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在華為“被下線”之後,國産手機中到底誰能挑大梁?

有人說,小米可以;也有同學認為,OV也不錯;更有同學覺得,深得華為真傳的榮耀也許行。一個嚴峻的問題是,即便一時的銷量暴漲、也無法掩蓋真正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依然被蘋果一手掌控的事實,而此前隻有持續自研晶片、加大研發投入的華為以一己之力抗衡,才使得5000元以上市場有國産手機的身影。但現在,沒了。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也就是說,想要從蘋果手中“虎口奪食”,似乎隻有複制華為的做法,才有可能實作,但當你成長起來之後,以一家公司為主線通過垂直生态的方式推進技術和創新依然會出現被“針對”的可能,甚至都沒有機會成長起來。

也是以,完全照搬行不通、讓全産業鍊齊頭并進或許是條路子,而這條路,小米正在探索..

你認知的小米:一堆數字、一堆消息

看到這裡,或許有同學就會說了,呵呵~你其實就是在幫小米背書,認為小米這幾年銷量好、市場占有率高,是以就覺得小米能夠成為另一個華為,抗衡蘋果呗?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有這樣的想法的同學可能不在少數,畢竟,小米成長的10多年時間裡,雖然時不時曝出有關研發的消息,包括神馬智能工廠、3年投入XX億研發費用之類的,又或者是全面屏設計、鐵蛋機器狗之類的等等,人們會認為這樣的小米好像并沒有很正經地在搞“研發”。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比如,在2021年12月28日小米12新品釋出會上,小米創始人雷軍又将原有的“五年投入500億”的計劃直接提升到“未來五年研發投入超1000億”,有部分同學會覺得,這些數字看起來也就是數字而已,沒有讓人看到成果、沒有讓人看到小米的努力,是以這些都沒用。

事實中的小米:和産業鍊一起成長!

正如前面提到的一樣,華為在高端市場的成功其實是無法複制的,就算複制了也會遭遇同樣的問題,這個時候,依賴自己的優勢探索另一條路就成為了可能,而小米就是這樣做的!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正如普通使用者認知的那樣,不管你有沒有在用小米的高端手機,至少很多人的家裡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一兩個小米生态鍊的産品,而完善且強大的米家生态鍊正是小米最大的優勢,也是它最好的發力點!

小米堅信“一個多個環節、多家公司都具備全球競争力,且産業合作密切的供應鍊,自然比一家巨無霸更難針對。”這也就使得小米将自身的着陸點,放在了與自身密切相關的産業鍊上。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有資料為證:根據小米官方2021Q1财報披露,小米直接投資的企業超過320家,如果再加上小米旗下各個産業基金,總體數量就将超過400家。

小米所投資的這些産業鍊有幾個特點:

1、這些半導體涉及十二個領域,且互相之間基本不重疊,即便重疊也會在細分賽道上遊區分;

2、小米投資的半導體産業投資覆寫整個産業流程,從各種晶片的設計,到晶片封裝測試、到半導體生産裝置,再到最上遊的半導體材料;

3、小米投資這些産業鍊的同時,也注重更深度地“捆綁”,通俗意義上地說就是采購時也會優先考慮自家投資的産業鍊生産的晶片/産品;

4、對這些産業鍊的投入,并沒有即刻為小米“反哺”,投入産出不對稱将成為小米這些産業鍊很長一段時間裡的常态。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再通俗地講,就是小米雖然進行了龐大的産業鍊的投資,但它們之間并不是從屬關系,更像是一起幫扶的夥伴關系,一如小米打造的、已經成長起來的IoT産業鍊一樣,小米成功、産業鍊乃至生态夥伴也一起成功,放到小米投資的半導體産業鍊就是--産業鍊成功、小米也能成功!

也隻有這樣,當中國的智能手機産業“齊頭并進”、需要任何一種高精尖的元器件都可以在國内獲得時,那時的中國智能手機産業才可以真正站起來,那時的中國智能手機再也不會被扼住脖子!

不被遏制的高端市場真相是這樣的?

小米甩出了一堆堆的研發投入數字、時不時就有一兩項新技術推市面,這會讓人覺得不太真實,就像老話說得一樣:喊的不如做得?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但真不是這樣的!沒有誰規定研發出了成果不能驚喜,沒有人規定不能說出企業的研發投入,這一項項數字和技術的背後,其實也在一款又一款真實存在的産品身上迸發出它們的力量--屬于國産研發的力量!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小米官方宣稱,就在此前剛剛釋出的小米12系列的三款機型身上,就包含了小米與國内超過60家國産供應鍊廠商的合作。比如那塊“世界最先進”、并且打破了權威機構DisplayMate A+ 15項紀錄的6.28寸AMOLED柔性屏,正是來自國内的面闆廠商TCL華星;比如自研充電晶片小米澎湃P1,它讓小米12 Pro穩定、高效的進入最快充電效率的“旅程”,而且還是一塊大電池與高功率兼得的“旅程”。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還有其他的零部件方面,也全部堆砌在這三款明目張膽向着蘋果“宣戰”的旗艦機型身上,“雙尺寸雙高端”、“向iPhone看齊”、“體驗優先”等等,這些口号的背後何嘗又不是小米對自家投資的産業鍊成長起來的一種自信的“宣告”?又何嘗不是小米“自研+自主生态”發展路線初現成績之後的一種激動心情的“表态”?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從定價上來看,小米12系列的三款産品在定價上已經無限接近于2021年降價的iPhone 13系列了,這也意味着小米從小米10之後向着真正的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邁出堅實的一步,而這一步既有自身對産業鍊的強大信心、也有小米對自研之路的堅定信念!

寫在最後:

有一個嚴峻的事實擺在眼前:就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蘋果憑借一己之力吃掉了“5000~8000元”、“高于8000元”這兩個高端手機的主要價格區間檔83.6%和94.1%,而這個數字在2020年隻有42.5%和13.7%!這意味着什麼?這意味着在沒有了華為的遏制之後,高端市場幾乎已經是蘋果“來去自如”的領地;這也意味着國産手機再不尋找一條确切可行的路線沖擊真正的高端手機市場,未來将會越來越艱難!

和産業鍊一起成長,小米選擇最難的道路

而顯然,曾經在2021年将銷量一舉沖上了世界第二的小米,目前已經展現出了強大的共生産業鍊能力的小米就是最有可能扛起大旗的那一個。另一個關鍵的節點在于,不管是小米還是其他的國産手機廠商也确實應該從這一刻起擺脫産品依賴、繼續加大研發,找尋一條不被壓制的自我成長之路!隻有這樣,才是中國手機産業真正崛起的正确道路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