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近山臨終前,鄧小平在悼詞中最重要的地方,添了一句,改了一筆

《亮劍》自播出十年間年被重播了幾百遍,一個李雲龍讓無數人認清軍人最真實的模樣,每次重溫這部舊作時,我們依舊會被李雲龍的人生曆程牽動萬千心緒。

在真實曆史中,李雲龍這個造型其實是融合了許多優秀将領人物的特點,包括王近山、唐金龍、鐘偉等幾位将軍。

在這幾位将軍中間,最接近李雲龍的就是王近山将軍。

王近山臨終前,鄧小平在悼詞中最重要的地方,添了一句,改了一筆

王近山小時候的經曆與李雲龍的身世也很相似,從小就給地主家打工,15歲那年從地主家逃了出來,投奔了紅軍。

他的一生戰傷累累,足有七八處,左上臂動過刀,留下一條傷疤,緻使脈搏量不出,隻能量足背的動脈,右大腿受過骨折傷,走路時一瘸一拐,頭頂上三處傷疤,中間一塊大而深,不能用水沖。

背部還有一塊花生大小的傷疤,那是子彈穿過右肺留下來的,這些都是他英勇作戰的證明。

1937年,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國共第二次合作,王近山成為了八路軍第129師772團的副團長。

1937年10月中旬,日軍的兩個師團沿正太路西犯,企圖對娘子關正南的國民黨軍實施迂回攻擊,此時,陳赓率領八路軍129師386旅的771團和772團挺進到娘子關以南,開始牽制日軍。

結果初來乍到的771團在七亘村附近遭到了日軍的襲擊,損失慘重,師長劉伯承聞訊趕到擡頭一看,這是打伏擊的絕佳地點,于是指令陳赓組織部隊打一場伏擊戰。

此時的日軍可能沒想到八路軍敢在這兒再打第二次。

王近山臨終前,鄧小平在悼詞中最重要的地方,添了一句,改了一筆

沒過幾天王近山卻請命說,我們來打,此時,王金山還是772團的副團長,他帶領部隊到達七亘村的南側山地後偵查後發現,日軍第20師團的後方辎重部隊一千餘人,估計第二天必定經七亘村向平定前進。

敵情摸清了,王近山卻躊躇了起來,此時他手裡隻有772團一個營,加上一個特務團的兵力,既來不及增調部隊,也來不及向50裡外的陳赓請示,打還是不打呢?

面對眼前這個絕佳的機會,王近山當然不會放過,王近山指令部隊立刻埋伏在七亘村大路的兩邊,第二天,太陽剛露臉,侵華日軍便進入了埋伏圈,王近山僅僅用了五個營勇猛的沖擊這1000多人的侵華日軍。

而且,王近山在戰鬥中第一個跳出戰壕,率先沖向敵人。

王近山在所有的戰役中一定是跟着紅旗跑,紅旗一般都是在戰鬥的最前沿,他一定要在前沿陣地。

七亘村這一戰的戰果非常輝煌,一舉殲滅敵300多人,繳獲軍馬300多匹,王近山又立下一大戰功。

這場伏擊戰大獲全勝,用了整整一天一夜才運完所有戰利品。

當戰利品全部收拾好以後,王近山才把消息報告給了陳赓,沒想到的是,王近山非但沒有被陳庚批評,反而在劉伯承的指點下,在七亘村又打了一次漂亮的伏擊戰。

王近山臨終前,鄧小平在悼詞中最重要的地方,添了一句,改了一筆

三天之内,王近山帶着部隊在七亘村連續伏擊日軍兩次,成功牽制住敵軍,但也是以徹底激怒敵人,引來日軍六路大軍圍剿,王近山冒死突圍,身受重傷。

1937年12月底,王近山被士兵用擔架擡進八路軍129師醫院,此時的王近山血肉模糊的人,奄奄一息,經過院長錢信鐘拼命的搶救,王近山才勉強地保住了性命。

但他的右臂傷勢嚴重,錢信忠建議截肢,誰知躺在病床上的王近山也不知道哪兒來的勁兒,沖着錢信忠就嚷嚷起來,你敢把我的胳膊鋸掉,我就槍斃了你。

此時的王近山根本聽不進錢信忠的勸導,怎麼都不同意,最後協商之後隻能采取保守治療。

但即便如此,在手術中,王近山也堅決不同意用麻藥,他說萬一你們給我打了麻藥,我失去了知覺,你們趁機把我胳膊鋸掉了怎麼辦?以後我還怎麼殺敵。

就這樣,王近山在完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愣是咬着牙取出了胳膊裡的彈片。

129師醫院來了一個做手術不打麻藥的瘋子的事情,很快就傳開了。

王近山臨終前,鄧小平在悼詞中最重要的地方,添了一句,改了一筆

王近山瘋子的綽号是名聲在外,他身經百戰,七次負傷,戰功赫赫,這在許多人的印象裡,像這樣的虎将肯定是雙眼吊睛、滿臉胡子的猛張飛、黑李逵的形象。

王近山在延安的時候,一些女大學生慕名去找他,結果卻大吃一驚,王近山不僅很年輕,潇灑精湛,而且溫文爾雅,嘴角常露出微笑,說起話來露出潔白的牙齒。

他的軍裝盡管破舊,但是卻穿得很整齊,衣服斯斯文文的,一身的儒将風度。

王近山渾身上下透着一股儒将風度,但是打起仗來一點也不含糊,在解放戰争襄樊之戰中,王近山率領六縱僅僅用了一個星期就拿下了襄陽城,活捉大特務頭子康澤,後來朱德将此戰稱為“小型模範戰役”。

此後,王近山率領的六縱越戰越勇,僅僅時隔四個月,王近山出任南集團總指揮,在淮海戰役中再立奇功。

1949年2月,中央指令中原野戰軍編為第二野戰軍,下轄三個兵團,王近山被任命為三兵團副司令員,兼任由六縱擴編的12軍軍長。

1950年11月,王近山出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在北韓戰場上,王近山參與指揮了震驚世界上甘嶺戰役。

在抗美援朝的戰争中,王近山依舊不改自己身先士卒的本色,作為一個兵團的副司令員,他把自己的指揮所就設立在離前線陣地非常近的地方,這樣友善他随時随地到前線觀察敵情指揮作戰。

抗美援朝戰争也成為王近山一生中的最後一戰。

王近山臨終前,鄧小平在悼詞中最重要的地方,添了一句,改了一筆

1955年9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将帥授銜儀式上,王近山被授予開國中将軍銜。

1978年5月1日,王近山因為身體多處器官衰竭,被送入醫院緊急搶救。

臨終前,王近山的主治醫生說他的身體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除了心髒還在跳動之外,王近山全身的其他器官全部都衰竭了。但這顆心髒卻一刻也不停地跳動着,似乎依舊是在等待着什麼。

鑒于王近山的病情,南京軍區開始拟定悼詞,但不好下筆,再三斟酌之後,定了一個初稿。

很快,初稿送到了中央軍委,軍委主席鄧小平仔細審讀悼詞之後,字斟句酌,最後,在悼詞中最重要的地方添了一句,改了一筆。

添的一句是一員有名的戰将,改的一筆是副參謀長改為顧問。

在接下來的十天,中央軍委補發任命通知,任命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王近山為南京軍區顧問,喪事按大軍區上司待遇辦理。

王近山臨終前,鄧小平在悼詞中最重要的地方,添了一句,改了一筆

1978年5月10日,一輩子都隻信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瘋子”王近山的心髒停止了跳動。

什麼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縱然是敵衆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于亮劍,我們敢于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一句話,狹路相逢勇者勝,亮劍精神就是我們這支軍隊的軍魂,劍鋒所指,所向披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風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