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之謎:李時珍如何寫出《本草綱目》?

提到《本草綱目》,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中國古代一部系統、完整、科學的醫藥學著作,全書共52卷,約190萬字,從嘉靖三十一年開始編寫,一直到萬曆六年,三易其稿才得完成。

自從面世,便在民間廣泛流傳,至今仍是中醫學上必備工具書之一。那麼你知道作者李時珍是怎樣一個人嗎?他是如何潛心著作多年,僅憑一己之力便完成了這部著名的“東方醫學巨典”?

明朝之謎:李時珍如何寫出《本草綱目》?

李時珍,字東壁,号瀕湖山人,今湖北省蕲春縣人。他生長于醫藥世家,祖父是位民間赤腳醫生,靠走街串巷搖鈴為人醫病,父親李言聞繼承父業,行醫多年後也逐漸成為名醫,李時珍從小受到家庭環境影響,自然很快喜歡上醫藥行業,長大後常跟随父親一道出診,幫忙抄藥方,抓草藥。

明朝醫生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父親見李時珍腦瓜靈活,勤奮刻苦,就不想耽誤他的前程,希望他日後能參加科舉考試,走上仕途,光大門楣。

李時珍謹遵父命,開始努力攻讀儒家經典,在14歲那年便考上秀才,全家人都非常高興,可後來三次應考鄉試卻都未考中。李時珍憤恨之餘,決意放棄功名,專一跟随父親學醫看病。

因長期耳濡目染加上身體力行,李時珍很快成為一名合格醫生,也可以獨立行醫,他診病非常認真,人又聰明,善于思考,逐漸治愈很多人的疑難雜症,開始名揚鄉裡,受到百姓的敬重。

便在行醫過程中,李時珍發現以往讀過的許多醫學書籍,很多内容竟然是錯誤的,其中就包括那套傳統的《本草》,裡面從神農氏開起,曆經梁朝陶弘景,唐朝蘇恭,宋朝劉瀚等人的補充整理,可謂種類繁多,名目非常雜亂。

有鑒于此,李時珍下定決心,自己要重新編纂一部全新的本草(記載中藥的書),造福于人,流傳後世。

說幹就幹,李時珍從此一有空閑,便大量閱讀書籍,他不但細緻去讀醫藥專著,對于經、史、子、集、傳、農圃、占蔔、星相、樂府百家也一一誦讀,前後讀書約有八百多家。

除了看書,李時珍更多時間是到野外進行觀察實踐,他經常帶着兒子、徒弟離開家鄉,遠足到江西、南直隸、安徽等産藥地仔細考察,他的足迹遍布崇山峻嶺,原始森林,聽說哪裡盛産藥材,他便趕到那裡,實地采集标本,繪制圖像,一一标注在冊,同時,他還向當地農民、樵夫、漁民、獵人請教,搜集到很多民間治病的妙方和經驗。

明朝之謎:李時珍如何寫出《本草綱目》?

嘉靖三十年時,李時珍因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氣厥症,進而醫名大顯,不久即被武昌的楚王朱英裣禮聘為王府的“奉祠正”,兼管醫藥之事。

五年後,李時珍又被推薦到北京太醫院任職,結果他在宮中見皇上求仙,妖道橫行,權臣貪腐,方士煉丹,整個禁城一片烏煙瘴氣,是以不願同流合污,便托病辭職,返歸故裡潛心著書。

慶幸的是,李時珍由于在王府及太醫院任過職,有機會閱讀大量民間罕見的醫藥奇書,這也給他編撰新本草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李時珍從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着手編寫新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參考了八百多部書籍,返鄉後又多次離家外出考察,走遍湖廣、江西等太多名山大川,也逐漸弄懂了不少疑難問題,有意思的是,他一次在武當山中采藥,還被山上道士誤以為是草藥販子給抓了起來。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李時珍終日堅持不懈的努力,時光便默默過去二十多年,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李時珍不知走遍了多少名山大川,直到晚年他才轉回家中,開始以積累的材料,編撰這部窮盡他一生心血的著作《本草綱目》!

他在這本巨著中,以藥物正名為綱,其他附釋為目,詳細的闡述了藥物的産地、形狀、顔色及主治藥方,共載入驗方11096首,配圖1160幅,合計190多萬字。

明朝之謎:李時珍如何寫出《本草綱目》?

經過二十七年的鑽研,李時珍于萬曆六年(1578年)終于完成《本草綱目》的初稿,這一年他61歲,後來又經十年三次修改最終完成這部著作,前後共計40年。

不幸的是,在萬曆二十一年,年已七十五歲的李時珍,竟沒有等到書刊印出便與世長辭,葬于故鄉蕲州。

在他去世三年後,因神宗诏令編修國史,大力求購民間奇書,李時珍之子李建元便将《本草綱目》進獻朝廷,神宗看罷大為驚喜,令于南京刊行,從此李時珍與他的著作《本草綱目》譽滿天下,流傳至今!(更多精彩,關注公衆号:李廣樂園)

網圖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