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鄧稼先觀後感

絲盡蠶亡,畢生奉獻;燭淚成灰,不言回報;忤視冷風,初心依舊;視死如歸,心系祖國……

——緻鄧稼先

一個人的價值展現并不在于他有多少财、權、勢。而在于他對于國家,對于人民做出了多少犧牲和貢獻。而鄧稼先正如其言所說……

鄧稼先1924年6月24日出生于安徽,1948年10月考上了研究所學生,之後去美國留學,1950年8月回國,回國後1956年加入共産黨,1980年當上了中國科學院的院士,專修實體系,逝于1986年7月29日。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鄧稼先一邁入核彈所,那就成了他單身二十幾年的,絕對保密的生活之地,二十幾年的風霜雨雪,二十幾年的苦苦追尋,二十幾年的不卑不亢,在他們眼裡,仿若一夜幻夢;而在常人眼裡,确實難以想象的遙不可及。也許這就是科學家們那種令人敬畏的堅韌不拔之志向吧!

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志向小,見識短淺的人很容易得到滿足,而滿足後容易死人産生一種惰性,有了這種惰性就失去了繼續努力前進的理由,而鄧稼先不着眼于現在,更放手于未來,遠行于世界,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有了今日的豐功偉績,才有了今日的永垂不朽,才有了今日的流芳千古。

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鄧稼先深知他肩上的責任很大,要走的路還有很長,一心懷有遠大的抱負和堅定的意志,時刻緊繃着心弦,不放松,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愈加成為更美好的自己。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當時的社會,中國因閉關鎖國而落後于其它的國度,他始終告誡自己,不能落後人家太遠,始終在奮鬥,始終在努力,一次核彈試驗,因許久未見有反應,鄧稼先不顧萬人阻擋,隻身一人去檢查,因為發生了核洩漏,鄧稼先的身體狀況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身體越來越差,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與世長辭。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鄧稼先是為了人民,為了國家而死的,他畢生為國家做出了數不盡的貢獻,他的死比泰山還要重,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

下一篇: 打雪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