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作者:看看新聞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王珏

2022-01-06 16:42

上海軌交14号線開通一周,大家打卡的熱度不減。在豫園路站、黃陂南路站、陸家嘴站等多個高顔值特色車站廳,途經乘客駐足觀賞,還有很多市民特地前來拍照,對美麗的裝修贊不絕口。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新開通的14号線很美,有被驚豔到。”“14号線美得很,乍一看還以為誤入海洋館了,坐标豫園站。”“還有teamlab可看,每個站都有特色。”“可太喜歡14号線了。”

“現在幾個特色站這麼受歡迎,是比較意外的收獲。”軌交14号線車站空間總設計師、同濟設計集團上海同濟建築室内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總建築師鄭鳴博士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

曆經七年時間打磨,如今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然而,回想2014年初期設計過程,設計團隊遇到了不少難題。軌交14号線車站空間總設計師鄭鳴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由于14号線橫穿上海市中心,經過的很多地方都是中心地段,客流量大,施工面卻很狹窄,地下管線也很複雜,最後能創造出的空間極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裡把結構的空間用足,讓乘客進入站廳站台時,能感覺到寬敞舒适,是建築師、工程師、設計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從中國傳統建築中找到靈感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鄭鳴和團隊尋找古今中外的案例,通過多次調研,最終從中國傳統木建構築做法“徹上明造”中得到啟示,決定在車站頂部下功夫,把空間還給乘客。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所謂的“徹上明造”,是指室内頂部空間不作任何掩蓋處理,梁、檩、椽等木構架盡露,刻意展現屋頂木構架的結構美。在中國古鎮建築中,我們仍能看到很多“徹上明造”的重制。這一原理也被設計師們運用在上海軌交14号線的标準站和重點站:真如站的支吊架仿木構架、靜安寺站的木色鋁格栅頂、豫園站的片片曲面闆……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拱肩的部位結合了所有的空調,風管和電器的橋架,做得較低,中部沒有任何管線的地方,盡量擡升,通過梳理整合建築空間、結構型式、機電系統、裝飾裝修、公共藝術等五位一體的設計,确實騰出了很多原來沒有想到的空間,也展示出了建築結構和機電系統本身的秩序和美。”鄭鳴說。

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在此基礎上,ToMASTER明日大師、teamLab等藝術團隊加入14号線設計隊伍,引入上海城市文化與區域特征形象,進行重點車站全站廳設計與公共藝術打造。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在一大會址·黃陂南路站,設計師捕捉黃陂路上的梧桐樹影印象,以抽象的樹影造型和概括的色塊組合滿鋪于車站空間中,并配合以樹影燈投射出斑駁的樹影,營造出該區域地面環境中樹木成蔭的氛圍。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豫園站則是由ToMASTER明日大師團隊與中國青年建築師熊星和法國藝術家Vincent Leroy共同設計打造,通過不同造型在不同方向的鋁闆組合,形成高低起伏的表面,恰似黃浦江水的波形,七彩斑斓的燈光的變化,又會讓人聯想到豫園燈會。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陸家嘴站的設計團隊teamLab在換乘通道内,打造出一幅名為《今朝踏浪》的藝術作品。金色巨浪翻滾不停,寓意着大浪淘沙,歲月流金,代表上海欣欣向榮的生命力,烘托出金融中心擁有源源不斷的蓬勃活力和創新的特征。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鄭鳴表示:“我們既有建築本體的審美特征,同時又能有一些隐喻的含義在裡面,還結合了我們公共藝術在空間裡。是以我覺得這一塊真正達到了我們空間藝術來打造藝術空間的效果。”

“作為建築師,我更喜歡标準站”

除了造型各異的重點車站外, 23座标準車站簡約有序,配套裝飾了92塊紫砂陶站名牌,使14号線成為上海乃至國内第一條以紫砂站名牌為特色的“陶藝地鐵線”。

鄭鳴介紹,“陶藝”的設計理念取自于傳統書畫藝術。由于标準車站的設計以黑白灰色調為主,如果把整個站體的特征想象成一幅中國的水墨山水畫,那麼用紫砂制成的站名牆就相當于山水畫裡的印章。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我們的制作工藝也是創新的,像大世界站這塊牌子,做到了1m×3m的尺寸,也是世界上沒有的,我們為此申請了吉尼斯世界紀錄。”鄭鳴自豪地說。

鄭鳴坦言,比起幾個重點站,作為建築師、工程師的他,更喜歡标準站,“因為在标準站設計過程,我們花的時間是最多的,得到的效果是非常踏實的。如果我們把幾個重點站,所謂的乘客喜歡的‘表皮’去掉,他們還會喜歡嗎?目前,相比幾個重點站,乘客很少去标準站打卡,我覺得這個對我來是個小遺憾。”

曾受質疑“你們為什麼要給自己找這麼多麻煩?”

“14号線是我們新三線裡最重要的一條線。”鄭鳴說。

從2014年開始投标做設計,到2021年年底通車,諸多設計機關整整做了七年時間。

鄭鳴回憶道:“有些方案,業主讨論通過了,但是我們自己不滿意,我們覺得還沒有做到想要的效果,是以我們決定推翻方案再從頭開始。這個過程大概有4到5年,最後我們花了2年時間來聯合各個工點院做施工圖。”

期間,也有很多不了解的聲音出現:“地鐵不是都應該土建做完,把機電系統排好,然後做個非常好看的吊頂不就好了嗎,為什麼你們要給自己找這麼多麻煩呢?”

如今,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鄭鳴認為所有人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确實我們給我們自己找麻煩,因為這牽涉到非常大的協調工作。但是我們為了把空間還給乘客,我們幾個工種提前介入,互相配合,把預想到的問題在前面階段全部解決了。出于我們對設計專業的熱愛,堅持下來,并且把很多問題解決得都還算蠻到位的,是以我覺得也是非常不容易啊。”

未來地鐵空間的藝術創想

14号線的成功“出圈”讓我們看到,軌道交通作為出行重要方式之一,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向八方來客,講述上海的文化氣息,成為一張上海的新名片。

“遊客并不是為了到達某一個目的地去乘坐地鐵,他就是知道我們14号線通車以後,特意來看這個重點站。這就展現了我們這個空間的定義”。

鄭鳴認為,在未來,軌道交通空間在非高峰時刻,還能提供很多藝術氛圍的功能,為附近居民、外地遊客、途經乘客提供滞留的意願。“比方說,我們在某一個客流量不是很多的時刻,在這裡辦一場小型音樂會,或者搞個小型講座,都是有這樣的可能性的。”

“公共空間的公平性也正是因為它的多元性才顯得公平,回到我們14号線來講,就展現了上海這樣一個城市非常包容多元的特點。”鄭鳴說。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珏 攝像:李維潇 視訊編輯:王珏 實習編輯:張钰)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14号線地鐵站總設計師:用空間藝術打造藝術空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