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結對作業

一、結對隊員學号:3011,3012

需求分析采用模型:NABCD模型

原型設計使用工具:墨刀設計

二、需求分析(NABCD模型)

    首先了解一下什麼是NABCD模型。

    在《建構之法》的第八章中,介紹了NABCD模型,大緻如下:

  • N需求(need):了解使用者的需求;
  • A做法(approach):找到需求後下一步用的招數;
  • B好處(benefit):産品會給客戶/使用者帶來什麼好處;
  • C競争(competitors):市場競争,看清優劣事态;
  • D推廣(delivery):如何把産品交到使用者手中。

    按照這個流程,對我們的項目做分析如下:

1、N(Need,需求)

    對于學習網站,目前已經有許多比較成形的網站,但都沒有很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人們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時常發現現有的學習網站功能大多限于共享資源、學術讨論。而且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想要尋求相關行内人士的幫助時,常常無法得到及時解決或者會得到一些相關較小的結果。另外,該類型的學習網站大多隻有輔助學習的功能,大部分的網站都是功能比較單一,比如問問,隻限于問答,部落客要是發表一些文章,有一些可能是針對比較專業的文章,有一些可能是比較随意的;還有其他的情況,比如說,老師覺得上課都沒有自己可以出題的網站很不友善,每次還要用别人的網站,别人出的題目又不可以更改;又比如百度搜尋出的答案有一些比較過時或者搜尋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等。

    我們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同類型網站進行利弊分析,得出一些常用學習網站的使用者量統計圖(圖1),以及使用者對這些網站的評價(其中一部分如圖2所示)。

圖1

圖2

    對于圖一的結果,是比較合理的,大部分的人都是用百度較多,可能我們問卷的範圍集中在學生,知乎,中國知網這些略微偏高。

    對于圖二,隻是選取其中一張使用者回答,包括其他部分,大部分的使用者都覺得大部分的網站都是資訊正确性較低,不太能解決問題,或者另一些網站比較專業,閱讀起來可能比較困難。

    以上結果和我們的分析都差不多。

2、A(Approach,做法)

    根據需求分析,可以知道大部分的網站不能全面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可以做一個網站包含多個子產品的,比如可以發表學習筆記,上傳學習資料,下載下傳學習資料,設有讨論區,答疑區等等。我們可以知道大部分的網站都是主要做好某一個功能的,單論一個功能,我們的技術層面可能達不到他們的水準,我們可以把那些網站比較優秀的功能結合起來,再加一些自己的想法,把網站設計得更加合理。

3、B(Benefit,好處)

    我們網站功能上是比較多了,那麼使用者憑什麼會選擇到我們的平台呢,現有的學習網站做的已經很好了,總不會因為功能少就會離開。

    說到這裡,允許我将一些無關的話,一開始為什麼想到做一個學習網站。在前一段時間,我加入一個群裡(被人拉進去的),這個群是學畫的,每天有老師直播畫畫,群裡人很多,拉人我想隻是其中一種人數增多的方式,群裡面的規則是如果不活躍,或者是一周聽課少于兩次的就會被踢掉,我不否認這裡面大部分是想來學畫畫的,直播教的東西很少,而且還會順便宣傳報名他們的畫畫班,費用可能一千到一萬不等,但是學畫畫的那麼多地方,為什麼偏偏選擇這個呢,那時候我就覺得很奇怪,有一次我聽直播時候,記得有一點他是這樣說的,成為會員後,會教什麼什麼的,而且你們可以買老師的畫,但是老師的畫不是用錢買的,有多少錢都不能買,你們要努力學,要活躍,經常上課學習會積攢活躍度還是什麼,隻能用這個活躍度來換畫。那麼這樣的模式,不僅可以讓一些感興趣的人加入,他自己會努力,努力的成績又可以作為宣傳點,活躍又可以影響着非會員的群員等等。

    是以我想着,我們開發這個網站必須要有個特别的地方,是其他地方沒有的,我們這裡有,但是必須用我們的東西交換,最簡單的就是用虛拟币金币這一類的東西,我們這裡有學習資料可以下載下傳,學習資料每個學生都是或多或少需要的,那麼下載下傳需要金币,金币可以通過在網站上回答問題或者其他途徑獲得,那麼如果你要下載下傳一個什麼東西,就要先去賺取金币,而且其他的功能也是學習類的,用多了就會慢慢了解,然後使用者就會逐漸感覺到這個網站這個解決比較多的需求。

    還有就是學習一個新的東西時常找不到相近的學習者,那麼我們的網站設有興趣圈,貼好标簽後,會推薦一些興趣圈,進入興趣圈就可以看到同一類型的小夥伴發的筆記或者資料等等。

4、C(Competitors,競争)       

    說到競争那就要了解競争對手,目前的學習網站确實很多,但是基本沒有哪個是跟我們一樣的,這是網站總體情況。但是論起單個功能,比如說問答,百度或者問問,其實也是屬于問答模式,目前問問使用人數也不算很多,很多方面的知識是沒有的,特别是高層次一點,百度的東西雖然很多,但是比較雜亂,有很多答案不是很靠譜,像最近網上有一句話說,要是身體不舒服千萬别百度,不然感覺可能快死了。我們的這個學習網站主要還是限于學習上,是以問答會偏向學習知識,一般不摻雜生活疑問。

    也就是我們的網站主要優勢是各方面子產品以學習為主,功能較全面,可以找到自己的學習圈子,可以下載下傳學習資料,對于不會的可以去答疑區提問,也可以去解決别人的疑問,也有線上的談論區和大家讨論,也可以看學習視訊,學完可以做學習筆記,分享給其他人。

    競争對手的網站一般都不是全套的,他們一般都是做一個功能,他們的優勢是功能十分強大。

    當然我們後期也會努力改進每個子產品不足的地方。

5、D(Delivery,推廣)

    假設前面的部分都已經完成了,那麼最重要的就是推廣了,設計出的産品要有人使用才行。

    既然這是一個學習網,但是對于我們在校的學生應該是适合使用的,我們可以先讓我們班級同學試用,因為我們同個班級的同學,也可以嘗試加在同一個興趣圈,那麼老師使用的話也可以給我們出題,大家在同個班級學習的東西都是差不多的,當然不同的人也會學一些額外的東西,這時候可以通過筆記分享,大家都可以檢視,班級或上課有什麼學習資料也可以上傳,友善大家學習下載下傳使用,然後根據同學的回報我們再進一步改進,如果同學們感覺比較不錯,也會逐漸推廣出去,我們再邀請老師幫忙讓其他班級的學生試用,擴充使用範圍,逐漸宣傳。

三、原型設計

    首先我們畫了全部的草圖

根據草圖,設計如下:

首頁如下所示,首頁可以發表心情

學習筆記頁面

讨論區頁面

回報頁面

四、PSP表格

PSP2.1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預估耗時(分鐘) 實際耗時(分鐘)
Planning 計劃 10 5
· Estimate · 估計這個任務需要多少時間
Development 開發 360 200
· Analysis · 需求分析 (包括學習新技術) 60 30
· Design Spec · 生成設計文檔 120 90
· Design · 具體設計 180 80
· Coding · 具體編碼 /
· Code Review · 代碼複審
· Test · 測試(自我測試,修改代碼,送出修改)
Reporting 報告 70 25
· Test Report · 測試報告+部落格 20
· Size Measurement · 計算工作量
·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 事後總結, 并提出過程改進計劃
合計   440 230

五、心得(3011号)

    第一次做結對作業,感覺真的好懵,總之老師是希望我們不同的成員對同一個項目進行思想碰撞,結合隊友的想法,改進了需求分析,并且完成了原型設計,總之感覺還可以。

上一篇: 四則運算
下一篇: 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