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機器人底盤這一細分品類已初具規模,在降低服務機器人玩家入局門檻的同時,自身的競争也在愈漸激烈。
自從AI興起以來,機器人作為各項技術的綜合體,受到了産業界前所未有的追捧。一時間人才、技術、資源、資本齊齊湧入,也造就了2015年的服務機器人産業熱潮。
然而,服務機器人融合和展現着多種技術,玩家們需要掌握六大關鍵技術的3-4種才能進入這個市場:人工智能、語音識别與合成技術、解析與互動技術、導航及定位技術、機器人跟随技術、機器人多機排程技術以及機器人底盤技術。
而這些技術落地到産品上,導航定位和移動能力因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催生了機器人行業的一個細分品類——機器人底盤。随着服務機器人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的不斷擴充,基于機器人底層應用進行上層開發的服務機器人底盤需求越來越強。機器人底盤的出現,在節省了開發時間、成本的同時,也能加快産品研發速度,搶占服務機器人高速增長的市場風口。
智東西遍訪機器人産業後發現,目前國内将機器人底盤作為産品銷售的企業就有近20家,其中不乏專門做機器人底盤銷售的企業。這一細分品類的已初具規模,在降低服務機器人玩家入局門檻的同時,自身的競争也愈漸激烈。
機器人底盤的重要性和技術壁壘
從功能上講,機器人底盤主要承載着機器人的定位、導航、避障、移動等基礎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硬體子產品。可以說,目前服務機器人除了語音互動、内容生态等軟體層面實作的功能外,其他的重要部分都在這個子產品上了。
從實體層面上來看,機器人底盤則主要是衆多傳感器的內建,雷射雷達、雙目視覺、超聲、紅外,以及輪毂電機、輪子等必要的懸挂。而将這些硬體進行集合的,則是相應的算法和軟體了。
雲迹科技的一位業内人士透露,“ 機器人底盤研發的技術壁壘也就在于此,多傳感器的融合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特别是針對不同場景的。”
判斷一款機器人底盤的優良,也有着諸多名額,穩定性是其中最為重要的項目,其次,還有通過性、能耗、承載能力、後期維修成本等。
也正是因為集合了如此多的硬體,機器人底盤也成為了服務機器人成本的一大關鍵部分。智東西從業内人士處獲悉,目前業内機器人底盤的價格通常在5-10萬左右。如果機器人企業僅采購現成的導航系統方案,也會占據到成本的40-50%
六位服務機器人底盤典型玩家

智東西整理了國内機器人底盤玩家的情況,我們發現,目前國内将機器人底盤進行市場化運作的企業有17家。從上表也可以看出,目前機器人底盤主要分輪式和履帶式兩大類,對于服務機器人和工業AGV機器人來說輪式是多數選擇的方案,履帶式則更多的應用于特種機器人産品上。
有意思的是在上述17家企業中,盡管有雲迹科技、钛米機器人、大陸智源等機器人本體企業,但優必選、康力優藍、艾米機器人等機器人本體公司均不在列。智東西也從優必選、康力優藍、艾米機器人處了解到,他們的機器人底盤、包括導航子產品都屬于自己研發的,由于戰略原因,沒有将這一子產品獨立進行市場化。
據業内人士透露,相比于采購現成的機器人底盤、導航子產品産品,自主研發的好處是,這一子產品的成本可以控制在整體研發的20%左右。
在服務機器人底盤研發上,則做的都屬通用方案。在此方面國内出現了高仙科技、思岚科技、雲迹科技、布科思科技、钛米機器人、EAI等企業。在特種機器人底盤開發上,則有極創科技、大陸智源、國興智能、史河科技、卓奇機械科技等企業。
智東西選擇了這幾家做服務類通用機器人底盤的公司,進行了深入的産品研究。
1、思岚科技——ZEUS
思岚科技成立于2013年,是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方案服務提供商。思岚科技目前的産品系列有,面向消費領域的雷射雷達RPLIDAR、子產品化的SLAM自主定位導航系統SLAMWARE,以及通用型服務機器人開發平台ZEUS系列。
ZEUS通用型服務機器人開發平台,主要應用在大型商用機器人身上進行二次開發,更加智能的滿足商用場景中存在的需求。依靠内置的高性能SLAMWARE自主導航定位系統,可搭載不同應用,在商場、餐廳、辦公樓、銀行等場景下自主移動并智能規劃路線,無需外部環境調整及人為程式設計設定。同時,思岚科技還提供了豐富的軟硬體接口,讓使用者能迅速、便捷的搭建出符合自己業務需求的機器人應用。
去年,思岚科技推出了一代中型的機器人開發平台—Apollo,可用于任何中小型、輕商用的機器人做開發底盤。
2、雲迹科技——水滴
雲迹科技成立于 2014 年,是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重要玩家,去年雲迹科技還獲得了騰訊、海航共同領投的A輪融資。目前雲迹科技的産品主要有,自主研發的“智能商用服務機器人潤”、“智能移動平台水滴”、“大屏展示互動機器人雲帆” 和“社群物流運輸機器人追風”,以及機器人服務解決方案”阿拉丁系統”。
“水滴”是雲迹推出的第一款移動機器人平台産品,它包括了SLAM 定位導航,雲端多機排程,電梯物聯通信,多樓層立體地圖等核心功能。最大可支援重量80kg,平均可支援8小時連續工作。同時,雲迹科技還為這款産品提供了一個可選擇的功能——電梯通訊功能方案,包括自主上下電梯,支援雲平台排程管理,可遠端更新、診斷和監控。
3、高仙機器人——Gaussian
高仙自動化科技成立于2013年,主要做融合雷射及視覺的SLAM技術,為機器人提供自主定位導航解決方案。目前,其産品主要有室内雷射導航子產品GS-SR001,室外雷射導航子產品GS-SR002,自主定位導航子產品系列GS-CR,服務機器人底盤GS-Gaussian等産品。
Gaussian是一款可擴充的服務機器人平台,其内部内置了GS-SR系列自主導航控制系統。使用者系統可以利用其提供的通訊接口,以及SDK實時擷取環境地圖、定位資訊、機器人和傳感器的狀态。重量約為30kg。
4、布科思科技——BooBase
布科思成立于2014年,是國内機器人定位導航技術供應商、智能搬運機器人和排程系統提供商。 目前,布科思專注于将雷射、視覺、UWB等多傳感器融合的SLAM技術、大規模人員物資定位技術、智能搬運機器人和排程系統的研發。産品方面則有傳感器NAVI++、BooStar、移動底盤BooBase,以及服務機器人Yesir等。
BooBase移動底盤是可擴充的智能服務機器人移動平台,能實作機器人室内自主定位和路徑規劃,智能移動到達目的地。平台部署簡單,可搭載不同應用,迅速進行二次開發,滿足不同場景應用需求。功能方面,BooBase則有智能避障、快速建圖、自主導航、自動充電四大功能。
5、钛米機器人
钛米機器人成立于2015年1月。日前,钛米剛宣布完成2億人民币的B輪融資,值得一提的是科沃斯機器人繼續參與了钛米的本輪融資。钛米機器人表示,本輪資金主要用于加強钛米在醫療服務機器人行業的産品研發和市場布局。可以看出钛米機器人目前将醫療場景作為其重點發力方向。産品方面,钛米機器人在醫療領域已經研發推出了兩款醫療機器人,醫療物資運輸機器人以及核醫學科病房服務機器人。
▲钛元
在機器人底盤方面,钛米有三款産品,自主式巡邏機器人钛坦、 通用機器人底盤钛元、通用機器人底盤钛靈。钛米機器人的這三款機器人底盤産品都支援ROS系統,可根據需求選擇不同尺寸和造型的産品,紅外、超聲、雷射雷達、語音子產品和Kinect、realsense、攝像頭和平闆顯示等多種傳感器和其他附件可以自主進行搭配。
6、EAI科技
EAI科技成立于2015年,全名為深圳玩智商科技有限公司,是國内機器人雷射雷達傳感器及智能移動系統提供商,目前EAI科技主要為使用者提供智能移動産品和相關解決方案。産品層面,EAI科技基于雷射雷達及導航算法的核心技術,目前已形成包括雷射雷達、導航子產品和移動底盤在内的三大産品矩陣。其中包括,基于三角測距原理的二維掃描雷射雷達EAI Flash Lidar、定位導航子產品Pathgo,以及EAI機器人移動底盤EAIBOT SSB1、EAIBOT SSD1、EAIBOT SSE1、EAIBOT SSK2等系列産品。
機器人底盤的市場前景
在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張文增教授看來,機器人底盤其實衍生着移動機器人,這一機器人領域的重要分支。張教授表示,移動機器人也是各種機器人比賽的重要平台,是以移動機器人技術适用面非常廣,但在技術可大可小、可深可淺。
同時,張教授對機器人底盤的前進表示看好,他認為,在提供一個有長時續航穩定移動和具有更人性化的簡單易用性的平台基礎上,可以通過增加大量傳感器和相關大量頂層控制算法,達到很多場景的可靠應用。
從整個市場的情況上看,目前搭配導航定位系統的機器人底盤的競争企業越來越多了,這在另一個層面上說明了這個行業正在逐漸的往前發展,同時,機器人底盤市場的向好也預示着下遊産品的需求正呈現增加的态勢。據中商産業研究院資料預測,預計2015-2018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總規模約394億美元,四年年均複合增長率21.07%。2018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總規模将近130億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仍在擴充。
從市場需求上看,不同的廠商對機器人底盤的需求并不相同,最常見的可以歸結為三類:掃地機器人企業、服務機器人企業和工業AGV領域。掃地機器人産品對底成本的要求非常高,是以業内一般需要采用低成本的雷射雷達導航方案。服務機器人産品則更強調産品的靈活性和安全性,其活動的大部分區域在商場或機場,是以一般會選擇雷射雷達+視覺的導航方案。而對于工業AGV機器人,對定位的要請非常高,要做到100%的精确可靠性,是以産品的成本也會較高。
結語:底盤低成本化是服務機器人落地關鍵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目前,國内已經出現了一批機器人底盤的提供商,有些是專門從事機器人底盤的提供,有些則是機器人本體和底盤都在做。機器人底盤這一承載着機器人運動能力、導航定位能力的子產品,在被獨立作為一個品類銷售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玩家進入服務機器人領域的門檻,使得大部分的玩家都有了機會。
然而,盡管産業内對服務機器人的場景非常樂觀,但不得不提的是,目前服務機器人正進入場景的細分期,各路玩家都不再去談其産品有多通用,可以覆寫多少行業。切入到細分領域推出具體方案,成為了各家努力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在需求不斷增長的同時,今年服務機器人能否迎來蓬勃發展,還取決于機器人底盤的低成本化。随着越來越多企業進入到機器人底盤領域,機器人底盤領域的競争将會越來越激烈,但對整個服務機器人産業而言,機器人底盤低成本化卻勢在必行,這也是服務機器人産業落地的一個關鍵問題。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7-23
本文作者:軒窗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智東西”,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