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喜愛之物——《宋詞三百首》
我是在書架裡翻到它的。我為它的外表所吸引,色彩斑斓的花紋,栩栩如生的圖案,龍飛鳳舞的字型;同時我又沉浸于它向我傾訴的故事。
蘇轼的這個夜晚是在極度悲涼中度過的。愛妻已故,心魂相随:“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字字皆肺腑之言,句句乃愁腸百結,令人潸然淚下。我仿佛墜入了一個凄美的夢境中。所有的一切都如幻覺一般,卻又真實無比。他鬓發潔白如霜臉,早已不複當年的光彩,被風霜磨平了輕狂,本正當壯年的時候,卻有了花甲的滄桑,凝望着亡妻墓穴的方向,身上散着凄涼的哀歌。好不容易輾轉反側睡下了,又夢見妻子正在桌前梳妝打扮。一切又仿佛回到十年前,兩人相望,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唯有淚水流淌而出。
而辛棄疾則是在一個壯志難酬的一腔悲憤悲憤中度過的。
夢中,他仿佛回到了當年春風得意之時,軍營裡連綿的号角聲響起。将士們舉杯共飲,吃香喝辣。随着雄壯的軍軍樂聲響起,秋天在沙場開始閱兵。戰馬如的盧馬一般風馳電掣,弓箭像聽雷一般震耳離弦。本來一心想替君王收服土地,好取得世代的美名。可一夢醒來,卻早已是白發人。這就是《破陣子》:“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赢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這樣的月夜,這樣或深婉或豪邁的宋詞,讓我心潮澎湃。
從此以後,我對宋詞更是愛得一發不可收拾。
不僅如此,它也陪伴我走過了整個童年。從學語開始,母親便帶我學讀宋詞。記憶中每當母親有空時,便帶我走入詞的世界,閱遍這大宋風光,兒女情長,悲歡離合……幼稚園時,母親開了素讀班,課上她與它告訴我每個故事的背景,讓我從另一種角度,再一次體會到詞中所帶的情感。上國小後,裡面的内容我便已了然于胸,一看到題目,我腦中立刻便能浮現作者的所思所想。這些故事使我對書本平靜的心中蕩起無數波瀾,它豐富了我對曆史的認識,增強了對書的興趣。
它就像我的恩師,又像一位夥伴,在我無聊的時候幫我排去空閑時間,在我寂寞時讓我找到安慰。它是我生命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塗老師語:孩子平時的練筆,構思缜密,下筆成文時,語言優美,行文流暢。初交給老師的部分,本沒有原稿中密密麻麻的那一段(也就是我敲出來的最後二段)。孩子很讨厭那種單刀直入或說明文式的表達,同時,她也是寫着寫着,發散的思維便更多吧。
她說,老師說藍色部分可去除,太長了,也不能突出“喜歡”。老師說,寫夠四百字即可。我對孩子說,你藍色的部分寫得也很好,你其實已把自己的喜愛之情訴之于你對詞的了解中了。隻是篇幅所限,你也知道是應試需要,不鼓勵超字數,削去也行。但若到了高中,那就大可不删了。再者,老師肯定是認可你的文筆的。她隻是怕你考試吃虧吧!孩子心領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