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黑龍江"鴨米"栽培:"十八羅漢"以TA為保姆

東北網8月4日(記者姜輝)剛進門,一股濃郁的大米香味傳來,看向外面,青翠的稻苗和天空,幾隻白鴨探腦藏在田野裡,偶爾走出小鴨......改革開放以來,随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不滿足于吃飽而是吃得好,武昌市金福泰農業有限公司建立了龍頭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控股公司和休閑旅遊于一體的綜合性園區——喬福複合現代農業産業園于2011年應運而生。園區種植面積20萬畝,其中15000畝大米代表鴨米經過300多次試驗,達到歐盟環保有機标準。

黑龍江"鴨米"栽培:"十八羅漢"以TA為保姆

在綠色的稻田裡,遊客在雨中參觀旅遊走道。東北網記者 蔣輝

黑龍江"鴨米"栽培:"十八羅漢"以TA為保姆

項文秀介紹鴨飯的生長情況。東北網記者 蔣輝

"這是我們鴨米種植示範園區,從種植、施肥、除草到收獲、加工、銷售,綠色有機全過程無污染,消費者掃一掃包裝的二維碼可以直接追溯到種植和生産的全過程。7月26日,在喬福複合地現代農業工業園稻田邊的一個鴨舍裡,黑龍江喬福複合種子産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項文秀介紹,園區的鴨米采用養殖組合模式,根據多年的經驗,每英畝稻田準确放18隻鴨,育肥, 氧合,溫度,驅蟲,除草都依賴于鴨子。"鴨子可以吃水稻幼苗葉子上的雞蛋和雜草,遊過覓食,還可以增加水分的含氧量和水溫,增加水稻幼苗根系的吸收,我們親切地稱這18隻鴨子為'18隻羅漢',把它們放進去,消除人工成本也可以保證水稻綠色有機無污染。

黑龍江"鴨米"栽培:"十八羅漢"以TA為保姆

鴨子在稻田中除草和除蟲以氧化。東北網記者 蔣輝

"在工業園區建立之前,這裡的水稻種植是零售的,很多人還用農藥和化肥耕作,水稻花品種沒有展現出農民無法賣價的優勢,浪費了獨特的氣候和土壤。項文秀告訴記者,喬福複合地現代農業産業園目前參與戶1700餘戶,擁有20萬畝大米基地,年加工能力30萬噸大米。園區設有稻田觀景台、觀光長廊和自行車環路,加上周邊農戶開農舍,已形成基地建設、科技育種、有機栽培、水稻加工、物流倉儲、網絡營銷、休閑旅遊于一、二、三生産一體化項目。

黑龍江"鴨米"栽培:"十八羅漢"以TA為保姆

大米生産加工工廠中的房間。東北網記者 蔣輝

大米花香加工工廠中的房間,成套自動化裝置将大米加工成大米,工廠中的房間無菌完全封閉操作,幾乎無人值守。在物流工廠中的房間,智能機械臂将冒着大米袋的熱量整齊地堆放,等待叉車被運到恒溫倉庫進行儲存。

黑龍江"鴨米"栽培:"十八羅漢"以TA為保姆

叉車将熱米整齊地放在恒溫倉庫中。東北網記者 蔣輝

喬福複合現代農業産業園從業人員王丹告訴記者,為了保證大米的新鮮風味和原汁原味,大米收獲後将統一恒溫儲存,下單來,将加工成大米,及時傳遞給消費者。"現在金福僑福複合牌大米正在全國80多個城市銷售,尤其是綠色有機鴨米,非常受歡迎。水稻花香生産工廠中的房間設有水稻加工參觀通道,可以讓參觀者體驗現代水稻加工過程的所有過程,園區基本形成了一個集"水稻文化、水稻栽培、水稻加工、水稻旅遊"為一體的休閑農業體驗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