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秦"阿房宮"是民間傳說還是真實存在?唐朝詩人杜牧曾作詩"阿房宮賦"一一[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裡,隔離天日。骊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卧波,未雲何龍?複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歌台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極盡渲染阿房宮的恢宏建築。

《史記》中有這麼一段:始皇三十五年,…于是在渭水南岸上林苑中建造朝宮。先建前殿于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坐下一萬人,下面可豎起五丈高的旗子。四周架有天橋可供馳走,…從阿房跨過渭水,與鹹陽連接配接起來,…阿房宮尚未建成,故暫時先以"阿房"稱之,…因為是在阿房修築此宮,人們稱它為阿房宮。當時修建阿房宮的是囚徒,工效很低。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病死,二世就把修建阿房宮的徒役全部派到骊山修陵去了,阿房宮停建了。《史記》又記了一段:秦二世元年四月,二世巡行回到鹹陽,說:"…如今骊山修墓已全部完畢,現在放下阿房宮而不把它建成,就表明先帝辦事有所失誤。"于是又開始修建阿房宮。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在楚國造反,自立為王,各地紛紛響應,聯合起來讨伐秦朝。國内一片混亂,秦二世三年八月被逼自殺。
從以上史料記載可看到,阿房宮修建時斷時續,在秦始皇死後,胡亥極愚蠢,骊山陵墓剛完工,又重修阿房宮,以實作先王計劃,殘酷暴虐加速他的滅亡。阿房宮最終也沒建成。近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重新發掘,運用先進的科技再一次證明曆史上的阿房宮實際上并不存在,在阿房宮舊址上并沒有發現蓋有宮殿的證據,也沒有證據表明阿房宮被火燒的痕迹,也還了西楚霸王項羽的清白(民間流傳阿房宮被項羽所燒),阿房宮隻是一個近萬平米的土台子,東西兩邊有一米多高的建築,長度有幾百米左右這樣一個事實,考古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論證了巜史記》的真實性、可靠性,通過史料和現代高科技向世人還原了曆史的本來面目,而我們也看到了真實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