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321讀《蓋茨是這樣培養的》有感(初稿)

0321讀《蓋茨是這樣培養的》有感(初稿)

讀《蓋茨是這樣培養的》有感(初稿)

     如果你當不了“蓋茨”,那麼你可以努力成為“蓋茨”他父親

——題記

     在這本書中,老蓋茨先生娓娓道來,跟我們分享了一個又一個樸實真摯而又引人深思的故事。他們對生命保持熱忱,對生活永遠熱情,了解和尊重其他人,盡自己所能幫助别人,把公益作為事業去做,看完之後,也就對他們家族出了一個世界首富覺得并不奇怪。

     蓋茨的成功是幾代人的積累,成功對于不同的人來說也有不同的内涵,這本教育書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選擇一些方法或者思想去提高我們自己,用新的觀點去重新審視不一樣的天空。

開放的心态決定發展空間

     老蓋茨受到他高中籃球教練肯·威爾斯的影響,意識到:人們可以嘗試着開放性地傾聽他人的觀點,無須單純、被動地接受教條的機械灌輸。

     人不會完全地接受别人的想法,當人試圖在别人那裡尋求答案的很多時候,其實心裡已經有答案了,隻不過還在猶豫,沒拍闆下去而已。蔡康永曾說過,别人不會原封不動地接受别人的觀點,隻會聽别人觀點之後提取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站在不同的角度,也許答案都不一樣,既然如此,來自不同世界的聲音,又為何不嘗試聽一下呢?

     生命就像杯子,隻有倒入水,才能倒出水,如果一直在自己認為的公理内躊躇不前,水就會變成死水,隻有不斷輸入輸出,才能讓水一直“鮮”。

習慣思考,并與人分享

     老蓋茨在孩子的提問中意識到自己由于生活壓力,并沒有對生活進行太多的思考,需要對眼前及世間種種進行思考,并與人分享。正如他所說的:“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個星球上,我們彼此之間互相需要,互相依賴。

     台上的辯論員在辯論的時候巧舌如簧,妙語連珠,能夠厘清不同僚物之間的關系,靠的是在台下積極思考,并且把想法互相分享,一起推敲研究。我也很喜歡辯論,在讨論的時候也是在間接地傳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與其說是喜歡辯論,倒不如說是享受互相表達思想,因為我們彼此需要。随着資訊社會的發展,我們每天都離不開上網,在網上有各種各樣的論文,也在生活的壓力下無法保持思考的習慣,手機也疏遠了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流,更很少與人分享想法。

三思,實施起來困難重重,而且往往事先消耗我們大量時間,但不經曆這樣的洗禮,不學會思考,就無法成為萬人,在分享交流中,也是在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在智慧中成長,并學會愛

     所謂在智慧中成長,即是生活中成長,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它往往通過給予我們親身體驗的方式,向我們揭示其最深刻的道理。正如老話所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我們或損失,或赢取;或失去,或擁有;或失敗,或成功。我們所做的就是敞開心靈。給世界多一點點溫柔,世界會回饋給我們多一點點溫暖。人活一世,不就是互相溫暖的嗎?

     這篇是《蓋茨是這樣培養的》的最後一節,我認為它是對全書的總結,本書始終離不開成長和愛。成長既是孩子們的成長,也是老蓋茨的成長,愛的基礎是了解、尊重和自由。愛是成就,愛是使人更加幸福。

給世界多一點點溫柔,世界會回饋給我們多一點點溫暖。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