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聖人中,難怪伏羲和神農熱情支援封神,您看姜姓祖源又是誰?
鳳鳴岐山,在西伯侯姬昌的英明有方上司下,西周萬衆一心,軍民空前團結。
天降大任于西周,武王和姜子牙率領的伐纣大軍出征後,卻也并非一帆風順,還遭遇了兩次大的天災。
這兩次災禍都差些讓西周軍民百姓毀滅。
一次是九龍島名士,後來受封瘟神鼻祖的呂嶽所緻。
“九龍島内經修煉,截教門中我最先。弱水行來不用船,周遊天下妙無端。”
《封神演義》中,呂嶽以煉氣士著稱,手中的法寶瘟疫鐘、定形瘟幡、瘟癀傘等神通法寶,實力實在厲害。是以他常以
截教通天教主之下第一人自居。
受申公豹相邀,呂嶽一出場就讓周武王和姜子牙壓力倍增,兩位西周的将帥,差些喪命,西周四處還受了瘟災。

“源易緣”注意到,《封神演義》裡,楊戬初上火雲宮,拜谒三皇聖人求救,伏羲和炎帝神農,表現得就很積極和熱情。
伏羲先開尊口:神農禦弟,想我們為君時,和八卦,定禮樂,并無禍亂,今商運當衰,幹戈四起,武王德業漸盛,以周伐纣,此是天數……禦弟不可辭勞,救濟周朝,功德無量啊……
神農答:皇兄說得對,言之在理。
然後就起身送給了楊戬三粒丹藥和一株化解傳染病的仙草。
剛剛解決了呂嶽的瘟災,潼關主将餘化龍父子播下的毒痘之災,也是讓西周百姓吃不消,人人傳染上了毒痘,受染者渾身上下發黑發紫。
餘化龍五子餘德,擺下“毒痘陣”,暗含《易經》中五行五方之術,在東、西、南、北、中五方,按照青、白、赤、黑、黃布下煞氣重重的痘災。
火雲宮中,還是伏羲先講的話:神農禦弟,如今武王有事于天下,乃是應運之君,應當遭受此災厄,還望我們助西周一臂之力,幫他們渡過難關。
神農回答,還是那句話:皇兄說得對!
然後,又一次取出三粒丹藥和一株仙草,交給了楊戬,再次救下了西岐百姓和60萬官兵。
“源易緣”留心到,火雲洞的三位聖人中,伏羲是天皇居中,是大哥;炎帝神農是地皇,居左;還有人皇軒轅黃帝,居右;
三皇聖人中,伏羲和炎帝神農,無論是在态度上和還是行動上,都特别的積極熱情。
伏羲熱情支援西周和姜子牙不難了解,他于上古正神女娲娘娘是一母同胞。既是兄妹,神話傳說中稱,二人為了人類的延續,伏羲和女娲娘娘還結成了夫妻。
女娲娘娘不僅有“煉石補天”之功,還一同與伏羲建立了婚姻制度與規矩法度,成為人類的“媒神”。
商纣王無德,在前往朝拜女娲娘娘時,心術不正起了淫心,還在牆上題下了“但得妖娆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一國之君,對上古正神如此不敬,不僅當事人女娲娘娘難以諒解,伏羲聖人也難以寬恕。
兩次西周危難時刻,黃帝都是一言不發,沒有态度,也好了解。
《封神演義》開篇第一段,就寫着:成湯乃黃帝之後,姓子氏。初,帝喾次妃簡狄祈于高謀,有玄鳥之祥,遂生契。契教民有功,封于商……傳十三世生太乙,是為成湯,再傳殷受,享國640年……
若從封神開篇,尋根問祖的話,可知商朝國君,包括商纣王在内,都是黃帝的後代。
商朝國運祚福六百多年之久,多是商君寬仁大德,能救護蒼生,萬國樂業……
到了纣王卻将銅牆鐵臂般的江山,白白葬送。作為先祖,看到不争氣的子孫,那種複雜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三皇聖人,都是有道名君修為而神,軒轅黃帝即使對封神大任心有不甘,但也知道順應天道。于是,他選擇沉默,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那麼,炎帝神農的熱情,又為的是什麼呢?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和《封神演義》原著,“源易緣”認為,有以下原因:
一是炎帝神農生前就為民謀福祉,德行深遠。
他教會百姓農耕禮樂,被尊為農業之神、醫藥之祖、音樂之魂,創立了華夏民族最古老的原始文明。
二是炎帝神農是姜姓的祖源。
“姜姓部落溯真源,神農姜姓五萬年,北莊遺址是祖源。溯根祖母名姜嫄……”
姜子牙是元始天尊親自標明負責封神大業的弟子,炎帝神農又是他的先祖,神農帝出手相助,也是情理之中的。
三是大局為重,既合作又競争。
上古時期,蚩尤一族骁勇善戰,神勇無比。炎帝神農為了取得勝利,聯手黃帝,在涿鹿擊殺了蚩尤。
随後,黃帝與炎帝也爆發了三次大沖突,最終黃帝取得了勝利,統一中原,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一族。
既有競争,又互相融合,既有包容萬物的胸懷,又有龍族子孫的責任和擔當,一脈相傳,血濃于水,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就是炎黃子孫的寶貴精神财富……
就此話題,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見,歡迎留言互動。
參考資料:《封神演義》、《中國民間神話傳說》、《中國通史》、《中國神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