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1全球汽車行業十大年度事件:四海終同心“10個十大盤點(十)”

回顧2021,車市熙熙攘攘,好不熱鬧:缺芯、漲價、疫情輪番沖擊市場,能源革命深刻影響産業格局,新舊技術疊代重塑汽車生态。對全球汽車行業而言,這一年跌宕起伏、風雲變幻,究竟有哪些重要事件值得一談。在此,《汽車縱橫》梳理出全球汽車行業十大年度事件,以求見微知著,以飨讀者。

2021全球汽車行業十大年度事件:四海終同心“10個十大盤點(十)”

1 競逐碳中和,全球車企也“内卷”

2021年11月10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比亞迪、福特、通用、捷豹路虎、奔馳、沃爾沃六大車企承諾,2040年前将停售燃油車,屆時隻出售零排放的新能源汽車。與此同時,大衆、豐田、寶馬、日産、Stellantis等傳統車企拒絕簽署該承諾。盡管參會車企對氣候承諾的态度出現明顯分歧,但由“零碳”引發的産業轉型已在汽車行業内引起足夠重視,全球主要汽車制造商陸續為實作“脫碳”制定了長遠規劃。為打赢“脫碳”這場持久戰,目前已有21家主要車企和零部件商公布了“脫碳”時間表。

縱橫快評

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将氣候風險納入其長期戰略。在全球碳中和浪潮下,綠色轉型已成為汽車制造商的必然選擇。碳中和對于汽車行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盡管行動力并不統一,但全球車企仍按照各自的碳中和戰略穩步轉型,逐漸實作碳減排。

2 全球汽車業因“芯荒”而“心慌”

2021年初開始全球性汽車晶片短缺影響到了衆多廠商,通用、福特、現代、豐田等車企巨頭都受到了影響,旗下的多座工廠不同程度停産。從研究機構的資料來看,晶片短缺導緻2021年全球汽車減産約1130萬輛。其中北美地區全年減産約340萬輛,汽車廠商衆多的歐洲全年減産約335萬輛。

疫情等因素誘發的晶片短缺,使得晶片行業前所未有地被政府、行業相關方、制造商甚至終端消費者所關注。但疫情并未阻止全球汽車産業電動化、智能化的腳步,基于不同發展目标,各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此消彼長,晶片短缺成為制約汽車産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3 原材料價格上漲讓汽車業“壓力山大”

2021年全球汽車行業經曆一波漲價潮。2021年5月,彭博大宗商品現貨指數升至自2011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其中金屬指數上漲了21%。汽車底盤、發動機和車輪所需的鋼材成本直線上升。除了鋼材,銅、鋁、鎂等汽車制造商的必需基本原料都在觸及或接近曆史高位。其實,汽車原材料近年來一直處于價格上漲通道,而新冠疫情爆發更是加劇了這一态勢。

大宗原材料價格的暴漲正在打破整個汽車産業鍊的平衡,引發系列連鎖反應。而供需錯配和貨币流動性寬松等因素對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預期可能性仍在不斷升溫,對強調精益生産、鍊條較長的汽車産業來說依舊“壓力山大”。

4 全球汽車巨頭人才“換血”

2021年,大衆集團針對德國工廠進行裁員已涉及4000多名員工,Q3财報會議更是表示若轉型進度過慢,可能還将削減3萬個工作崗位。本田汽車則開始近10年來首次征集提前退休人員,征集總數約占本田日本國内正式員工的5%。而日産汽車的1萬人裁員計劃仍在持續。與此同時,軟體、算法和智能座艙等正成為車企人才争奪戰中的熱門崗位。福特汽車在過去一年間增加了大約600名軟體設計師和資料科學家。雷諾公司在計劃裁員4600人的同時,将在資料科學和電池化學領域招聘2500人。

加速向電動化轉型成為許多傳統汽車巨頭未來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然而“船大難調頭”,傳統技術人才成為企業艱難轉身的沉重包袱,裁員則成為實作目标不得不施行的舉措。另一邊,智能電動汽車風口下車企對新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高漲,輸入“新鮮血液”成為比對電動化轉型的标準途徑。

5 美國電動車政策加碼能否“重建美好未來”

2021年11月6日,美國一攬子基礎設施法案《重建美好未來法案》終獲衆議院通過。該法案包括多項事關交通設施與電動車輛的新支出,其中1100億美元用于全國的道路、橋梁和其他基礎設施的修複;75億美元用于電動汽車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25億美元用于零排放巴士;25億美元用于低排放巴士。此外,還有650億美元将緻力于為美國電網提供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與此同時,該法案中的多項條款均提出對電動汽車行業進行生産補貼,每輛電動汽車補貼至多可達1.25萬美元,比傳統的内燃機汽車高得多,并以此作為刺激消費者需求的關鍵。

總體而言,這對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發展是一大利好,将促使其基礎設施提供商擴大産量,以支援即将噴湧而來的電動汽車浪潮。但由于美國政黨“内讧”,法案何時落地前途未蔔。

6 全球争吵何時全面電動化,挪威笑而不語

縱觀全球車市,挪威市場體量不算大,但此地卻是電動汽車的繁榮之地。2020年,挪威電動車市場滲透率為74%,而2021年1-11月滲透率達到91%。2021年12月6日,挪威公路聯合會(OFV)公布了當年11月份汽車銷量情況,新能源汽車銷量占總銷量的94.9%。挪威曾定下的目标是,2025年前全面禁售燃油車的規劃。如今看來,這個規劃有望提前完成。屆時,挪威将成為全球首個隻售賣電動車的國家。

這個人口隻有537萬的北歐國家,在成為世界人均電動汽車擁有量最高的國家之後,其汽車全面電動化指日可待。同時,歐洲部分國家雖明确了電動化實作節點,但多數時間定在2035年,其全面電動化仍任重道遠。

7 豐田汽車電動化是180°轉向?

在衆多向電動化技術方向行進的車企中,豐田汽車的表現始終特立獨行,押寶氫能源,甚至“不看好”純電動汽車。然而在2021年12月14日,豐田汽車釋出電動化戰略,宣布将在2030年前投資4萬億日元(約合2239億人民币)開發電動汽車,目标是屆時全球銷售350萬輛電動車。其中,2030年雷克薩斯品牌在中美歐100%電動化,2035年實作全球100%電動化。

此前豐田對電動化“不感冒”,與其在燃油車領域的體量大、投入多不無關系。但随着全球電動車市場佔有率快速提升,在電動化車型的缺席令豐田丢掉了不少銷量。此番全面擁抱電動化,就是豐田直面未來發展大勢而為自己創造的一個新選擇。

8 Stellantis用“繁星”照亮PSA和FCA

2021年1月16日,标緻雪鐵龍(PSA)與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價值520億美元(約合人民币3359億元)的巨型合并案塵埃落定,雙方合并成為一家全新的集團Stellantis。合并後的公司成為全球銷量排名第四、收入排名第三的汽車集團,旗下品牌包括标緻、雪鐵龍、吉普、阿爾法羅密歐和瑪莎拉蒂等14個汽車品牌,整體年銷量為870萬輛,合并收入近1700億歐元,合并預計實作約37億歐元的年度運作率協同效應。

合并是為了共生共存。合并後Stellantis集團的品牌和産品覆寫了超豪華車、豪華車、SUV、卡車和輕型商用車等所有關鍵細分市場,無論是市場佔有率還是産品序列均形成優勢互補。而此前無論PSA還是FCA,在全球都隻能位列二流或者三流,隻在各自的局部市場占據優勢。這個新巨頭将與大衆、豐田等汽車制造巨頭互相抗衡。全球範圍内的汽車市場或許會迎來一次新的“洗牌”。

9 LG與SK相争,全球電池競争格局生變

2021年2月,南韓動力電池廠商SK收到了來自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的一份“大禮”,即ITC宣布将在美禁售SK電池業務10年,送上“助攻”的是同樣來自南韓的LG。自2019年LG能源指控前者挖走核心技術人員并竊取相關商業機密開始,兩者的“恩怨”由來已久,并從法庭“打”到全球市場。盡管雙方最終選擇握手言和,撤銷在南韓和海外對彼此發起的所有訴訟,LG拿到18億美元賠償,SK不用擔心損失美國市場的業務,結局看似“皆大歡喜”,但雙方在此期間損失的市場佔有率卻是“一去不回頭”。

LG和SK的電池糾紛正映射出當今全球動力電池主導權競争加劇的局面。近年來,甯德時代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占有率屢居第一,帶給其他頭部電池廠商更多壓力。而“鹬蚌相争漁翁得利”,在雙方訴訟期間,比亞迪市場占有率超越三星SDI和SK,并直追LG。後來者來勢洶洶,令LG和SK不得不放下成見專注市場。

10 特斯拉市值過萬億,讓汽車行業眼饞

2021年10月25日,特斯拉公布的三季度财報表現超出市場預期,連續九個季度實作盈利,營收、利潤和産能等多個核心資料均表現優異。反映在金融市場,次日,特斯拉市值首次突破萬億美元。成為全球萬億美元市值俱樂部的第七家企業,也是唯一一家汽車企業。特斯拉的表現令人瞠目,市場已經習慣了它一個又一個地超越各大傳統車企。不經意間,它的市值已超過了大衆、豐田、戴姆勒、寶馬、福特和本田等一幹車企之和,并且還可能進一步上漲。

特斯拉已成為整個汽車行業眼饞的“利潤奶牛”,其汽車業務毛利率達到了驚人的30.5%,而即便是将碳積分收入排除,其毛利率也有29%。除了靠賣車賺錢外,特斯拉跟傳統廠商的最大差別是定位成一家硬體+軟體結合的科技公司。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汽車産業變革中,特斯拉基于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商業生态打造出的現象級的智能電動産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來汽車産業的演進方向。是以,資本市場給特斯拉如此高的溢價并不意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