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開發程式員常用的Linux終端指令開發程式員常用的Linux終端指令

開發程式員常用的Linux終端指令

系統資訊  

arch 顯示機器的處理器架構(1)  

uname -m 顯示機器的處理器架構(2)  

uname -r 顯示正在使用的核心版本  

dmidecode -q 顯示硬體系統部件 - (SMBIOS / DMI)  

cat /proc/cpuinfo 顯示CPU info的資訊  

cat /proc/interrupts 顯示中斷  

cat /proc/meminfo 校驗記憶體使用  

cat /proc/swaps 顯示哪些swap被使用  

cat /proc/version 顯示核心的版本  

cat /proc/net/dev 顯示網絡擴充卡及統計  

cat /proc/mounts 顯示已加載的檔案系統  

date 顯示系統日期  

cal 2007 顯示2007年的月曆表  

clock -w 将時間修改儲存到 BIOS 

關機 (系統的關機、重新開機以及登出 )  

shutdown -h now 關閉系統(1)  

init 0 關閉系統(2)  

telinit 0 關閉系統(3)  

shutdown -h hours:minutes & 按預定時間關閉系統  

shutdown -c 取消按預定時間關閉系統  

shutdown -r now 重新開機(1)  

reboot 重新開機(2)  

logout 登出 

檔案和目錄  

cd /home 進入 ‘/ home’ 目錄’  

cd .. 傳回上一級目錄  

cd ../.. 傳回上兩級目錄  

cd 進入個人的主目錄  

cd ~user1 進入個人的主目錄  

cd - 傳回上次所在的目錄  

pwd 顯示工作路徑  

ls 檢視目錄中的檔案  

ls -F 檢視目錄中的檔案  

ls -l 顯示檔案和目錄的詳細資料  

ls -a 顯示隐藏檔案  

ls [0-9] 顯示包含數字的檔案名和目錄名  

tree 顯示檔案和目錄由根目錄開始的樹形結構(1)  

lstree 顯示檔案和目錄由根目錄開始的樹形結構(2)  

mkdir dir1 建立一個叫做 ‘dir1’ 的目錄’  

mkdir dir1 dir2 同時建立兩個目錄  

mkdir -p /tmp/dir1/dir2 建立一個目錄樹  

rm -f file1 删除一個叫做 ‘file1’ 的檔案’  

rmdir dir1 删除一個叫做 ‘dir1’ 的目錄’  

rm -rf dir1 删除一個叫做 ‘dir1’ 的目錄并同時删除其内容  

rm -rf dir1 dir2 同時删除兩個目錄及它們的内容  

mv dir1 new_dir 重命名/移動 一個目錄  

cp file1 file2 複制一個檔案  

cp dir/* . 複制一個目錄下的所有檔案到目前工作目錄  

cp -a /tmp/dir1 . 複制一個目錄到目前工作目錄  

cp -a dir1 dir2 複制一個目錄  

ln -s file1 lnk1 建立一個指向檔案或目錄的軟連結  

ln file1 lnk1 建立一個指向檔案或目錄的實體連結 

檔案搜尋  

find / -name file1 從 ‘/’ 開始進入根檔案系統搜尋檔案和目錄  

find / -user user1 搜尋屬于使用者 ‘user1’ 的檔案和目錄  

find /home/user1 -name *.bin 在目錄 ‘/ home/user1’ 中搜尋帶有’.bin’ 結尾的檔案  

find /usr/bin -type f -atime +100 搜尋在過去100天内未被使用過的執行檔案  

find /usr/bin -type f -mtime -10 搜尋在10天内被建立或者修改過的檔案  

find / -name *.rpm -exec chmod 755 ‘{}’ \; 搜尋以 ‘.rpm’ 結尾的檔案并定義其權限  

find / -xdev -name *.rpm 搜尋以 ‘.rpm’ 結尾的檔案,忽略光驅、

打包和壓縮檔案  

bunzip2 file1.bz2 解壓一個叫做 ‘file1.bz2’的檔案  

bzip2 file1 壓縮一個叫做 ‘file1’ 的檔案  

gunzip file1.gz 解壓一個叫做 ‘file1.gz’的檔案  

gzip file1 壓縮一個叫做 ‘file1’的檔案  

gzip -9 file1 最大程度壓縮  

rar a file1.rar test_file 建立一個叫做 ‘file1.rar’ 的包  

rar a file1.rar file1 file2 dir1 同時壓縮 ‘file1’, ‘file2’ 以及目錄 ‘dir1’  

rar x file1.rar 解壓rar包  

unrar x file1.rar 解壓rar包  

tar -cvf archive.tar file1 建立一個非壓縮的 tarball  

tar -cvf archive.tar file1 file2 dir1 建立一個包含了 ‘file1’, ‘file2’ 以及 ‘dir1’的檔案檔案  

tar -tf archive.tar 顯示一個包中的内容  

tar -xvf archive.tar 釋放一個包  

tar -xvf archive.tar -C /tmp 将壓縮包釋放到 /tmp目錄下  

tar -cvfj archive.tar.bz2 dir1 建立一個bzip2格式的壓縮包  

tar -xvfj archive.tar.bz2 解壓一個bzip2格式的壓縮包  

tar -cvfz archive.tar.gz dir1 建立一個gzip格式的壓縮包  

tar -xvfz archive.tar.gz 解壓一個gzip格式的壓縮包 

APT 軟體工具 (Debian, Ubuntu 以及類似系統)  

apt-get install package_name 安裝/更新一個 deb 包  

apt-cdrom install package_name 從CD光牒安裝/更新一個 deb 包  

apt-get update 更新清單中的軟體包  

apt-get upgrade 更新所有已安裝的軟體  

apt-get remove package_name 從系統删除一個deb包  

apt-get check 确認依賴的軟體倉庫正确  

apt-get clean 從下載下傳的軟體包中清理緩存  

apt-cache search searched-package 傳回包含所要搜尋字元串的軟體包名稱 

備份  

dump -0aj -f /tmp/home0.bak /home 制作一個 ‘/home’ 目錄的完整備份  

dump -1aj -f /tmp/home0.bak /home 制作一個 ‘/home’ 目錄的互動式備份  

restore -if /tmp/home0.bak 還原一個互動式備份  

rsync -rogpav –delete /home /tmp 同步兩邊的目錄  

rsync -rogpav -e ssh –delete /home ip_address:/tmp 通過SSH通道rsync  

rsync -az -e ssh –delete ip_addr:/home/public /home/local 通過ssh和壓縮将一個遠端目錄同步到本地目錄  

rsync -az -e ssh –delete /home/local ip_addr:/home/public 通過ssh和壓縮将本地目錄同步到遠端目錄  

dd bs=1M if=/dev/hda | gzip | ssh user@ip_addr ‘dd of=hda.gz’ 通過ssh在遠端主機上執行一次備份本地磁盤的操作  

dd if=/dev/sda of=/tmp/file1 備份磁盤内容到一個檔案  

tar -Puf backup.tar /home/user 執行一次對 ‘/home/user’ 目錄的互動式備份操作  

網絡 - (以太網和WIFI無線)  

ifconfig eth0 顯示一個以太網卡的配置  

ifup eth0 啟用一個 ‘eth0’ 網絡裝置  

ifdown eth0 禁用一個 ‘eth0’ 網絡裝置  

ifconfig eth0 192.168.1.1 netmask 255.255.255.0 控制IP位址  

ifconfig eth0 promisc 設定 ‘eth0’ 成混雜模式以嗅探資料包 (sniffing)  

dhclient eth0 以dhcp模式啟用 ‘eth0’ 

原文位址https://blog.csdn.net/weixin_41918841/article/details/8142926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