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的14要點
内容提要:戴明是一個品質管理專家,他提出了戴明十四要點和PDCA環。PDCA包括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糾正),PDCA循環就它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品質管理,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式。
威廉•愛德華茲•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是世界著名的品質管理專家,他因對世界品質管理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而享譽全球。他認為,“品質是一種以最經濟的手段,制造出市場上最有用的産品。一旦改進了産品品質,生産率就會自動提高。”
1950年,戴明對日本工業振興提出了“以較低的價格和較好的品質占領市場”的戰略思想。許多品質管理專家認為,戴明的理論幫助日本從一個衰退的工業國轉變成了世界經濟強國。戴明的管理可以總結為14要點(如圖6-51所示)。
圖6-51 戴明的14 要點戴明十四點:
1、樹立改進産品和服務的長久使命,以使企業保持競争力,確定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并能夠向人們提供工作機會。
2、接受新的理念。在一個新的經濟時代,管理者必須意識到自己的責任,直面挑戰,上司變革。
3、不要将品質依賴于檢驗。
4、不要隻是根據價格來做生意,要着眼于總成本最低。要立足于長期的忠誠與信任,最終做到一個物品隻跟一個供應商打交道。
5、通過持續不斷的改進生産和服務系統來實作品質和生産率的改進和成本的降低。
6、做好教育訓練。由于缺乏充分的教育訓練,人們常常因為不懂得如何工作而不能把工作做好。
7、進行上司。上司意味着幫助人們把工作做好,而非指手畫腳或懲罰威吓。
8、消除恐懼以使每一個人都能為組織有效的工作。許多雇員害怕提問或拿主意,即使他們不清楚自己的職責或不明白對或錯時。“最愚蠢的提問也勝于不提問”。
9、拆除部門間的壁壘。不同部門的成員應當以一種團隊的方式工作,以發現和解決産品和服務在生産和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10、取消面向一般員工的口号、智語和數字目标。品質和生産率低下的大部分原因在于系統,一般員工不可能解決這些問題。
11、取消定額或名額。定額關心的隻是數量而非品質,人們為了追求定額或目标,可能會不惜任何代價,包括犧牲組織的利益在内。
12、消除影響工作完美的障礙。人們渴望把工作做好,但不得法的管理者、不适當的裝置、有缺陷的材料等會對人們造成阻礙。這些因素必須加以消除。
13、開展強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動。組織的每一個成員都應該不斷發展自己,以使自己能适應未來的要求。
14、使組織中的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去實作轉變。
PDCA循環又名戴明環,由美國品質管理專家戴明提出,它是全面品質管理所應遵循的科學程式。PDCA是英語單詞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糾正)的第一個字母,PDCA循環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品質管理,并且循環不止地進行下去的科學程式。
1、P (plan)計劃,包括方針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動規劃的制定。
2、D (Do)執行,根據已知的資訊,設計具體的方法、方案和計劃布局;再根據設計和布局,進行具體運作,實作計劃中的内容。
3、C (check)檢查,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厘清哪些對了,哪些錯了,明确效果,找出問題。
4、A (Action)糾正,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予以标準化;對于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引起重視。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應送出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
以上四個過程不是運作一次就結束,而是周而複始的進行,一個循環完了,解決一些問題,未解決的問題進入下一個循環,這樣階梯式上升的。
全面品質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就是品質計劃的制訂群組織實作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按照PDCA循環,不停頓地運轉的。PDCA循環不僅在品質管理體系中運用,也适用于一切循序漸進的管理工作(如圖6-52所示)。
圖6-52 PDCA循環改善 淵博知識體系淵博知識體系有四大部分組成,彼此互相關聯:
1、對于系統的體認;
2、有關變異的知識;
3、知識的理論;
4、心理學。
要了解淵博知識體系知識,并不需要對于上述任何一部分或全部相當精通。适用于産業界、教育界以及政府的十四要點,就是這種外來知識的自然應用,可以将西方現行的管理風格,轉型為對整個系統最為有利的做法。淵博知識體系的任何一部分,都不宜單獨分開,因為它們彼此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