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皇帝在古代是有很多特權的,比如皇帝的專屬顔色是黃色,皇帝龍袍的裝飾是龍。這些都是皇帝獨有的權利,尋常百姓是不能使用的。
到了明朝的時候,明朝曆代皇帝都姓朱。而朱字又和豬同音,如果民間要殺豬的話,那不就等于殺皇帝嗎?
于是在明朝的時候,殺豬又叫殺彘。朱元璋時期還隻是不能叫朱的名字,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時期就更過分了,他竟然不讓百姓養豬。

朱厚照這個人怎麼樣?
少年的武宗非常聰明,老師教他的東西總是能很快學會,按理說他應該成為一個很好的皇帝,但是周圍的太監,毀了這個聰明的孩子。
八位太監為讨武宗歡樂,每天都進獻鷹犬、歌舞、角抵等戲,當時的東宮被人們戲稱為"百戲場"。
年幼的武宗不能抵禦這些東西的誘惑,于是沉溺其中。後來讓人修建豹房,整日沉溺于女色,而且武宗在豹房的寵嬖中有為數不少的娈童,學業和政事當然也就荒廢了。
也就有了後來朱厚照的荒唐事。
朱厚照因為自己生肖屬豬,曾一度敕令全國禁食豬肉,但他自己仍食用豬肉,"内批仍用豕";旋即在大學士楊廷和的反對下,降敕廢除。
在朱元璋時期,朝對名諱管控的并不嚴格,而且朱元璋也是個愛吃豬肉的人,他還給閹豬的屠夫寫過一副對聯:"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
等到政局穩定了下來,名諱一事就提上了日程。朱元璋就下了把"豬"稱為"彘"、"豕",殺豬改為殺"萬裡哼"。朱元璋時期并沒有禁止人們吃豬肉。
明朝自朱元璋開始,皇室發生喪事,天下要禁止屠宰。元朝以前中國人很少殺牛,因為牛是田裡的主要勞力。這裡所說的屠宰主要是指豬羊等家畜。
到了明武宗正德年間,因為明武宗朱厚照不僅姓朱,還屬豬。這個本來就擅于胡鬧的皇帝開始别出心裁,公元一五一九年(明正德十四年),朱皇帝南巡,曾于十二月間在儀真(今屬江蘇儀征)下令禁止民間養豬殺豬,在儀真縣舉行"丁祀"祭孔時規定不供豬頭隻供羊頭。
《明武宗實錄》記載:"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上至儀真。時上巡幸所至,禁民間畜豬,遠近屠殺殆盡,田家有産者,悉投諸水。
是歲,儀真丁祀,有司家羊代之……養豬之家,易賣宰殺,固系尋常。但當舟本命,既而又姓,雖然字異,實乃音同,況兼食之随生瘡疾。
宜當禁革,如若故違,本犯并連當房家小發遣極邊衛,永遠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