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說李成梁不死,努爾哈赤不敢打薩爾浒之戰,大明也不會亡?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薩爾浒戰役是明中葉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雙方動用的作戰總兵力近二十萬,因而此役可以稱得上是一次規模較大的會戰。萬曆北韓之役中明朝前後用兵十數萬,各次戰役的規模也很大,但就單次戰役而言,沒有一次超過薩爾浒戰役。此戰後金大獲全勝,明軍慘敗。此戰雖未宣告明朝的衰亡,但明末一系列軍事失敗肇始于此,同時此戰一舉奠定了後金軍事強國的地位,其曆史重要性毋庸置疑。

為什麼說李成梁不死,努爾哈赤不敢打薩爾浒之戰,大明也不會亡?

但是如果有一個人不死的話,隻怕明朝還不會輸的那麼慘。

中央政府與後金的戰前關系:女真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分裂的,明政府對女真族的政策核心就是分而治之,防止一方坐大,保持分散而易于控制的局面,但是後來明朝越來越難以控制住局面的發展,努爾哈赤于1583年開始統一女真的步伐,而明朝卻與日本在北韓開始了一場長達7年的戰争。在此期間,努爾哈赤迅速統一了女真族,并開始公開和明朝作戰,并最終導緻了薩爾浒戰争的爆發。

為什麼說李成梁不死,努爾哈赤不敢打薩爾浒之戰,大明也不會亡?

在明朝中央政府與女真族的關系史上,不得不提李成梁總兵,李成梁生于明嘉靖六年(1526 ),卒于萬曆四十三年(1615)。他二次任遼東總兵,負鎮守遼東的責任。第一次是從明隆慶四年(1570 )到萬曆十九年(1591),計22年,第二次從萬曆二十九年(1601)到萬曆三十六年(1608),共8年。前後一共30年。是以,李成梁在鎮守遼東期間,正好處于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期間。

李成梁的職責是阻遏蒙古部落入邊劫掠和武力保證朝廷對女真各部實行有效管轄,前後守遼30年間,他是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的,無數次的戰鬥既給了犯邊的蒙古騎兵有力的打擊,成功地将蒙古騎兵牢牢地阻遏在邊牆之外,也十分有效地控馭了正在謀求内部統一和強盛的女真民族,保障了一個時期内遼東地區的安定。

為什麼說李成梁不死,努爾哈赤不敢打薩爾浒之戰,大明也不會亡?

當時女真分為建州、海西、野人女真三部,建州部長王杲在實力增強後,與明朝作對,于是,在萬曆二年,即1574年,李成梁出兵剿滅,并于第二年,将王杲處死。王杲死了之後,建州部又有王兀堂勢力崛起,不斷犯邊劫掠,也于萬曆八年(1580)為李成梁軍所消滅。

海西女真四部中開始是哈達部最強,部長王台忠于朝廷,被朝廷封為右柱國、龍虎将軍,但他在萬曆十年(1582)死後,幾個兒子因争家産而分崩離析,而葉赫部的勢力卻強大起來,部長清加奴和楊吉奴兄弟想兼并哈達部,不聽朝廷戒谕,以武力脅迫朝廷滿足他們的要求。在理谕不成的情況下,萬曆十一年(1583)十二月,李成梁設計殺了清加奴和楊吉奴,将葉赫部一舉蕩平。此後,他又于萬曆十六年(1588)進攻葉赫部的殘餘勢力,并一舉成功。

為什麼說李成梁不死,努爾哈赤不敢打薩爾浒之戰,大明也不會亡?

在這一系列打擊當中,李成梁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職責,對女真族的強大部落進行打擊,使其不能統一,但是,在打擊了強大的崛起力量時,卻沒能注意到努爾哈赤所在的部落卻在慢慢崛起。是以,他的打擊客觀上為努爾哈赤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在打擊反叛勢力期間,努爾哈赤的父親塔克世曾為李成梁當向導,先後引官軍攻打王杲及其子阿台,顯然關系密切,此時,努爾哈赤16歲時在外曾祖父王杲家中經曆了全寨覆滅的慘禍,僥幸的是,由于他的祖父和父親為李成梁作向導,他本人又機智地“抱成梁馬足請死”,李成梁是以“憐之,不殺,留帳下卵翼如養子”,後來,努爾哈赤在李成梁帳下生活了幾年,兩人關系密切。可以說,沒有李成梁的栽培就沒有努爾哈赤,但是如果李成梁不死,努爾哈赤隻怕也不會崛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