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程式猿的生命周期 微信平台
口 号:職業交流,職業規劃;面對現實,用心去交流、感悟。
公衆号:iterlifetime
百木-ITer職業交流奮鬥 群:141588103
微 博:http://www.weibo.com/u/5723400254
二維碼:

摘要: 一個人能裝下多少東西,才會成就多少東西。小老闆的氣質永遠是小老闆。
對于普通的打工者來說,無論是進階、低級;老闆畢竟是老闆,無論是大老闆、小老闆。A老闆肯定是有成就的、有魄力的,但是這種成就和魄力是有限值的,根據能力、環境、機遇等因素的影響,每個人都不一樣,對于BAT式的成就,是望塵莫及的。
在《缺了一條腿的公司》的文章中介紹了公司的基本情況,對于A老闆既是成功者又是失敗者。從借鑒意義來講,從失敗中得到的東西往往比從成功中得到的東西更有意義。唐峻的《我的成功可以複制》這本書,從書名來看就是一個僞命題,盡管知道是野雞大學了畢業,很早以前我還是堅持把書看完,英雄不論出處嘛。現在大家都看到馬雲的成功,但是他的成功可以複制嗎?與其知道他成功的奧秘,不如知道他創業N次的失敗有意義。
對于一個小公司,不論成功與失敗,都是老闆的意志,談什麼管理、經營、流程,不到一定規模的公司,都是扯淡的事。這是一家小公司,那麼就是老闆的意志決定一切,就算是提建議,老闆也得有思考、消化的過程。更何況人的思維定式化後,很難改變。就像萬達投資幾十個億打造O2O平台,招O2O負責人,這位負責人要花3個月的時候去和每位上司級的人物講O2O是什麼東西,結果這位負責人不到1年的時間就離職了。是以說思想、價值觀、思維模式的改變是很困難的。以毛主席為核心上司的早期中國革命,思想的統一也是非常困難的,這時候是需要唐僧精神的。
對于自己的一些想法,也是借機潛移默化的和A老闆提了一下,隻是點到為止,就像在《7年工作感悟》中提到的“像佛一樣感化他”。這僅僅局限于工作方面,但是在生活方面的幾件小事的确是出乎我的意料。
有一次A老闆帶隊,一起3個人去使用者那裡,中午回來在公司附近的小餐館吃飯,A老闆給了我40塊錢,意思是讓我付款。大家都點完餐了,說實話我都沒敢點能吃飽的東西,就怕40塊錢不夠用,再向A老闆要錢,有點傷面子。吃飯前付款,一共48塊錢,8塊錢自己掏了,放老爺們身上,那都不叫事。A老闆看到我從錢包裡掏10塊錢給服務員了,回到座位上,A老闆問:算錯賬了?我回複:沒算錯。我再沒敢多說話,有其他人在,怕傷了老闆面子。當時我就汗了,一個人也能吃40塊。到不是說吃多少錢的事,換成我是A老闆的話,我直接給100塊錢,讓其他人來付款;或者,讓其他人自己掏錢付款,回公司報帳。怎麼就好意思就給40塊錢,還能讓其他人付款,最後還問了一句這樣的話。
有一次過節聚餐,全公司20人左右去自助餐吃的。我納悶的是,就不能找個正經的飯店訂兩桌,大家圍桌坐,友善交流、氣氛還好,每人平均50-70塊錢足夠了,公司至于節約到如此地步嗎?廢棄的列印紙再次利用是能了解的,這件事是我無法了解的。
公司新招的“技術總監”,比我晚來公司幾天。大哥,36歲左右了,剛喜得一女。A老闆說:***得請客吃飯呀。大哥自然得安排了,安排在某一天吃飯,我那天有事參加不了,事先買了給小孩子的盒裝衣服,提前給了大哥,也算是“老”來得女,祝賀一下。事後聽我們另一位元老級的同僚給我說,當天A老闆表示有事沒有參加,參加的人也隻是吃吃飯,沒有表示表示。
這些都是小事情,但是我這個人比較善于觀察,特别注意小事。這些小事情,說能反映大問題吧,還不至于到如此高度;說這些小事情,不能反映問題吧,那是自欺欺人。生活中本來沒有什麼大事情需要你決定,都是些瑣碎的小事情,是以說細節決定命運。作為一個人,要大度些、要有胸懷、不拘小節,但是并不是不注重細節,反而是更注重細節了,就像國文老師講到魯智深時說:粗中有細。小時候聽我媽說:摳摳索索不一定過好,相反的不一定過的差(注:當然不是指大手大腳的花錢)。
一個人能裝下多少東西,才會成就多少東西。小老闆的氣質永遠是小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