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他沒死,李淵很難稱帝,百姓為他修廟紀念,名字人盡皆知

當我們提到隋朝的時候,往往最先想到的便是隋炀帝楊廣,以及他所創立的科舉制度。然而,雖然隋朝做出的貢獻很大,但是它的統治并不持久,僅僅延續了兩代便滅亡了,與秦朝很相似。

隋朝末年社會動蕩不安,各路豪傑都想趁機建立自己的政權,當此之時,有一位英雄好漢便出現在曆史的洪流之中,他推動了隋朝的滅亡,也赢得了百姓的支援。

對于此人,有人給出了很高的評價:“倘若他沒有去世,李氏一族也很難迅速稱帝”。這個人就是窦建德,那麼他究竟有什麼能量呢?能夠阻止李唐王朝的建立。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如果他沒死,李淵很難稱帝,百姓為他修廟紀念,名字人盡皆知

草莽英雄,為人仗義

窦建德出生于貝州漳南,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故城縣,他的父母都是當地的農民,是以他年少時也是務農為生。不過,與周圍的人相比他十分重諾言,隻要是他承諾的事,他一定會做到。

當窦建德還在以耕田為生的時候,他便聽聞,附近有一戶人家因為家貧無法安葬父母。得知此事後,他立刻回家拿出家中的财物,幫助鄉親辦理喪事。

類似于這樣的善事,窦建德還做了很多,是以他的品行在當地備受稱贊。以至于窦建德父親去世的時候,上千名鄉鄰主動前來為他父親送葬,足見其名氣之大。

也正是因為他品行出衆,是以在公元611年的時候,窦建德被任命為二百人長,并派他率兵前往戰場。在這個時候,隋炀帝的統治暴虐無章,他經常向周邊國家發動戰争,使得民不聊生,百姓頗有怨言。

如果他沒死,李淵很難稱帝,百姓為他修廟紀念,名字人盡皆知

于是,窦建德便抓住了這個機會,他選擇了率領士兵振臂高呼、公然地起兵謀反。由于在早期便積累了很高的聲望,當窦建德決心率兵起義的時候,很多人都主動來投奔他。

隻是,在他全心全意地為起義做準備的時候,這個消息不幸走漏,官府率兵想要剿滅他們這股勢力。窦建德迫于形勢,帶着身邊的得力戰将匆匆逃走。

讓窦建德沒有想到的是,當時在他逃跑之後,當地官員用殘忍的手段誅殺了他的家族,官府的行為并沒有打消窦建德率兵起義的念頭,反而更加堅定了他要反抗官府的決心。

由于他當時沒有足夠的實力與隋朝抗衡,是以選擇了投奔另一位農民起義的首領高士達。後來,窦建德在各場戰争當中,展現出身先士卒的勇氣,以及生活中與士卒同甘共苦的優良品質。

如果他沒死,李淵很難稱帝,百姓為他修廟紀念,名字人盡皆知

在軍隊當中,他也從不講特殊,吃住都和最普通士兵一樣,對于受傷或者生病的士兵,他還會給予特别的關照。正因如此,窦建德的名聲先是在士兵當中逐漸傳開。

後來,他所到之處的百姓都會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有很多人都是沖着他的名聲,才投靠了高士達的軍隊。就在這個時候,高士達由于自大輕敵而導緻兵敗。

一時之間,他的軍隊分崩離析.常言道:“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窦建德為這個機會也等待了許久,他在高士達兵敗以後,展現出了遠超人的勇氣與魄力。

長樂稱王,受人擁戴

當時,窦建德率領身邊的士兵來到饒陽縣,并在這裡重新整頓軍隊,這也是一支真正屬于他的軍隊。在整頓軍隊的這段時間,他制定了一系列軍令來規範士兵的行為。

如果他沒死,李淵很難稱帝,百姓為他修廟紀念,名字人盡皆知

這其中就包括不僅不殺隋朝投降的官吏,并且還會根據他們的能力決定是否給予他們新的官職,像窦建德這樣重情義、講道義的農民起義軍首領,在當時是很罕見的。

而他制定的這種政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擁戴,所到之處朝廷的官員也會主動投誠。公元617年,隋炀帝遇刺、加之城内糧食不足,河間郡丞選擇主動向擁有大量人馬的窦建德投降。

不久之後,窦建德便以樂壽作為都城,舉行封王典禮,自立為長樂王。一年後,窦建德在都城召集了各位文武百官,在與他們的共同商讨之下,改年号為五鳳,将自己的政權,定名為夏國。

此後,窦建德率領軍隊讨伐周圍的政權,俘虜了宇文化及與他的兒子們。這時期,窦建德的聲望達到了頂峰,他的軍隊也壯大為十萬人的大軍。

如果他沒死,李淵很難稱帝,百姓為他修廟紀念,名字人盡皆知

勢力、聲望雖然都達到了巅峰,但窦建德依然嚴格地限制自己的士兵,防止他們欺壓百姓。除此之外,他還主動地降低賦稅,通過這種方式來減輕人民的負擔。

兵敗虎牢,被俘身死

在這個時候,窦建德周圍的其他勢力也相繼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縱覽全局便可以發現,算是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李淵所建立的唐國,占領關中地區;王世充所建立的鄭國,占據黃河以南地區;窦建德所建立的夏國,占據黃河以北地區。

随着窦建德所控制的區域越來越廣,自身的階級局限性也逐漸顯現出來,他作為沒讀過太多書的農民,對于率軍打仗缺乏相應的謀略,所做的錯誤決策也逐漸增多。

其次,就是他麾下的将領大多都是草根出身,是以他們的軍事水準相對較低。在窦建德的軍隊當中,真正有謀略的人才相對較少,這導緻他後期作戰缺少缜密的謀劃。

如果他沒死,李淵很難稱帝,百姓為他修廟紀念,名字人盡皆知

最後,又因為窦建德聽信讒言,而誤殺了兩位忠心耿耿的優秀将領。這使得窦建德軍中,敢說真話的人越來越少,此後他的軍隊也逐漸走向衰敗。

後來,在與李唐王朝争霸的戰争中,窦建德由于決策失誤,被李世民率兵擊敗,他自己也在這場戰鬥中被俘虜,在長安城被斬殺。話說,窦建德雖然被殺了,但是他所上司的政權依然給李唐王朝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窦建德一生為人忠義,他在面對朝廷的黑暗統治時敢于反抗,這充分展現出了他的魄力。吳遜有詩雲:“圖謀屢戰起甲兵,奮力當時事未成。惟有窦陵魂不見,時聞風木動秋聲。”

不過,王朝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窦建德由于缺乏必要的軍事理論基礎和識人不明,做了不少錯誤的決策。也正是這些決策,使他的政權逐漸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最終他命喪李氏父子之手,建立的政權也最終覆滅。

如果他沒死,李淵很難稱帝,百姓為他修廟紀念,名字人盡皆知

不過,窦建德依舊在我國的曆史上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事迹也留在了百姓的心中,當時的百姓為他建立了祭祀的廟宇,借此表達對他的敬重之情,足見窦建德有多麼得民心。

劉黑闼算是窦建德的手下,後者去世後,他統領了河北的軍馬,差點就打到了長安,羅成等大将就是在那場戰役中被殺的,也可見窦建德的影響力有多大。

若是窦建德不死,李淵、李世民很難統一中原大地,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