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弗洛伊德三大著作,讓你更好地了解人類的内心世界

作者:沈一默

提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著作《夢的解析》。作為精神分析學派的開創者,弗洛伊德以夢入手,研究分析了人的潛意識理論。此後,弗洛伊德在此基礎上繼續研究,又先後發表了《性學三論》《圖騰與禁忌》《自我與本我》《文明及其不滿》等學術專著,文通最新出版的《自我與本我》這本書收錄了弗洛伊德後期的三篇成熟作品:《超越唯樂原則》、《集體心理學和自我的分析》以及《自我與本我》。

弗洛伊德三大著作,讓你更好地了解人類的内心世界

自我、本我、超我在如今已經是常常被提及的名詞了,不過在《自我與本我》剛剛出版的時候,這些說法都是由弗洛伊德總結建立而成。

本我代表着我們最原始的、滿足我們需求的想法,由遺傳動物的本能和欲望而來。超我代表人内心的理想成分,由社會規範、道德倫理養成。自我則介乎二者之間,既要滿足本能需求又要符合道德規範。

三者彼此并非完全獨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也是人們為什麼有時會沉迷玩樂,有時又會勤奮工作。

在不同人的内心世界中,本我、自我和超我所掌握的能量也并不相同,這也是人在面對相同僚件卻表現不同的緣故。

弗洛伊德三大著作,讓你更好地了解人類的内心世界

在《超越唯樂原則》中,弗洛伊德提出,人們的行為并不總是遵循唯樂原則。在這之前,人們普遍認為,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是以尋求愉悅為目的的。但是弗洛伊德卻發現,在人們的身上存在一中現象,就是人會不自覺的,強迫性的,重複某些痛苦的、不愉快的事情。這一特性被佛洛依德命名為強迫性重複。

在很多人的身上都有強迫性重複的表現,比如一位女性總是會遇到家暴男,然而她的第二任、第三任丈夫其實性情都很溫和。後來人們發現,這位女性會不斷用言語暗示她的丈夫對她實施暴力,她深陷強迫性重複之中。

那麼為什麼人會陷入強迫性重複之中呢,那是因為重複會帶來“熟悉感”。在人的潛意識中,人更喜歡在“熟悉”的模式下工作生活,這是一種原始的本能。

弗洛伊德三大著作,讓你更好地了解人類的内心世界

在《集體心理學和自我的分析》中,弗洛伊德指出,集體行為并不總是理性的,這也是“烏合之衆”會産生的原因。再有集體中的個體會模仿其中的模範人物,在家庭中,如果父親懂得尊重妻子,那麼孩子也能學會尊重他人以及他們未來的配偶。如果父母有惡習,子女即便深惡痛絕,但依然會不自覺地模仿,這也是很多人會說自己越來越像父母的原因。

在今天,心理學不斷的發展壯大,弗洛伊德的某些觀點比如力比多已經被認為過于片面,但他确乎開創了心理學的新時代。想要深入了解學習心理學,弗洛伊德是不可繞不開的人物,他的這幾篇著作同樣需要認真研讀。

越是了解我們自身,越是能夠更好的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