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朝地方嫡系部隊八旗駐防軍,有沒有趕來勤王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辛亥革命爆發的時候,作為清政府直接掌控的各省八旗駐防軍隊,他們是怎樣的舉動呢?

雖然說,辛亥革命爆發以後,全國各地的清政府迅速崩潰,很多人對清政府的崩潰幸災樂禍,還有很多人趁火打劫。但是,各省八旗駐防軍不應該是這樣的表現,因為他們是清政府的嫡系部隊。一旦清政府沒有了,他們就沒有衣食和存在的意義了。那麼,這些八旗駐防軍隊,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朝地方嫡系部隊八旗駐防軍,有沒有趕來勤王

我們先來看看,各省八旗駐防軍隊是怎麼設定的。

清朝是在順治元年入關的。清朝在入關之前,八旗軍是一支強悍的力量。整個後金的壯大,清朝的建立,對蒙古的吞并,對明朝的壓迫,靠的都是八旗軍。他們彪悍的作戰能力,也使得他們成為當時幾乎不可戰勝的力量。

清朝在順治二年入關以後,為了掌控全國各地,確定地方穩定,開始在各省設定八旗駐防軍。最初設立的八旗駐防軍隻有濟甯、西安、江甯、杭州等幾支部隊,首領被稱為将軍。比如年羹堯就曾擔任過杭州将軍。不過,當康熙打敗南明,又打敗了噶爾丹,統一了全國以後,到了康熙末年,八旗駐防軍已經擴大到了盛京、西安、江甯、杭州、廣州、京口、福州、荊州、右衛、吉林、黑龍江等十一支。到雍正、乾隆的時候,數量再一次擴大。軍隊人數,正常的在10萬左右。

從順治初年開始,事實上全國各地設定的軍隊,還不隻是八旗駐防軍,還有綠營軍。這些綠營軍,主要是收編南明及漢人的軍隊,主要也是駐紮在地方上。不過,這些軍隊,在地位上與八旗駐防軍是無法同日而語的,八旗駐防軍對綠營軍是有管轄權的,而且在待遇上,也是比綠營軍好很多的。

清政府最初之是以極力擡高八旗駐防軍的地位,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確定滿人的統治,以及滿人軍隊的控制權。隻有槍杆子在滿人的手裡,滿人的統治地位才能得到保障。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朝地方嫡系部隊八旗駐防軍,有沒有趕來勤王

不過,正是因為八旗駐防軍擁有這樣的特權,是以,他們才會很快就走向腐敗。尤其是全國統一,不打仗了,地方上也沒什麼事情發生了,是以這些八旗駐防軍和全國各地的那些八旗子弟一樣,飽食終日,無所作為。最終,從清朝中期開始,這些軍隊變得極其腐敗,根本沒辦法打仗了。

作為地方上軍隊的核心力量,八旗駐防軍腐敗,也帶動了綠營軍的腐敗。畢竟上行下效,下面的軍隊,肯定會跟着上面學。

而八旗駐防軍及綠營軍的腐敗,也使得整個清朝地方的戰鬥力極差。是以後來太平天國運動興起以後,清朝雖然派這些軍隊前往抵抗,但是他們的抵抗能力極差。清政府在萬般無奈之下,才不得不允許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人大臣,在地方上組織地方武裝和太平天國作戰。而撲滅太平天國,也基本上都是這些地方武裝的功勞。

特别是當清朝軍隊在與列強的作戰中,屢戰屢敗,使得清政府的有識之士明白,依靠這些八旗軍及綠營軍(無論是地方上的還是中央的),清政府要打勝仗,都是不可能的。是以,最終才派出袁世凱,訓練新軍。希望能夠帶起一支新式的,能夠打勝仗的軍隊。隻不過,這支新軍還沒有訓練成型,辛亥革命就爆發了,全國各地就已經亂成了一團。

辛亥革命爆發之後,清朝地方嫡系部隊八旗駐防軍,有沒有趕來勤王

從這裡其實我們也可以看出,在辛亥革命爆發以後,各省的八旗駐防軍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态。沒錯,雖然全國各地都有駐防軍隊,但是他們的戰鬥力,其實已經非常有限,是以當時絕大多數是選擇直接投降,或者如鳥獸散,自謀生路去了。

不過,也有堅決防守,與革命軍拼死作戰的人。比如當時的陝西八旗駐防軍,他們當時住在滿城裡。雖然當時的西安被革命軍攻占了,但是陝甘總督升允卻帶領滿城的八旗駐防軍反撲過來,把革命軍又打敗了,還進行了全城對革命軍的追捕剿殺。雖然當時清朝皇帝已經宣布退位,下诏要求各地軍隊停止抵抗。但是升允依然拒不執行,還要堅決抗擊革命軍。這件事,曾被陳忠實寫進他的小說《白鹿原》裡,可見這件事在當時有多麼慘烈。

還有甯夏八旗駐防軍,在辛亥革命爆發以後,也是進行了堅決的抵抗。他們之是以要堅決抵抗,其實也與他們住在邊關,得到了鍛煉,以及受陝西八旗駐防軍的影響不無關系。不過,當清帝遜位诏書頒發以後,他們也停止了抵抗。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各省八旗駐防軍在辛亥革命中,之是以沒有發揮什麼重要的作用。一是因為這些軍隊本身已很腐敗,戰鬥力很弱;二是抵抗了,不過被很快消滅了;三是清政府發出退位诏書,他們也隻得停止反抗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