杆。

電商線上:動态定價的技術層面呢?能詳細講講嗎,怎麼做到的?

大少:首先是銷售最大化的算法,通過強化學習、機器學習來平衡成本和毛利的邊際以及購買的轉化率,自動的進行動态調價。

第二是自動的更價技術,我們爬蟲引擎、輿情系統會去跟競品進行自動的比價,基于博弈論去自動進行更價。

第三個是庫存調控,針對滞銷品、庫存水位比較高的商品,自動降價調控它的庫存周轉水位。

電商線上:在流通環節,怎麼控制和調整庫存?

大少:AI應用于庫存首先要考慮庫存周轉率和商品在架率的平衡,以及庫存分布過程中産生物流的成本和消費者體驗的平衡。

我們考慮的是怎麼才能把貨品放到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還要平衡過程中産生的物流成本。

我們定義拟合補貨調撥的關鍵參數,包括安全水位、備貨周期等等,然後基于曆史資料和市場供需變化情況,進行庫存分布(分布到哪些倉、哪些門店),然後做拟合,最終得出一個補貨、調撥的建議政策。

其次是庫存健康的模型,能實時的監控庫存水位,及時的預警,同時對應前面所說的自動降價技術,調控庫存。

電商線上:配送環節呢?

大少:主要是選擇最優的履行方式,來平衡消費體驗和物流成本,需要考慮的包括:貨通過倉發貨還是門店發貨?通過哪個倉發貨?通過哪個門店發貨?是拆單還是合單?

這裡面很關鍵的就是智能履約的決策技術,基于機器學習和運籌優化,平衡成本實效,決策最優的發貨的路徑。

目前這個技術和行業某商家合作,每年幫他們節省了上千萬資金。

電商線上:新零售背景下,對線下門店有做什麼賦能?

大少:首先是選址,通過AI技術統一考量各種次元,比如說一片街區的人流情況,是對周圍的社群以及社群曆史資料挖掘出來的,社群人群消費層次和偏好、在社群裡對應的競争情況等等。

關于供應鍊平台的核心

電商線上:這麼複雜的模式,我們平台的核心是什麼?

大少:基于大資料和AI技術,我們建立了一系列的算法模型,包括銷售預測模型、品類規劃模型、動态定價模型、庫存分布模型等等,這些就是我們智慧供應鍊平台的核心基礎能力。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9-4

本文作者:袁玥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阿裡鐵軍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