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靠着武力推翻了自己的侄子建文帝,自己做了皇帝。但其實明朝兩百多年裡可不止他這麼一個藩王有想法而且付諸行動。但其他藩王造反都以失敗告終了,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種事是沒有參考的可能性的,說白了沒有可比性。畢竟其他藩王不是朱棣,其他藩王遇到的局面與朱棣完全不同。就像削藩,别人都成功了,恰恰建文帝失敗了,他也沒有學過來合适的辦法。

是以我們隻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朱棣造反成功了,究其原因嘛并不複雜。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朱棣手裡有兵,這是他最大的依仗了。
當然了,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朱元璋當年大殺功臣,給自己的孫子沒有留下什麼有用的人,導緻建文帝隻能派李景隆之流出馬了,結果一敗再敗,幾十萬軍隊就這樣丢了。
比如建文帝這個皇帝軟弱無能,看似手段兇狠,但卻打算對自己的叔叔網開一面,還讓别人不要難為他,這就有點可笑了。比如朱棣,常年在封地,對付蒙古人,帶兵打仗的能力很強,這也是不能忽略的。
而除了朱棣之外,大明還有四次藩王造反,這四次造反之是以失敗,原因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他們失去了兵權。
朱棣登基後削藩了,藩王不再需要拱衛邊疆和朝廷了,他們隻是成為了一個貴族而已,想盡了榮華富貴,但要想造反,還得掂量一下。
漢王朱高煦
當年跟着朱棣造反,南征北戰,功勞不算少。他的野心也大了,朱棣也一直認為他和自己比較像,有意選擇他為太子,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老大朱高熾。朱高煦非常郁悶,對朱高熾父子倆非常不滿,就是要造反,還最終實施了。
可朱高煦性格上有缺陷,濫殺無辜,不得人心。再說朱高煦并沒有朱棣認為的那樣這個兒子有勇有謀,充其量隻有勇而已。
廣通王朱徽煠
這人估計聽過的很少,他是朱元璋的孫子,岷王朱楩第四子。老朱孫子這一輩兒可有兩個造反的了,真是諷刺。他隻是一個無憂無慮的王爺,有點力氣而已,腦子卻有問題,經不住别人忽悠,竟然打算謀反,結果事情暴露了,也就倒黴了。
廣通王之是以造反失敗道理很簡單了,啥都不準備,手裡也沒有兵,這就是自己作死。
安化王朱寘鐇
朱寘鐇封地在現在的甘肅安化,遠離京城。他造反是蓄謀已久,私自招募了一批忠誠的支援者,大宦官劉瑾掌權後,新設軍隊稅,導緻士兵多有不滿,安化王利用這個機會便拉攏不滿的軍官謀反,但結果失敗了,他也被處死了。
甯王朱宸濠
甯王朱宸濠造反算是規模比較大的了,他也是蓄謀已久。通過賄賂劉瑾等人恢複了甯王的護衛。于是他招兵買馬陰謀作亂,看似規模不小,但很快就被鎮壓了。
這四位我們不難發現一些共同點,他們手裡的兵與朱棣時期根本不是一個概念。他們四位個人的能力與朱棣相比差距也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