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杯的曆史也是一部科技史

世界杯不隻是足球圈兒的事。在與世界杯産生交集的衆多角色裡,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是科技企業。

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間,“谷歌Twitter暗戰巴西世界杯大資料挖掘”、“世界杯暫時拯救了Twitter但以後怎麼辦?”都成為醒目的網絡标題。這一屆的俄羅斯世界杯上,依然不乏科技巨頭的身影。谷歌貼心地擴充搜尋功能,在賽事當天用谷歌搜尋球隊或世界杯,結果頁會添加 30 分鐘精彩回放,比賽的所有進球和亮點一目了然。微軟的AI和資料科學專家使用曆年世界杯比賽結果和歐洲杯、奧運會等大型比賽的資料,通過“随機森林”模型給出了2018年世界杯的冠軍預測:巴西獲勝。

中國球迷的背後站着阿裡巴巴。他們在優酷、CNTV和咪咕看的世界杯直播是阿裡雲的工程師們在背後默默地“護航”。阿裡雲為三個網絡平台提供了全棧式技術保障,用上的技術包括:彈性計算、CDN、視訊AI、窄帶高清2.0……“全網70%的世界杯直播流量都跑在了阿裡雲上。”就在世界杯開幕的前幾天,阿裡巴巴還公布了阿裡生态近30個事業群圍繞世界杯的99種互動玩法,這些參與“互動”的公司幾乎涵蓋了與使用者生活緊密相關的各個領域:優酷、淘寶、天貓、支付寶、餓了麼、UC、盒馬鮮生、飛豬……

世界杯的曆史也是一部科技史

說科技是這個時代的主角似乎并不過分。在最近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裡,技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猛沖,技術成了人類生活的塑造者、調控者和幾乎一切領域的背景色——世界杯當然也不例外。從1930年的烏拉圭世界杯到2018年的俄羅斯世界杯,這88年的世界杯曆史是一部活生生的科技發展史。

足球的進化

世界杯的曆史也是一部科技史

不斷滾動的足球牽動着世界億萬球迷的心,它是綠茵場上所有目光的焦點。但很少有人會注意到球本身的故事:88年裡,它的“進化”從沒有停過。

1930年,在烏拉圭首都蒙得維的亞的簡陋球場裡,看台上的觀衆看到的是一個表面粗糙、甚至明顯不夠圓的足球。由于是初次舉辦,很多準備都顯得倉促。比賽用球是臨近開幕時組委會才确定下來的,到阿根廷對陣東道主烏拉圭時,還鬧了一場風波:阿根廷隊要求這場比賽用他們自己帶的球。為此雙方争執不下。後來主裁判做了一個折中的決定:上半場用阿根廷的球,下半場用原本确定的比賽用球。

世界杯早期的比賽用球都是用真皮制成,此前數百年一直如此。真皮足球外層是皮革,内層是一圈橡膠,球很重不說,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吸水。1872年,英國足球協會制定的足球标準中,提到重量時需要特地加上前提“比賽開始的時候”——因為在比賽過程中,皮球吸水後重量可能翻一番。

吸水問題的技術突破一直要到1982年。從1970年開始,世界杯的比賽用球有了固定的生産商:阿迪達斯。阿迪達斯在設計制作1982年的世界杯用球時采用了當時最新的防水密封接縫技術,顯著降低了吸水性。這是最後一款使用真皮制作的世界杯足球。此後,足球材質逐漸更新,1986年使用了聚氨酯合成材料,1998年使用了新型複合泡沫材料,到了2014年,工藝已經變得極為複雜,用的複合材料有6層之多:聚氨酯皮面表層、防止水分蔓延的閉孔發泡塑膠層、幫助足球迅速恢複原狀的表層纖維增強層、增加彈性的開孔發泡塑膠層、承受最大壓力的第五層和充滿空氣的内膽。

2018年世界杯比賽用球“電視之星18”(Telstar18)名字回到了1970年。阿迪達斯首次制作的世界杯足球就是“電視之星”(Telstar)。1970年,國際通訊衛星首次用于電視直播。比賽用球的設計也專門配合了電視直播的需要,此前的足球都是單色,這次設計師用了12塊黑色五角形和20塊白色六角形——黑白相間的球在電視上更容易看清楚。

世界杯的曆史也是一部科技史

Telstar18,圖檔來源:阿迪達斯天貓旗艦店

“電視之星18”與它的“前輩”們相比,最大的一個亮點是多了一個NFC晶片。晶片和相應的軟體技術由BlueBite公司提供。這個晶片完全是為觀衆加進去的,它對球員和裁判都沒有任何幫助。世界各地的球迷們都有機會通過智能手機讀取每一隻球的專屬資訊,其中包括它的運動軌迹和球員們的射球技巧。在材料上,“電視之星18”是世界首款利用從甘蔗中提取的生物基乙烯制成的足球。這種材料有很好的彈性,而且綠色環保。

從聽球到看球

世界杯是運動,但它又不隻是運動,它還是整個地球的狂歡,超級規模的表演。觀看對世界杯的影響幾乎貫穿整個世界杯的曆史。1970年的世界杯在高海拔國家墨西哥舉辦,為了保證電視直播的效果,很多比賽都安排在了中午12點。但這可害苦了球員,高溫讓他們連連叫苦。

世界杯直播是從第二屆開始的,當時廣播正成為風靡一時的新興媒體。這次世界杯是在意大利時任總理墨索裡尼一手主導下舉辦的。足球成了他向世界展示權力的舞台。墨索裡尼幾乎包辦了所有重要的組織工作:他為意大利隊設計了藍色球衣(今天我們看到的意大利藍色球衣就是這麼來的),下令在世界範圍搜羅有意大利血緣的頂級球員,組織球員在山中封閉訓練……其中還包括一項:意大利廣播電台要對比賽進行直播。

世界杯的曆史也是一部科技史

世界杯意大利隊球衣

二十年後,到了1954年瑞士世界杯的時候,人們正開始步入電視時代。這一年,人們第一次在黑白熒屏上看到了世界杯賽場上的場景。此前,電視台普遍并不看好足球比賽的收視率,正是1954年世界杯确立了體育賽事在大衆媒體中的地位。

1954年還是錄播,到了1958年的瑞典世界杯,電視直播開始了。當時,有傳言信誓旦旦地說,有幾千張票被退了回去(多數是德國球迷),因為他們可以在電視上看了。他們在這一年的電視熒屏上看到了朱斯特·方丹、列夫·雅辛、“小鳥”加林查和不滿18歲的貝利。一位住在西薩塞克斯郡的S.邁阿爾先生給《時代》周刊寫信感歎道:“盛夏電視足球盛宴!科學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恐怖的東西,氫彈是一個,但很顯然這一切終結了。”但賽事結束後,一位瑞典足協官員抱怨:電視轉播收入根本抵不了損失的現場門票收入。

前BBC體育部負責人阿蘭·哈特回憶說,1970年,“新技術幫我們将比賽呈現出它們從未有過的樣子。”這一年,坐在家裡的球迷們終于可以看到“彩色世界杯”了。阿蘭·哈特回憶,也是在這一年,他們第一次用了慢動作回放。電視發明者約翰·羅傑·貝爾德之孫伊恩·羅傑·貝爾德回憶說:“随着彩色電視的到來,作為娛樂的運動被永遠地從本質上改變了。圖像有了更多的資訊,解說員就不用再像在廣播中那樣事無巨細了。他可以把精力放在其它方面(比如某個球員的個人表現)。”

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電視直播随着科技發展不斷更新。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電視直播有了另一項突破:觀衆第一次看上了高清世界杯比賽,同時觀衆也是第一次可以在手機上觀看世界杯。這一年的世界杯,每場比賽動用了29台錄影機,其中還包括高速錄影機和直升機航拍。今年的俄羅斯世界杯錄影機數量更是達到了33台,其中有8台超慢鏡頭,4台極慢鏡頭。BBC同時推出了4K直播和VR直播——球迷隻要戴上VR頭盔,就可以通過專門的APP看VR球賽了。

智能時代的安保與裁判

在智能時代以前,技術發展影響的主要還是足球和電視;到了智能時代,科技開始滲透到世界杯的方方面面。

比如安保。2006年德國世界杯上,350萬張門票首次嵌入了具有鑒别資訊的RFID晶片。球迷們在進入體育場時,現場安檢系統能夠迅速檢測他們的資訊。此外,這屆世界杯還使用了移動指紋識别系統,德國警察可以根據球迷的指紋迅速比對他的相關資訊。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部署了30台Packbot軍用機器人執行安保任務。Packbot軍用機器人曾經出現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也曾經出現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海嘯後的福島核電站。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裁判了。1996年,BP機應用于裁判工作。最近十年裡,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黑科技”進入綠茵場。

2018年6月16日,俄羅斯世界杯小組賽C組法國對陣澳洲的比賽中,主裁判庫尼亞在視訊助理裁判的提醒下改判了點球。這是VAR(視訊助理裁判)技術首次引入世界杯之後立的首功。VAR是這兩年足球賽場上的一項熱門技術,此前已經在世俱杯、聯合會杯以及德甲、意甲等大型賽事中使用過,但在世界杯上出現還是頭一回。

從技術上來說,VAR并不複雜,與傳統的比賽相比,多了場外的視訊助理裁判。他們在一個專門的房間裡,可以看到33台錄影機的全部資訊,同時還有額外的兩台錄影機是專為他們準備的,以判斷球員是否越位。在是否進球、點球判罰等四種情況下,場外的助理裁判可以提醒主裁判觀看視訊回放,重新判決。

VAR的好處很明顯,借助技術,“冤假錯案”就會明顯減少,進而促進比賽的公正。很多人會想起著名的“上帝之手”事件。1986年6月22日,在墨西哥世界杯1/4決賽阿根廷對陣英格蘭的比賽中,馬拉多納用手把球攻入了球門,裁判判決進球有效。後來“上帝之手”被用來專指足球比賽中用手将球打進且被誤判有效的情況。現在賽場上有了VAR,可以預期的是,很難再有“上帝之手”出現的機會了。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歡迎這項新技術,反對的聲音一直存在。皇馬隊員莫德裡奇就表示他一直“不了解VAR”。一個原因是觀看視訊回放會耽誤時間,進而影響比賽的流暢性,也幹擾球員的發揮。2017年8月意甲斯帕爾對陣烏迪内斯的比賽中,有兩分多鐘的時間,主裁判一人獨自站在賽場中央,通過耳機與場外的助理裁判就剛剛作出的判決交流,然後走向場邊觀看視訊回放,最終他更改了判決,但此時時間已經又過去了接近一分鐘。也就是比賽中斷了整整三分鐘。這對雙方隊員和他們的球迷們顯然都是一個漫長的等待。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偶爾出現的錯判本身就是足球運動魅力的一部分。前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就持此觀點。他曾說過:“誤判是足球運動的人性一面。”在面對媒體談及VAR時,布拉特說:“比賽會是以失去吸引力,你應該允許裁判有犯錯的空間。”在他看來,國際足聯引入VAR“非常危險”。這裡出現了一個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人類在多大程度上需要機器(技術)的幫助?這種幫助對人類意味着什麼?

其實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已經引入了一項類似的“黑科技”,就是門線技術。國際足聯起初一直反對引進這項技術,甚至就在2010年的IFAB(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負責制定國際足聯足球規則)會議上,門線技術還被以6票贊成2票否決“永久否決”了。後來由于南非世界杯期間出現的幾次誤判,國際足聯突然轉了方向,重新開始讨論是否使用門線技術,并最終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門線技術的原理也很簡單,就是通過多台高速錄影機捕捉足球軌迹,判斷球是否全部越過球門線。當球完全越過球門線的時候,裁判戴的手表上會收到系統自動發出的“GOAL”資訊。整個時間不超過1秒鐘,是以這項技術并不會像VAR一項給比賽帶來幹擾。國際足聯反對的原因可能是他們覺得進球的判斷不需要機器摻和。前歐足聯主席普拉蒂尼就是門線技術的反對者之一。他曾說:“用于門線技術的錢用來扶植基層足球更好。”顯然他覺得這根本是勞民傷财的多此一舉。這項由德國GoalControl公司提供的技術費用不菲,每座球場安裝裝置需要約17萬英鎊,每場比賽的營運費也需2500英鎊。

世界杯的曆史也是一部科技史

裁判手表上顯示“GOAL”

大資料預測

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間,德國奧博豪森海洋館裡的一隻章魚成了全球明星。這隻名為保羅的章魚在2008年歐洲杯和這一年的世界杯期間,成功預測了14場比賽中的13場。熱心的網友甚至給這位“預言帝”PS了一張《時代》周刊封面。到了2014年,保羅已經不在世間,剛剛興起的大資料開始派上用場。

微軟、谷歌等技術巨頭和高盛、德意志銀行等投行都釋出了自己的大資料預測結果。但它們的預測水準參差不齊,像微軟就成功預測了全部的16強和8強,在頻繁爆冷的小組賽階段,準确率也達到了56.25%;而德意志銀行的預測就錯得離譜,根據它的預測結果,巴西無緣8強,英格蘭奪冠——後來事實證明全錯了。

今年的俄羅斯世界杯,大資料預測熱度繼續。開幕前俄羅斯一位實體系學生公布了他用“神經網絡”預測出的結果:2018年世界杯前三名将是德國隊、巴西隊和阿根廷隊,他自稱準确率達80%。體育資料提供商OPTA給出的結論是,巴西将有14.2%的機會奪冠,德國緊随其後,有11.4%的機率奪冠。

歐洲最大的金融控股集團瑞銀集團也給出了預測,這家公司使用了用于分析投資機會的計量經濟學工具進行預測。由18名分析師組成的團隊綜合考慮每支球隊的團隊實力和曆史表現,用計算機進行了一萬次模拟,最終得出結論,德國隊、巴西隊和西班牙隊将成為本屆世界杯前三名,它們的奪冠機率分别為24%、19.8%和16.1%。

以現在的大資料預測能力,娛樂價值似乎更大一些。因為它們未必能夠讓人相信。高盛也在開幕前釋出了2018年世界杯預測,它認為巴西将有望奪冠,并且預測沙特将打敗俄羅斯,但在世界杯揭幕戰中,俄羅斯就以5:0大勝沙特。有網友調侃,與其相信大資料,還不如相信當年的章魚保羅。

但在球隊那兒,大資料卻是有實實在在的價值。在備戰2014年世界杯時以及正式比賽期間,德國隊就使用了SAP公司提供的Match Insights足球解決方案。Match Insight可以實時追蹤場上的資訊,比如每名選手和整個團隊的移動資料、控球百分比等,還能分析對陣雙方在比賽中的實時陣型變化、防守範圍和防守空擋等。SAP巴西實驗室董事總經理斯特凡·瓦格納說:“體育世界在改變,技術正在革新每一個領域:球迷體驗、運動員表現追蹤、球隊管理、門票、場館營運。德國足協想在這場産業轉型中當先鋒。用SAP提供的解決方案,我們一起沉着應對這場轉型,迎接一場成功的世界杯。”

世界杯的曆史也是一部科技史

科技的故事,人類的故事

申辦2022世界杯的時候,日本也大打科技牌。其中包括幫助各國球迷溝通的翻譯耳機,向場上球員一指就可以獲得他的資訊的“黑科技”裝置。此外,他們還打算利用科技手段在兩百多個國家設立約400個球迷嘉年華,給沒法到現場的球迷提供狂歡的空間。

時任日本世界杯申辦委員會主席犬飼基昭在2010年接受媒體采訪時頗有信心地說:“你可以認為這些你将見到的技術是從科幻電影裡來的,但是我們有好幾個階段、總計12年的時間實作它。”

最終獲得主辦權的卡達也離不開科技加持。卡達世界杯主體育場哈裡發國際體育場的一大亮點是它的空調系統。卡達這個沙漠上的國家以高溫著稱,夏季白天的溫度經常都在45攝氏度以上。是以空調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但在這樣一個國家的露天體育場開空調,也的确是一個難題。

最終,這個難題還是被卡達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克服了。他們為主體育場專門研制了一套空調系統,采用的是不同于正常冷卻方式的“分區冷卻”。空調系統由一公裡外的能量中心驅動,冷水通過管道從能量中心通向球場,降低空氣的溫度,然後冷風被源源不斷地送到場内。而且風向問題經過了特别設計,冷氣不會因為露天而“消失”。球場内一共安裝了500個出風口,這些出風口可以保證球場溫度穩定保持在23到25攝氏度。哈裡發體育場由此成為世界首座也是最大的露天空調球場。

英國《衛報》在空調系統完成研制安裝之前曾評論稱:“這将是巨大的工程挑戰,但值得應對。因為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随着全球氣溫變暖,将産生越來越多的可持續空氣調節需求。不隻是在足球領域,越來越多的人會發現他們住在一個炎熱潮濕的地方,英國也不例外。”劉易斯·芒福德在《技術與文明》中說:“技術的世界不是孤立的,也絕非自成一統。它與來自看似遙遠的人類環境的各種因素互相作用。”世界杯與科技之間的故事說到底就是人類的故事:人類不斷改進生存環境的故事,人類智慧向前不斷推進的故事,人與機器相處與博弈的故事……這個故事還将繼續地講下去。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7-17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

天下網商

”,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