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器能助人成事

器者,不僅在物也可指人。利器,是“扶搖直上九萬裡”的海風,是“平步青雲”的天梯,是成事者的“終南捷徑”。

找到自己的“倚天劍”“屠龍刀”,無論是古今中外的哪部英雄作品,少不了尋找自己的利器這一步。自然,利器的擁有,大大提高了個人的“武力值”。借助外力有時會有如魚得水之感,劉備不正是如此嗎?他為了尋找自己的卧龍先生,三顧茅廬,虛心請教,最終憑着孔明這件利器,立足于三國天下。如果沒有諸葛亮,劉備怎麼可能單憑關羽、張飛打天下呢?可能早就戰死,或是回去賣草鞋了。《勸學》中“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說的也是這個道理。利器是工具、是助力、是不可或缺的幫助。人行于世不可能不用器,那就尋找自己的利器,然後再去走天下。

打好自己手上的“牌”。找到了利器後,不用好它,等于沒有,隻有做到物盡其用、知人善用,才能發揮出利器的真正威力。曆史上項羽和劉邦完美地證明了這一觀點。項羽麾下有範增這一賢士,但他雖然尊範增為“亞父”,但卻經常不聽其言、不從其議,許多良機佳計就這樣被他白白浪費。而且他還“有眼無珠”,韓信在他手下荒廢了好久。反觀劉邦,不僅挖掘到了韓信,還讓他成為大将助其成就了帝業。蕭何、張良亦是如此,他真正做到了将人才變為自己披荊斬棘的利刃。利器是可以助人成事,但要用好它才能真正地起到幫助。

做一個有頭腦的“執子者”。并不是有了利器就能成匠心之作的,也有拿了一手好牌,打的個滿盤皆輸的。像劉備的兒子,明明從父親那兒接過了蒸蒸日上的國家,明明有孔明這一賢臣與他一起挑起重擔,可他偏就“樂不思蜀”而誤了國家大事。是以說,隻有利器是萬萬不夠的,還要提高自身“修為”去配得上發揮利器的最大威力。提高自己的才智,一個傻子就是有無數的良臣良将,也打不下一座江山;提高自己的能力,一個什麼也不會的人,即使給他最好的槍也能走火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德行,一個無德之人是不可能服衆的。要下一盤好棋,還得看下棋者本身。

有了利器,用好利器,提升自己,事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