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栖科技評論第69期:“未來思維”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卷首語】

  先有産品還是先有新聞稿?

  在絕大多數人看來,這個問題的标準答案是再明顯不過的:當然是先有産品!在通常情況下, 新聞稿作為産品的官方诠釋和宣傳材料,必然是在産品開發完成、傳遞上市之後才能開始撰寫,但在“逆向工作法(Working Backwards)”的支援者們看來,先有産品再有新聞稿的順序,“可以改一改”。

  亞馬遜CTO Werner Vogels就是“逆向工作法”的支援者之一,他與很多支援“先有新聞稿再有産品”的人一樣,認為新的工作順序應當是:首先有新聞稿,以簡明扼要的方式描述将要開發的産品的功能、特點、優勢和作用,以及“為什麼它會存在和應當被開發”,找到産品明确的重點和“開發終點”,以此确定将為什麼樣的未來,傳遞什麼樣的産品。

  換句話說:它該是什麼樣子,世界需要它是什麼樣子,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才應該做什麼樣子。

  “逆向工作法”的實質就是一種“終局思維”,或者說是“未來思維”:在這種思維方式下,産品的設計者跳脫目前現實需求和短期思維的桎梏,從産品的“終局”(它未來應有的功能和形态)出發,設計出更加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産品。

  事實上,不止是産品,在整個産業發展上,“未來思維”都是一個至關重要,甚至決定成敗的能力:從整個産業的未來趨勢、發展方向,乃至(階段性的)“産業終局”入手,推倒出當下現實中應當開展的工作、應付的努力,依靠“未來思維”突破各種所謂的“客觀因素的限制”,做出具有想象力的、正确的,而不是“當下合适”或是“看着還不錯”的決定,最終設計出符合未來和終局的業務政策和商業決策。

  本期的《雲栖科技評論》就是一場“未來思維”的盛宴:美國國防進階研究計劃局(DARPA)開始了一項價值15億美元的晶片研究計劃,六項子計劃皆為具有前瞻性的“未來晶片”;戴姆勒公司分拆整合三大獨立公司,其中一家公司針對的是遠期市場巨大的移動出行市場,而多家汽車業巨頭都開始在這一領域展開布局;MIT将半導體和膠質物材料結合,創造出微小的自動力機器人,“半導體與新材料”的結合同樣是“未來思維”下的産物。

  谷歌則開源了面向量子計算的Cirq軟體工具包,在量子計算看起來還是10年次元的遠期目标的情況下,完美诠釋了“雲服務+開源(項目)社群”的“未來(産業格局)思維”——這一“終局”,在谷歌2015年開源TensorFlow後已見端倪。

  做滿足現實需求的産品,在完成的一刻,即已落後于需求;以“未來思維”鎖定“産業終局”,才不會因為目前的客觀限制(比如技術的局限性或是人力的匮乏),喪失判斷力和想象力、改變最初的設想、損害長遠的企業和客戶價值,反而能夠是以推動企業持續取得成功,直至奪取市場領袖地位。以過去推導未來,得到的隻能是過去;以未來推導現在,洞見的才是産業的終局。

  就中國千萬家身處傳統産業的企業來說,企業業務的未來、産業形态的終局尚待摸索,但“數字化增長的未來終局已定”:企業應當以雲計算為基礎、大資料為媒體、人工智能為手段、物聯網為連接配接方式,成為“數字化企業”——這是數字化時代企業發展的未來和終局。

1、DARPA與美大學、公司合作:投15億美元重塑晶片業

雲栖科技評論第69期:“未來思維”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新聞摘要】 據TechCrunch報道,美國國防部下屬研究機構——美國國防進階研究計劃局(DARPA)正在舉辦“電子産業複興計劃”(Electronics Resurgence Initiative),旨在通過資助業内潛力巨大但未經證明的新想法,重塑晶片技術行業。DARPA計劃在未來幾年中在這方面花費高達15億美元,其合作夥伴和參與者很多,包括麻省理工學院(MIT)、斯坦福大學(Stanford)、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耶魯大學(Yale)、加州大學、IBM、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以及多個國家實驗室(National Labs)等。據悉,“電子産業複興計劃”包括六項子計劃。

【小雲評論】作為曾經發明網際網路的神秘機構,DARPA在2017年底被曝出正在研究新興全球網絡,“電子産業複興計劃”的披露則意味着其同時将觸角伸向了計算系統和晶片領域。值得注意的是,該計劃的六項子計劃:軟體定義硬體、特定領域的晶片系統、電子硬體智能設計、開源硬體、三維單片片上系統、新型計算需求基礎,極為精準地聚焦在目前計算系統和晶片領域的所有關鍵發展方向上——我們可以這樣認為,DARPA的這一計劃不僅表明其具有極強的技術發展洞察力,還可以看做是美國試圖在某些重要領域刺激創新的舉動。

2、美國核武庫超算打破世界紀錄 兩分鐘建立萬億檔案

雲栖科技評論第69期:“未來思維”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新聞摘要】 日前,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Trinity超級計算機再次打破了世界紀錄,其利用新的算法在兩分鐘内建立了一萬億個檔案。Trinity超級計算機的主要工作是確定美國核武器儲備在需要的時候開始運轉,但在空閑期間,它也進行基礎研究。研究專家布拉德·賽特邁爾在使用實體學界的費米加速度問題測試Trinity的檔案建立速度限制時,在兩分鐘内創造了一萬億個檔案,其能夠以1000到5000倍的速度檢索資料,使實體學界的費米加速度研究變得可行。

【小雲評論】Trinity超級計算機創造“兩分鐘建立萬億檔案”的世界紀錄并非偶然,研究團隊之是以會對産生這一紀錄的費米加速度研究産生興趣,是因為這一研究與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的核心工作——模拟核爆,關系密切,它可以讓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核爆後等離子體的狀态,這對模拟核爆至關重要。既可以模拟核爆,成為“研究武器的‘秘密武器’”,也可以支援研究實體學問題,同時還可以為國計民生問題提供巨大的算力支援,這正是超級計算機的多面性所在。随着人類所要面對的問題越來越複雜,超級計算機的技術發展與規模擴張都将進一步加速,我國需要在自主可控的超級計算機領域加緊、加速研發。

3、MIT設計出自動力機器人:與人類卵細胞大小相仿

雲栖科技評論第69期:“未來思維”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新聞摘要】 據TechCrunch報道,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人員通過在膠質物上安裝2D電子裝置,設計出了一種體型非常小的機器人,這種機器人組裝完成後,大小與人類卵細胞差不多。更重要的是,光電二極管半導體的加入,意味着這種微型的個體系統能夠為自己提供動力,無需電池驅動。該系統将光線轉換成微小電荷,足夠讓裝置上的機載環境傳感器在存儲資訊的同時持續工作。此外,由于膠質物是一種非常小的粒子,其大小隻有1納米到1微米左右,是以,理論上MIT的這一機器人可以“無限期地”漂浮在空中。

【小雲評論】微型機器人的好處顯而易見:它們可以到達傳統裝置無法到達的地方去進行監控或是執行操作,從目前來看,最有可能的用途是用在管道(細孔徑管道或石油、天然氣管道)和人體(如消化道)檢查等領域,而基于膠質物的性質,未來也許能通過空氣來測量化學處理器或煉油廠的化合物水準。更為值得關注的是,将半導體與膠質物這兩種來自不同領域的材料進行結合,MIT的研究人員創造了原本隻會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微型機器人,這顯示出不同領域、不同材料之間的交叉融合所能展現出來的巨大創造力。

4、歐洲在G20上敦促征收數字經濟稅

雲栖科技評論第69期:“未來思維”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新聞摘要】 在阿根廷召開的G20财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歐洲各國财長呼籲的 “向數字經濟征稅”這一全球規則取得進展,而這與美國同行意見相左。特别是大會最終公報重申,将緻力于在2020年前解決數字經濟轉型對國際稅收體系的影響,但沒有提供更多細節。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今年早些時候提出了讓數字化公司繳納更多稅款的規定,Alphabet旗下的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Amazon)等美國科技巨頭将承擔一大筆賬單。歐洲經濟和财政事務專員皮埃爾·莫斯科維奇在20國集團會議上對記者說,大型數字化公司必須“繳納他們應繳的稅款,因為基本上我們在這裡讨論的是公平問題。”

【小雲評論】以網際網路、高科技為代表的數字化公司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支撐和重要組成部分,在創造就業機會、推動經濟增長、普及前沿科技、突破傳統行業發展瓶頸等領域起到積極和無可替代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全球市值前十大公司中有7家公司為數字化公司,或者說是網際網路或高科技巨頭,而全球科技産業已經連續三年領先金融業,以4806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産業。是以,施加額外的、新的稅收負擔将對經濟增長産生并不積極的影響,最終傷害的仍然是勞工和消費者。相比征稅,促進數字化活動的全球流動,加強數字經濟領域的交流互通,借此傳遞數字科技的知識、價值和應用實踐,能夠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5、亞馬遜Q2淨利同比暴漲:多虧了雲服務和廣告業務

雲栖科技評論第69期:“未來思維”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新聞摘要】 據路透社報道,亞馬遜釋出截至6月30日的2018财年第二季度财報。财報顯示,公司該季度總銷售額為528.86億美元,去年同期為379.55億美元,同比增長39%;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GAAP),淨利潤為25.34億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97億美元,同比增長1186%;合計攤薄後每股利潤為5.07美元,去年同期每股利潤為0.40美元,同比增長1168%。其中,在雲服務方面,亞馬遜AWS雲服務第二季度營收為61.05億美元,同比增長49%;淨利潤為16.42億美元,而去年同期為9.16億美元。高利潤的廣告銷售額也是第二季度的亮點,包括一些其它項目在内的廣告銷售額增長132%至22億美元。這也超過了分析師平均估計的21億美元。

【小雲評論】在亞馬遜雲業務(AWS)持續快速增長的背後,是全球對雲計算的旺盛需求。雲計算既是消費類數字經濟的底座,也是傳統行業實作數字化轉型的底座,它為全球消費者和企業主提供着目前最為寶貴的計算資源,并作為人工智能、大資料、物聯網能力的承載,成為社會發展、經濟增長的新一代基礎設施。随着越來越多的社會事業、經濟活動在雲上展開,雲計算将産生并承載全新的網絡協同的生産關系,彙聚、連接配接生産者和消費者,把全球數字經濟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聯系起來;與此同時,資料智能将通過雲計算分享、普及和滲透,賦能網絡協同的每一個參與者、協同者,企業将由此快速步入數字化轉型,而消費者則能夠得到全新的消費體驗和具有創造性的全新産品和服務。

6、上市後最慘的一天:Facebook股價周四暴跌19%

雲栖科技評論第69期:“未來思維”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新聞摘要】 7月27日,據CNBC報道,世界最大社交網絡Facebook剛剛經曆了上市以來最糟糕的一天,由于第二季度營收和日活躍使用者增長資料未及預期,導緻其股價暴跌18.96%。該股周四一度跌至173.75美元,尾盤報收于176.26美元。周四的暴跌令Facebook市值縮水約1200億美元,并拖累科技股其他闆塊走低。在周四之前,Facebook最大的單日跌幅出現在2012年7月份,當時該股下跌了11%。在資料洩露和虛假新聞醜聞曝光後,該公司未能在關鍵名額方面滿足分析師預期。

【小雲評論】從經營名額上看,第二季度營收和日活躍使用者增長資料未及預期是導緻Facebook股價暴跌的直接原因:與StreetAccount和FactSet估計的131.6億美元相比,其第二季度廣告收入為130.4億美元;在與分析師舉行的電話會議上,Facebook向投資者發出了更刺耳的警告,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的營收增長率将低于去年,另一方面,歐洲的日活躍使用者數量從上一季度的2.82億降至2.79億人,這一資料的下降據悉與歐盟頒布的《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生效有關,而随着GDPR的生效,Facebook等網際網路巨頭在歐洲業務的發展情況(特别是日活躍使用者數的下滑),值得外界持續關注。

7、谷歌新的量子開源計劃:旨在讓量子計算機程式設計更簡單

雲栖科技評論第69期:“未來思維”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新聞摘要】 谷歌公司近日宣布了新的開源計劃Cirq,該計劃的核心是讓開發人員在不需要量子實體背景的情況下也可以建立算法的Cirq軟體工具包,在這一開源計劃及軟體工具包的幫助下,開發人員可以使用 Cirq 建立在模拟器上運作的量子算法,其最終目标是可以在未來将其用于建構可在各種真機(量子計算機)上運作的軟體。這家科技巨頭還釋出了 OpenFermion-Cirq,這是一個用于建立模拟分子和材料特性的算法工具包。實際上,化學是量子計算機在短期内最有可能實作應用的領域之一。與谷歌合作開發 Cirq 的公司之一是 Zapata Computing,該公司早期專注的領域就是化學和材料軟體。

【小雲評論】在谷歌宣布推出TensorFlow 開源工具包之前,隻有很少的人工智能專家具有編寫AI軟體并搭建深度學習平台的能力,TensorFlow的開源所帶來的改變在AI業界有目共睹,而谷歌也樹立了其穩固的行業地位。現在,谷歌将目光投向了量子計算,Cirq正是谷歌在量子計算時代的“量子TensorFlow”,将目前隻有一小部分開發人員具有的編寫量子(模拟)程式的高度專業化知識,通過Cirq的開源實作普惠,并建立起一個圍繞其核心的生态。選擇化學和材料領域,很可能是因為計算化學、計算材料學的發展具有豐富的人才儲備。雖然有了Cirq開源平台,對量子計算領域的發展非常有利,但同時也意味着,谷歌有可能像“控制”TensorFlow一樣,依靠Cirq成為未來量子計算領域的“事實控制者”。

8、戴姆勒大刀闊斧搞重組,五大部門将整合為三大獨立公司

雲栖科技評論第69期:“未來思維”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新聞摘要】 德國當地時間7月26日上午,全球知名汽車集團戴姆勒股份公司釋出公告,五大事業部将重組為三家新公司,包括梅賽德斯-奔馳公司(Mercedes-Benz AG)、戴姆勒卡車公司(Daimler Truck AG)以及戴姆勒移動出行(Daimler Mobility AG)公司。重組後,新的梅賽德斯-奔馳公司将在全球範圍内擁有17.5萬名員工;戴姆勒貨車和客車部門将在戴姆勒卡車公司的上司下擁有10萬名員工;負責金融業務的戴姆勒金融服務部門目前已經在法律上獨立,未來将整合進移動出行服務,更名為戴姆勒移動出行公司,在全球範圍内擁有1.3萬名員工。

【小雲評論】新技術的引入及其引發的新行業發展趨勢正在改變全球汽車行業的發展軌迹:福特成立了移動出行團隊,專注于移動出行雲平台等四個關鍵領域;雷諾推出新的概念車,發力無人計程車市場;戴姆勒則成立全新移動出行公司,以全球1.3萬名員工之力,緊抓移動出行的市場機遇。為了應對自動駕駛、移動出行等颠覆性的前沿科技所帶來的技術轉變,全球汽車行業正在發生十年來規模最大的企業和行業變革,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前沿科技對傳統行業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同時,我國的汽車企業及傳統行業也應當認識到,在面對前沿科技所帶來的巨大變化時,如果想要實作數字化增長乃至轉型,需要思想意識、組織架構和技術實踐的“三管齊下”,而不能僅僅依靠局部的技術優化。

9、史上最嚴重資料車禍:100+車廠機密全曝光

雲栖科技評論第69期:“未來思維”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新聞摘要】 據《紐約時報》報道,一家名為Upguard的安全公司的研究員克裡斯·維克裡在偶然間發現了數萬份不受網絡保護的公司檔案,其中包括特斯拉、豐田汽車、大衆汽車、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福特汽車以及通用汽車的近4.7萬份工廠檔案,其中更是有一些公司的商業秘密不幸曝光。資料洩露的源頭據悉與一家2000年創辦于加拿大的汽車供應商Level One有關,該公司提供機器人和自動化方面的工程服務,在全球有100多家合作夥伴,正是該公司的資料庫被網絡安全公司UpGuard的研究員Chris Vickery發現,資料後門大開,可輕松通路其合作夥伴的機密檔案。

【小雲評論】把資料存儲在本地,依靠自身的IT能力進行安全維護,真的要比在雲上存儲更安全嗎?Level One的此次資料洩露事件證明,問題的答案并不可一概而論:這家公司不恰當地使用了經常用于大型資料傳輸和備份的檔案傳輸協定rsync,進而造成了資料後門大開,大批重要檔案被暴露在網際網路上,導緻嚴重的資料洩露事故。與之相比,雲服務商為了保護客戶的資料,往往建立了一整套嚴密的安全政策和危機應對機制,對軟硬體漏洞的修複速度更快、更及時,其安全團隊的政策制定、整體能力和安全預警接受能力也更強,是以,把資料放在公有雲上,并不僅僅是資料位置的變化,更是資料安全性的重要提升。

10、谷歌釋出Contact Center AI

雲栖科技評論第69期:“未來思維”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

【新聞摘要】 Google Cloud Next 18大會上,李飛飛與李佳組合再次聯手推出了一個新的産品,也是谷歌推出的第一個Solution Product (行業解決方案産品)——Contact Center AI。其集虛拟助理、智能資訊發掘和情感分析等功能于一身,幫助Contact Center 的從業人員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和提升使用者體驗。李飛飛表示,谷歌Contact Center AI所有功能都緻力于使用負責任的、以人為本的AI應用方式,提升使用者的全程服務體驗,可以替人類客服接電話或是幫人類客服更好地接電話。

【小雲評論】悲觀來說,電話客服很可能是最先被AI取代的人類職業之一,客服中心(Call Center)未來很可能不複存在,但總體來說,AI客服有很長的路要走:即使不考慮對人類語音、語氣、情緒的識别和模仿,如何說服使用者相信AI客服仍然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情,而從人機混合的角度來說,少量的、具有豐富經驗和決斷力的人工客服被保留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與AI客服的混合協作與智能協同,能夠建構起更好的客戶服務體驗,而不是一味的以“讓人工客服消失”為最終目标。不僅在客戶服務領域,在所有存在AI與人“競争”的領域,都是如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