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紀檢監察報:海花島39棟違建大面積破壞珊瑚礁和白蝶貝,項目“化整為零”得以審批

作者:正觀新聞

“海花島39棟違建被勒令拆除。”日前,一份由海南省儋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釋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儋州市海花島2号島2-14-1地塊建設的39棟樓,因項目違法取得的規劃許可證已被撤銷,現責令相關開發商限期10日内拆除。如逾期不拆除,執法局将依法組織拆除。涉事公司回應将按照決定書的指引,積極溝通、妥善處理。

海花島由三個獨立的離岸島嶼組成,填海造島面積約783公頃。該項目曾被指“鼓了錢袋、毀了生态”,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将填海項目拆分成36個面積小于27公頃的子項目瞞天過海,使得不過關的項目得以推進,該禁止的項目得以審批,造成大面積珊瑚礁和白蝶貝被永久破壞。在2021年度“中國十大醜陋建築”評選中,海花島建築群位列榜首,被認為“資本任性妄為,破壞海洋生态,形态怪異雜亂,是炫富、媚俗文旅項目的典型”。

生态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黨員幹部要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決策、慎重用權。海花島39棟違建為何被要求拆除?該建築群被評為醜陋建築的原因有哪些?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黨員幹部如何做到“敬畏生态”?記者采訪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生态文明部生态文明建設教研室副主任郭兆晖,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中國十大醜陋建築”評委會成員周榕。

牢牢守住生态保護紅線,對違法建設依照法律規定妥善處置

記者:海花島違建的問題在哪裡?監管部門作出拆除處罰,釋放了什麼信号?

郭兆晖:開發曆時10餘年的海花島項目,填海造島之初就存在違法違規行為,通過“化整為零”的方式,将填海項目拆分成36個面積小于27公頃的子項目瞞天過海,使得不過關的項目得以推進,該禁止的項目得以審批,造成大面積珊瑚礁和白蝶貝被永久破壞。項目被中央生态環境保護督察“點名”後,迎來了進一步的強力整改,釋放了必須牢牢守住生态保護紅線的強烈信号,也展現出環保督察正成為推動各地區各部門落實生态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

曆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生态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要把人類行為限制在自然資源和生态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内,給自然生态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不僅要考慮人類和當代的需要,也要考慮大自然和後人的需要,把握好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度”。

周榕:海花島建築群上榜醜陋建築,經過了網友投票、專家投票等多個環節,有價值觀、社會文化、專業設計等多層面的原因,在專家評選的幾輪投票中,海花島一直排名靠前,最後一輪更是拿到了滿票。我們認為其建設違反法律法規,宣揚“重經濟輕生态”的錯誤政績觀,産生了惡劣的影響。

首先,海花島在建設上破壞了生态環境,違反法律法規。大面積的填海造地擠壓了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間,造成大面積珊瑚礁和白蝶貝被永久破壞,對海洋生态形成了不可逆的破壞。在項目審批過程中,采用一系列見不得光的非法手段,化整為零、欺上瞞下,規避行業監管。

其次,海花島的總體設計形态怪異雜亂。海花島是一個建築密度非常大的人造環境,将不同地域、不同曆史時期各種風格類型的建築胡亂拼湊在一起,是以追求獵奇為目标的奇觀建築的集合代表。與海南曆史、文化、生态毫無關聯的大雜燴式建築群,帶來的是一種視覺污染。

最後,海花島填海造地的區隔式開發,宣揚了赤裸裸的炫富價值觀。城市規劃不是一個簡單的空間問題或造型問題,背後承載的是一個社會的文化理想與價值取向。從國際上看,許多國家的城市在規劃之初就強制要求,無論多高檔的住宅區,都要混合進一定比例針對普通甚至低收入人群的社會住宅,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社會階層的空間區隔帶來長久的社會生态災難。而海花島建築群,通過房價及消費門檻在海上造出了一個“富人區”,間接宣揚拜金主義,通過人群區隔加大貧富對立,這與我們當下走向共同富裕的社會基調格格不入。

不顧曆史文化因素、不惜犧牲生态環境,換取一時經濟發展的教訓極其深刻

記者:對于39棟違建被勒令拆除,輿論認為必須零容忍,恢複原貌維護生态,我們該如何認識?

郭兆晖:發展是硬道理,但必須看到,發展應是全方位的發展。一個地方是否發展得好,不能光看經濟名額,還要看創新、生态、社會效益、可持續性等諸多方面的表現,不能簡單地以GDP論英雄。

海花島違建共39棟樓,總建築面積近43.5萬平方米,如此大規模的違建被責令拆除,教訓十分深刻。再次反映了一些地方和個别上司幹部放不下“唯GDP”的思維定式,為了數字好看、排名靠前,不惜犧牲生态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造成了嚴重後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堅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為民,以解決損害群衆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決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态環境明顯改善,人民群衆生态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面向未來,上司幹部必須謹慎決策、謹慎用權,要堅持正确政績觀,在實踐中積極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有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

周榕:法律的權威不容挑戰。制定城鄉規劃法的目的就在于加強城鄉規劃管理,協調城鄉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海花島39棟建築屬于違法建設,必須依照法律規定妥善處置,該罰款的罰款、該改正的改正、該拆除的拆除。城鄉規劃法等法律法規的權威不容挑戰。

事實上,近年來的實踐證明,不是違法建築成為了既存事實,相關部門就沒有辦法。中央和有關部門對于整治違法建設一直保持高壓态勢。2016年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幹意見》就提出,用5年左右時間,全面清查并處理建成區違法建設,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建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随即出台《城市建成區違法建設專項治理工作五年行動方案》。

實踐中,對于違法建設态度堅決處置,不僅可以維護規劃權威性、促進城市發展轉型,而且是對于錯誤政績觀的堅決糾正。放任不管、違法不處理或者“花錢就可以搞違建”的破窗效應一旦形成,很容易使個别上司幹部為了出政績而大肆違規決策、違規用權,由此引發的一系列違紀違法行為所造成的惡劣影響難以估量。

違法建築往往與勞民傷财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相聯系,背後是扭曲政績觀

記者:現實中,違法建築往往與勞民傷财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相聯系,在一些地方有所發現,如何避免這種現象?

郭兆晖:近年來,脫離實際、盲目興建景觀亮化設施,搞勞民傷财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在一些地方特别是貧困地區、欠發達地區城鎮建設中都有所發現,不僅造成國家财力和社會資源的浪費,而且助長弄虛作假、奢侈浪費的不良風氣。

“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的背後是扭曲的政績觀。必須看到,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态為代價,生态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态就是發展生産力。推動上司幹部樹立正确政績觀,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将考核結果作為各級上司班子、上司幹部獎懲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要實施最嚴格的考核問責,對那些損害生态環境的上司幹部,要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做到終身追責。

黨員上司幹部要堅持正确政績觀,堅持新發展理念,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并在實踐中積極踐行。不能因為暫時的困難就走上以破壞生态環境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老路,不能放緩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不能放松既提升經濟發展水準又降低污染排放負荷的要求。

周榕: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無論是用權辦事,還是建築規劃,都要秉持慎重的态度,綜合考慮政治和經濟、現實和曆史、物質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從建築設計來說,尊重當地的曆史文化和生态,這是建築界的共識。“中國十大醜陋建築”連續評選了十餘年,一些所謂的地标建築、大師手筆之是以屢屢“榮登”榜單,背後正是個别地方政府和上司幹部追求“高大上”、打造城市奇觀的扭曲政績觀。有的不遺餘力搞“假大空”的設計,建設“山寨白宮”等與我國曆史文化不相符的西方古典建築;有的貪圖虛名、好大喜功,一味求大求全;有的造價不菲、造型浮誇,造成無意義的浪費。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顯著特點之一,敬畏生态守護綠水青山才能赢得明天

記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如何把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度”?

郭兆晖: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新年賀詞再次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指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是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狀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在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态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目前,我們踏上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最顯著特征之一,是差別于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國式的現代化不可能也不會走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現代化的老路,必須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實踐證明,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态為代價,生态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态就是發展生産力。

對上司幹部來說,把握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二者的關系,首先要悟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良好的生态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要公平保護好配置設定好生态産品,讓老百姓公平地享有生态産品,公平地獲得綠水青山帶來的金山銀山。要堅持正确政績觀,把目光放長遠、算大賬,用全局和長遠的眼光看問題,用好發展和保護内在統一、互相促進和協調共生的方法論,深刻認識到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經濟财富。要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用權決策慎之又慎,自覺按照發展規律辦事。

周榕:人們之是以拒絕醜陋建築,拒絕的其實是蘊含其中的“貪大媚洋、崇權炫富、獵奇求怪、粗制濫造”的社會價值觀。近年來,随着醜陋建築評選活動的持續,早期那種醜陋建築現在越來越少。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正确認識和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與曆史文化和生态的關系,敬畏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用權辦事,不僅會推動建築設計水準上一個台階,也會讓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有一個新的提升。

(ly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