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經濟學之方向α與斯密的專業化

經濟學之 方向 α 與斯密的專業化 内容提要:

本節通過廣義動量定理Fαt=MV來解釋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關于分工和專業化能提高産出的理由,使其更容易了解。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闡釋了分工和專業化可以增加産出,他舉了扣針工廠的例子——一個沒有受過專門訓練的勞動者,無論如何努力,一天也生産不了20枚扣針,但有了分工之後,經過前後18道工序,每人每天可以生産48000枚扣針。這展現出分工的高效率性。斯密分析的分工理論提高效率的原因:第一,分工專業化使勞動者的勞動技巧或熟練程度日益增進。第二,分工可以減少由一種工作換到另一種工作損失的時間。第三,分工使勞動簡單化、專門化,進而為機械的發明和使用創造了條件。

從廣義動量定理Fαt=MV的角度來分析斯密所說的原因:1)勞動技巧,熟練程度的提高和機械的發明都是增加了力量F;2)減少轉換時間的損失就是增加了有效工作時間t;3)勞動簡單化和專門化就是力量的作用點明确,力量的方向α偏差減少,使方向α增加,增加了力量的準确度并減少力量轉變的損失。是以增加了力量F,時間t和方向α,成果MV會增加。

亞當•斯密提出分工受市場範圍的限制,阿林•楊格提出“分工取決于市場規模,而市場規模又取決于分工,經濟進步的可能性就存在于上述條件之中”,這是著名的“斯密-楊格定理”。從系統思考的角度來分析,這是一個市場與分工互相加強的正回報模式,當市場足夠大時出現了分工,分工增加了社會的總産出,分工需要交易才能生存和發展,是以分工也增加交易量,即增加了市場容量;市場容量的增加會增加商品的需求量,進而促進分工的發展。分工與市場是互相影響的。

廣義動量定理四要素力量 F 、方向 、作用點和時間 t 《可以量化的經濟學》全書結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