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最大的結構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最大的結構

原文 | Matt Williams

翻譯 | Linvo

大約138億年前,我們的宇宙在一次大爆炸中誕生,并且催生出了第一批亞原子粒子以及我們所知的實體定律。大約37萬年後,氫形成了,它是構成恒星的基石,在恒星内部氫和氦發生聚變反應,創造出所有更重的元素。(譯者注:實際上并不是所有更重元素。恒星聚變最多到鐵元素,比鐵更重的元素來源于超新星爆發和中子星碰撞等。)雖然氫氣仍然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元素,但在星際媒體(ISM)中很難探測到單獨的氫氣雲。

這使得研究恒星形成的早期階段變得困難,它将為星系和宇宙的演化提供線索。由馬克斯·普朗克天文研究所(MPIA)的天文學家上司的一個國際團隊最近注意到,在我們的星系中有一個巨大的由氫原子構成的氣體絲。這個被命名為“麥琪(Maggie)”的結構,位于大約55000光年之外(在銀河系的另一邊),是迄今為止觀測到的銀河系中最長的結構之一。

描述他們發現的這項研究,發表在最近的《天文學與天體實體學》雜志上。該研究基于THOR獲得的資料,觀測計劃依賴于新墨西哥州的卡爾G.揚斯基甚大陣列(VLA)。本項目利用VLA的厘米波天線,研究分子雲的形成、原子向分子氫的轉化、星系磁場等與ISM和恒星形成相關的問題。

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确定這兩種最常見的氫同位素是如何彙聚在一起,形成密集的雲團直到形成新的恒星。同位素包括原子氫(H),它由一個質子、一個電子組成;分子氫(H2)或氘,由一個質子、一個中子和一個電子組成。隻有後者凝結成相對緊湊的雲團,形成霜凍區,最終新恒星誕生。

原子氫如何轉變為分子氫的過程仍然是未知的,這使得這個非常長的“細絲”成為一個特别令人興奮的發現。已知的最大的分子氣體雲長度一般在800光年左右,而麥琪的長度有3900光年,寬度為130光年。正如Syed在MPIA最近的一份新聞稿中所解釋的:

“絲線所在的位置決定了它的形成。我們還不知道它是如何到達那裡的。但這條絲線在銀盤下方又延伸了大約1600光年。這些觀測結果使我們獲知氫氣的速度,可以證明沿着絲線的速度幾乎沒有差别。(譯者注:說明它是一個整體結構)”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最大的結構

ESA的蓋亞衛星測量的銀河系的部分圖(上圖),方塊标明了麥琪的位置;原子氫分布的圖像(下圖),紅線表示麥琪

研究小組的分析表明,絲線中物質的平均速度為54公裡/秒,這主要是通過測量它與銀盤的自轉速度來确定的。這意味着這條絲線的21厘米波長輻射在宇宙背景下是可見的,結構清晰可辨。“這些觀測還讓我們得以确定氫氣的速度,”THOR的負責人、這項研究的合著者亨裡克·比瑟(Henrik Beuther)說。“這讓我們可以證明沿着絲線的速度幾乎沒有差别。”

由此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麥琪是一個連貫的結構。這些發現證明了維也納大學天體實體學家、論文合著者胡安 D.索萊爾(Juan D. Soler)一年前的觀測結果。當他觀察到該絲線時,他用他們國家哥倫比亞最長的河流來命名它:“麥琪(Maggie)”。雖然在THOR資料的對太陽系的早期評估中可以識别出麥琪,但隻有目前的研究毫無疑問地證明了它是一個連貫的結構。

根據之前發表的資料,研究小組還估計,麥琪含有8%的分子氫。經過更仔細的觀察,研究小組注意到氣體沿着絲線在不同的點聚集,這使得他們得出結論,氫氣會在這些地方聚內建大片的雲。他們進一步推測,在這些環境中,原子氣體将逐漸凝結成分子形式。

“然而許多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答,”賽義德補充說。“我們希望更多的資料将為我們提供更多關于分子氣體成分的線索,這些資料已經在等待分析。”幸運的是,一些空間和地面天文台将很快投入使用,未來将配備望遠鏡來研究這些細絲。這些包括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以及像是平方公裡陣列(SKA)這樣的射電觀測,它将讓我們看到宇宙的最早時期(“宇宙黎明”)和我們宇宙中的第一批恒星。

原文: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53899/astronomers-find-the-biggest-structure-in-the-milky-way-a-filament-of-hydrogen-1600-light-years-long/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最大的結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