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業界 | 對話車品覺:頂級資料團隊該像支配合默契的籃球隊

大資料文摘: 什麼樣的資料團隊才稱得上頂級?

車品覺: 我想先定義一下頂級。

一般人聽到頂級一般會想,團隊裡有一個非常厲害的科學家,但是我定義的頂級是整個團隊的配合天衣無縫,像一個籃球隊。

資料團隊是指資料部門的團隊還是整家公司作為一個資料團隊。如果是後者,必言産品,有一個産品可以輔助公司每一個人的資料,這個時候就對資料核心團隊的要求很高。不再是公司的中央資料部門解決公司資料問題,而是整個公司都在解決整個公司的資料,這是很不一樣的,能夠達到這個境界,不再單純依靠某個部門解決資料問題,而是整個公司都在産生依靠資料,才能說是頂級資料團隊。

資料科學家隻是整個環節中的一環,厲害的資料科學家會幫公司想幾年後的東西,而不是現在就産生結果。如果作為整個團隊,那麼肯定是有一些靈魂人物出現,這些人不一定是資料技能有多厲害,而是懂得翻譯,從資料能力到業務創新,或者商業團隊的意願轉達給技術團隊,這種角色是最難的。

大資料文摘: 這樣的人才我們應該給在業務團隊培養還是在技術團隊培養呢?

車品覺: 我想答案應該是,哪邊有這樣的人,我們就去培養。

因為這種人非常少,再加上如果講頂級大資料團隊,在資料上繼續建構,還要多一個東西,還有其他領域的資料在自己領域的增值是什麼?(其他場景的資料進到我的主場景的時候會産生什麼價值),這是個跨界的東西。需要一個人指揮這個團隊的前進方向。

我希望用一個公司的例子來解釋這個問題。我不是誇阿裡很厲害,但目前來講,我見到的公司,還幾乎沒有一個公司像阿裡一樣,對自己的資料崗位有一個很清晰的描述,也即績效考核。比如一個P8的資料開發的人需要做什麼?職責是什麼,怎麼知道他做得好?

是以,要建設一個頂級資料團隊,你要知道怎麼盤點這個資料團隊,盤點一個團隊肯定分兩種:為了業務盤點技術,還是為了技術盤點業務,這兩種有什麼不一樣,這是很多公司不具備的,我覺得這才是寶貴的。我在阿裡這麼多年,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至于培養了多少人,這不是重要的。

阿裡的考核名額如何,阿裡會讓P8自己描述,你需要做什麼。阿裡有個優點,團隊多,是以經過很多P8的描述,你就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做一個P8要有什麼樣的水準。還有一個關鍵點,晉升一個P7到P8,到底晉升的時候有沒有一個嚴謹的晉升之道,這也是建立一個資料團隊的必經之路。

作為總監,會有一個資料的價值觀,我會問你為了别人做了什麼,有沒有貢獻過資料給别的部門,或者上下遊,舉個例子。這樣就可以發現,團隊凝聚力就很高,這不僅僅是說你自己做了什麼,而是為整個大的隊伍做了什麼。

大資料文摘: 資料團隊的構成上,嵌入式和中央式的資料團隊更看好哪一個?

車品覺: 我更看好這兩者混合的資料團隊,就好像打架,肯定有前鋒,但是前鋒和後方部隊的工作不一樣。你可以培養很懂資料的團隊來産生價值,但是誰來培養培養資料呢?資料不是資産,是資源。要時刻問自己,你的資源夠不夠?如果現在夠,還需要問一下,公司準備在兩三年後做的事情,資源又夠不夠?

是以資料戰略應該和業務戰略是同步的,業務戰略走多高,資料戰略也應該走多高。而資料戰略又分為資料能力的戰略和資料資源的戰略,我們現在很多人都提到一個問題,資料的發展會成為很多東西的壁壘。資料要越來越像一個戰略,算法是技術,是一個效率問題,産品和業務場景是變現,我覺得這三個點要分開來講。

大資料文摘: 資料應用落地需要資料、業務、工程三方合作,這三方(資料團隊與IT團隊和業務團隊)應該如何有效協作?

車品覺: 這實際上是有一個上下遊的關系,最難的點是,下遊的人想做上遊的事情,上遊的人想幹掉下遊的人,就是在大部分的資料團隊,大家都想一條線都做完,是以問題的關鍵在管理。但是當中需要想的是,為什麼下遊的人想做上遊的事情。關鍵在晉升。一般業績考核都是在前段,如果你的績效沒有鼓勵供應槍炮的人也得到認可,那供應槍炮的人就會想,為什麼我不自己去前線。

如果把這一點逐漸平台化,這個問題會改善。我們有一次在阿裡,打開了整個雲,看資料的重複,發現非常多,每個人都在建自己的底層。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說,怎麼解決?把用得多的資料變成公共層,沒有人可以copy出去。

借這次采訪,我也希望讓更多資料公司的管理者知道,資料不是自然變好的。比如說有一年,阿裡曾經把公司的三大團隊拉到一個酒店,描述自己在幹嘛,發現都一樣。阿裡有幾個大團隊,我所在的部門、廣告、推薦,讓大家都畫一下自己在做事情的圖,發現做的都一樣,資料很多重複,每一個都想幹掉對方,都在建同樣的架構。如果一個公司沒有CTO,沒有人對此負責人,會很亂。資料重複會導緻算法重複,産品重複。我在阿裡這些年也在努力做這樣的事情,把18個産品變成6種,算法、資料集中起來變公用。先收,而不是擴,才能做出精銳的頂級團隊。

大資料文摘: 如何看待資料驅動?

車品覺: 資料驅動的定義是,我在做一個決策的時候是不是資料支援的。

這裡我想舉三個例子。

如果給你看一份報告,讓你對這個事情有了一定的認知,接下來做了一個正确的決定,算不算資料驅動?

在一個保險計算中,有沒有風險工具在其中,直接把大資料算法能力放在風控領域中,算不算資料驅動?

有一個無人飛機,這個飛機的飛行是按照資料的,風向、天氣變化資料,這算不算資料驅動?

這三個都是資料驅動,但是第一個不能看待feedback。資料的閉環有很多斷點,第二個場景下,資料是可以回來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斷點,也不完全是一個非常緊密的資料回流;第三個是一個base on feedback的資料驅動。

當然這三個都是資料驅動,但是一個比一個有更緊密的資料回流,而且改進的時間是一個比一個更短。首先公司要明白,剛剛說的三種資料驅動在一家公司會同時存在,它是基于管理層還是中層還是直接應用。管理層的問題是不可能完全資料化的,幾乎沒有資料,需要基于判斷,基于不完美資料的判斷,第二個閉環情況下,是可以在部分環節套進去,第三個是可以自适應的。

大資料文摘: 資料團隊建設最大的痛點是什麼?

車品覺: 人才缺乏。

在一個行業正走紅的時候,找人很難找,即使是阿裡,也很難得心應手找到合适的人。剛剛講的東西也就更關鍵了,依靠團隊,而不是依靠某一個人,在大家都沒有人的時候,我剛剛進阿裡的時候就是這樣,一定要打配合,我常常跟我的團隊說,我們不是單人作戰的,我們是一起打的。

大資料文摘: 對有志于進入資料科學領域學生/資料團隊上司人的建議和意見。

車品覺: 最好在培養的時候能培養多一點domain的人才,其實AI和大資料都有兩類:基礎AI/大資料和應用AI/大資料,應用是跟行業聯系起來的,這兩種人才的培養是不一樣的,在應用端的培養,應該在大學時候給予多一些行業知識。我在念書時候,有business computing,懂商業。當然我們也不僅要培養應用類AI/大資料,也要培養基礎的。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8-27

本文作者:文摘菌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大資料文摘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