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疆村民挖到一瓷器,婉拒20萬收購上交國家,專家:世間僅2件

《陶歌》曾言:“青花濃淡出毫端,畫上磁坯面面寬。”古代制瓷業發展程序中,青花瓷制作難度相對較大,凡青花瓷文物出土,必将引發文物收藏研究領域的巨大轟動。

現代中國社會發展程序中,基于中國各地建設事業的不斷推進,許多埋藏在地下的寶物均得以重制于世,向世人展現古代曆史的真實風貌。通過了解我國考古事業的發展程序便會發現,部分文物的發現與出土具有着一定的巧合性。

新疆村民挖到一瓷器,婉拒20萬收購上交國家,專家:世間僅2件

曾經,一位新疆農民耕地過程中,意外挖到一件國寶瓷器,面對着文物販子20萬元的收購請求,他婉言謝絕,并決定上交國家。在有關專家對這一瓷器進行鑒定後表示,這是世間僅有兩件的珍品文物。這一珍貴瓷器究竟有何來曆?這一瓷器出土後,我國考古事業又有着怎樣的發展呢?

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新疆地區經濟發展水準相對較為落後,農民們的生活自然較為艱苦。雖大部分農民得到土地的劃分,但在部分村落當中,仍有一些毫無用處的土包地存在。對于農民而言,土包地并不能像耕地一樣耕作,其上面的土壤除修建新房外,再無任何用處。

新疆村民挖到一瓷器,婉拒20萬收購上交國家,專家:世間僅2件

1999年,新疆一位木匠打算用泥土蓋房子,村民馬忠參與到挖土的隊伍中。挖土的過程中,馬忠意外挖到一件堅硬物品,本以為是石塊的馬忠卻覺得情況不對,便用手将這一硬物取了出來。經過一番清洗後,馬忠發現挖出的硬物是一件精美的瓷壺。剛剛挖出瓷壺後,馬忠并未意識到瓷壺有可能是國家文物,而當村子裡的人看到馬忠的意外發現後,便紛紛在土包地上挖了起來。

相比馬忠,其他人的運氣并不是很好,未能挖出珍貴瓷壺,在這一事件傳揚開來後,許多人紛紛來到馬忠家裡,想要一睹瓷壺風采。随着消息越傳越廣,馬忠家中甚至成為附近群眾前來“打卡”的景點,甚至有一位“文物收藏家”找到馬忠,并出價20萬元,希望能夠将這一瓷壺購買下來。

新疆村民挖到一瓷器,婉拒20萬收購上交國家,專家:世間僅2件

聽聞為對方20萬元的出價,馬忠開始對瓷壺的價值産生懷疑。面對着文物販子們的請求,馬忠一一婉言拒絕,并決定将瓷壺上交給當地文物部門手中。其實在最開始得知瓷壺的珍貴價值時,馬忠并未想到将其上交國家,而是希望能夠将瓷壺珍藏于家中,當作傳家寶一直流傳下去。

但馬忠發現瓷壺的消息傳出後,許多小偷來到村子當中,打算偷走瓷壺。整個村子安甯的生活被就此打破,不堪其擾的馬忠終于下定決心,将瓷壺上交國家,保證村民及家人生活的安穩。

新疆村民挖到一瓷器,婉拒20萬收購上交國家,專家:世間僅2件

當有關專家對這一瓷壺進行查驗後,發現這件瓷壺正是元青花鳳首扁壺。在上世紀70年代時,首都博物館珍藏的鳳首扁壺在北京市鼓樓窖藏内出土,與馬忠發現的瓷壺不同,第一個出土的鳳首扁壺碎成48片,自這一破碎瓷壺出土後,為對其進行修複,有關專家付出極大努力。

查閱相關史料後可以發現,古代曆史發展程序中,元青花鳳首扁壺共有兩尊,其中雌雄各一尊。當馬忠将這一寶物上交國家後,我國關于元青花鳳首扁壺的研究内容得以相應完善。作為一件國寶級文物,元青花鳳首扁壺的出世,成功填補元代青花瓷器研究的種種空白,而為對獎勵馬忠的上交文物舉動,當地博物館為其特批1000元獎金。

新疆村民挖到一瓷器,婉拒20萬收購上交國家,專家:世間僅2件

對于一位農民而言,能夠得到1000元獎金顯然是意外之喜,但馬忠的許多鄰居卻表示,這一進制青花鳳首扁壺在文物市場上高達幾千甚至上億元,上交國家的舉動讓馬忠錯失暴富機會。但馬忠卻表示,雖然他并沒有什麼知識文化,但他明白擅自倒賣文物是犯法行為。

自此之後,元青花鳳首扁壺便被珍藏到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内,而另一尊鳳首扁壺則繼續留存在北京首都博物館。相比此前發現的元青花鳳首扁壺,馬忠發現的這件瓷壺有着更大的研究價值。

新疆村民挖到一瓷器,婉拒20萬收購上交國家,專家:世間僅2件

結語

在馬忠的故事被更多人熟知後,許多人都認為馬忠的決定是錯誤的,畢竟如果将國寶轉手賣出,他完全能夠實作财務自由,但在馬忠看來,無論何種情況下,他都不能占國家的便宜,而上交文物的舉動令其倍感驕傲。

現代社會發展程序中,随着我國文物保護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百姓認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意義。在我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許多珍貴文物得以順利出土,為我國曆史研究事業做出極大貢獻。

參考資料:《鳳首扁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