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民間故事:少年縣令偶遇出殡,看到死者妻子穿着,斷定有冤情

我國曆史悠久,很多曆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都沒有相關記載,因為史書隻記載重大事件,民間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一般不會被記錄下來。

但是這些民間小故事卻流傳至今,因為平民百姓衆多,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下,這些民間故事才得以儲存。

雖然古代離我們非常遙遠,但是通過這些故事可以窺見一些民間的民俗,當然這些民間故事和名著沒法比,不過在故事的趣味性上還是毫不遜色的。

清朝民間故事:少年縣令偶遇出殡,看到死者妻子穿着,斷定有冤情

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個清朝民間故事,少年縣令偶遇有人出殡,本來生老病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他卻看到了死者妻子的穿着,心生疑慮最後斷定其中一定有冤情。

清朝有一少年十八歲就高中皇榜,本來這樣的人才朝廷應該非常珍惜,可是這少年畢竟還是太年輕,是以朝廷怕他不能擔當大任。

是以便讓這少年去了某縣做了縣令好好鍛煉一下,而少年的父親怕兒子年輕氣盛處理不好事務便跟着兒子一同前往該縣。

清朝民間故事:少年縣令偶遇出殡,看到死者妻子穿着,斷定有冤情

畢竟父親見識多,是以經常教導少年一些為官之道,少年成為縣令後進步非常快,短短一年便讓整個朝廷對他刮目相看,相信假以時日一定能大成。

少年縣令在父親的幫助下很快就能擔當大任了,某一天少年縣令因有事情外出辦事,沒想到偶遇一大戶人家正在出殡。

看得出來這戶人家在當地很有名望,因為送葬之人就有上百人,陣仗非常大,而少年雖然是縣令但死者為大,是以給送葬隊伍讓路。

清朝民間故事:少年縣令偶遇出殡,看到死者妻子穿着,斷定有冤情

少年縣令在一旁等着送葬隊伍過去,他看見孝車中一女子身穿着孝服悲痛欲絕的痛哭中,一看就是死者的妻子。

本來少年縣令也沒覺得什麼不對勁,但是風一吹把女子的孝服吹了起來,少年縣令心一緊心生疑惑立馬讓人把送葬隊伍攔了下來。

死者的家族在當地有頭有臉,是以看見縣令居然攔下他們的送葬隊伍就非常不滿意,憑什麼不讓死者下葬,畢竟人都要入土為安。

清朝民間故事:少年縣令偶遇出殡,看到死者妻子穿着,斷定有冤情

少年縣令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就是不讓死者入葬,他對着死者親戚說你們和死者都是親人,難道就忍心讓他死得不明不白嗎?

送葬隊伍中的人們依舊心有不滿,但畢竟少年是縣令,既然他都這麼說了是以就看看能拿出什麼證據來證明死者不是正常死亡。

若少年拿不出任何證據那麼這戶人家也會不依不饒,就這樣死者入葬就被暫緩了,而少年縣令回家後一直在思考其中不對勁的地方。

清朝民間故事:少年縣令偶遇出殡,看到死者妻子穿着,斷定有冤情

其父親也擔心兒子惹到不該惹的人,是以也想盡辦法幫助兒子查探這起事件的真相,他喬裝打扮成仆人前往死者生前的住處打探消息。

而少年縣令則對外聲稱自己生病了不處理任何事情,這大戶人家一看這樣子就斷定縣令肯定是判斷出錯,是以就越鬧越厲害,甚至鬧到了太守處。

太守也好言相勸讓縣令和這戶人家道歉然後安排死者入葬,但少年縣令偏偏不願意,他認定其中一定有蹊跷,是以對太守說若有什麼事情責任自己來擔。

清朝民間故事:少年縣令偶遇出殡,看到死者妻子穿着,斷定有冤情

而少年父親則喬裝打扮潛入郊外和那些村民打探消息,經過他的努力有人終于說出了真相,原來死者的死确實有蹊跷,其哥哥和死者妻子有染,而其哥哥的妻子早已死了,若死者也出了什麼意外,那麼這兩人就能再續前緣。

那人還說出了死者身上的緻命部位,隻要找出那根銀針那麼死者的死就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蓄意為之。

經過仵作的查驗果然死者體内真的發現了銀針,他的死并不是意外,少年縣令立馬命人把死者哥哥、妻子還有身邊的侍從帶來審問。

清朝民間故事:少年縣令偶遇出殡,看到死者妻子穿着,斷定有冤情

果然他們經過審問全部交代了,死者就是被他們害死的,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少年縣令看到死者妻子就斷定其中必定有冤情呢?

因為死者妻子白色孝服内居然穿着紅色的内衣,這本身就不正常,是以少年縣令才會斷定其中肯定有蹊跷。

少年縣令在死者妻子伏法後詢問為何要在孝服内穿紅衣,她回答怕她丈夫死後有不祥,是以每天穿着紅色衣服。

清朝民間故事:少年縣令偶遇出殡,看到死者妻子穿着,斷定有冤情

有勇有謀的少年縣令本該更上一層樓,但經過此事後他感覺為官不易,也不希望父親如此操勞,是以便辭官跟着父親回答鄉下過上了普通的生活。

參考資料:《民間故事》

聲明:内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删除,謝謝!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三史看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