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緒的謝婚宴,為何會落個人面、場面、情面全盤皆輸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1889年3月6日,天空晴朗,午後有風。黃曆上說,這是個好日子。

清朝皇室決定在這天辦個喜慶的飯局——光緒皇帝的謝婚宴。幾天前,他剛剛辦完婚禮,冊立了皇後。按禮制,皇室得答謝一下皇後的娘家人和王公大臣。

光緒的謝婚宴,為何會落個人面、場面、情面全盤皆輸

飯局很隆重,菜品很華麗。大中午的,“國丈”桂祥帶着一大班子親戚,在太和殿等了很久,早就餓了。可等來等去,皇帝就是不來。氣氛開始不對了,新郎官不來,這飯還怎麼吃?誰謝他們啊?誰稀罕他們啊?好不容易聽到殿外有急匆匆的腳步聲,大家振作了一些。結果,進來的是皇帝的老師、戶部尚書翁同龢。

翁同龢也愣住了,他今天有公務耽擱了時間,本以為遲到了會罰酒,是以匆匆往太和殿趕,沒想到一進來,看到的是這種局面。皇後親屬憤怒地走掉了,文武官員尴尬地走掉了。翁同龢詢問值事太監:“皇帝怎麼了?”太監說,皇帝早上嘔吐,頭暈目眩,隻好臨時取消。

這話騙騙别人就算了,作為朝夕相處的帝師,翁同龢自然不相信。看着這場飯局豪華開場,卻草草收場,翁同龢生出不祥的預感:難道皇帝是在表達對慈禧太後包辦婚姻的不滿?

光緒的謝婚宴,為何會落個人面、場面、情面全盤皆輸

果然,光緒皇帝随後下令将婚宴上的果脯賞給王公大臣,算是圓場。但就是沒賞給太後的人馬。翁同龢察覺到,這場刻意缺席的謝婚宴預示着一場權力鬥争的到來。

皇帝的“大婚典禮”是清宮裡的頭等大事。整個清朝,在紫禁城裡舉行“大婚典禮”的,隻有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4位皇帝。這次大婚,慈禧太後可謂用心良苦,提前一年半開始準備,任命醇親王奕譞全面負責,谕令戶部“先行籌劃銀200萬兩,并外有預捐200萬兩,備專辦物件”。最後,“大婚典禮”共花費至少600萬兩。奕譞等為了照顧慈禧的面子,不惜截留發往山東、河南的赈災銀兩。

按照清朝的慣例,“大婚典禮”過後,皇帝就要親政了。但慈禧不這麼想。她的親生兒子同治皇帝死後,沒有留下子嗣,她把4歲的光緒抱進皇宮,繼續垂簾聽政。若從1861年她的丈夫鹹豐皇帝死亡算起,到光緒大婚時,她在清朝最高位置上已經坐了28年。她舍不得放權。

是以,慈禧給光緒找的是“管事婆”。1887年冬天,她故作開明,将一柄白玉如意交到光緒手裡,告訴他,5個女孩,如意交給誰,誰就是皇後。光緒連忙推脫:“母後,此等大事,還請您做主,子臣不能自主決定。”慈禧假裝客氣,讓光緒自己選。光緒試着把如意交給江西巡撫德馨的女兒,結果剛一遞出去,就聽到慈禧在使勁咳嗽。光緒順着慈禧的目光看過去,哦,是她親侄女靜芬,于是他洩氣地把如意扔到靜芬手裡。

這次,光緒稱病将宴請皇後娘家人的飯局給搞砸了,是他的不滿公開發作,也是他對太後權力的大膽挑戰。經曆過大風大浪的慈禧,雖然極其不滿,但不動聲色。當天,飯局尴尬結束後,翁同龢見到“西邊戲未停,聽戲者照舊”。

慈禧知道有些戲還得演下去。一個月後,她在光緒的陪同下前往頤和園頤養天年,擺出不管國事的姿态。不久,一個名叫屠守仁的禦史揣摸慈禧不願放權的心态,上奏懇請慈禧繼續訓政。慈禧大怒,将屠守仁革職,永不叙用。她這場戲還演得很足。

光緒的謝婚宴,為何會落個人面、場面、情面全盤皆輸

實際上,慈禧“身雖在頤和園,而精神實貫注于紫禁城也”。她覺得一個沖動輕率到連婚禮答謝都不參加的人,如何能做出正确決定?如何能治理江山?她加快了攬權的行動。1894年甲午戰争前夕,帝後黨争的公開化,連英國人濮蘭德都能察覺到:“李(鴻藻)、翁(同龢)同入軍機,于是争鬥愈烈,以至牽引宮廷。蓋太後袒北派,而皇帝袒南派也。當時之人,皆稱‘李黨’‘翁黨’,其後則竟名為‘後黨’‘帝黨’。‘後黨’又渾名‘老母班’,‘帝黨’又渾名‘小孩班’。”

這場皇帝缺席的飯局,加劇了皇室家變,家變又導緻國變,影響了晚清政局的走向。有人說:“人生有三碗面最難吃,人面、場面和情面。”在謝婚宴這場飯局中,光緒皇帝顯然“三碗面”均未吃好,顯得沖動、幼稚、任性,這直接造成他個人的悲劇,也加深了國家的悲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