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足球是走範志毅這樣的身體流,還是張稀哲這樣的技術流?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男足還是亞洲頂級水準,1982年世預賽,中國隊差半隻腳就邁進了世界杯,但可惜的是那時整個亞太區才2個出線名額,由于沙特隊的放水,最終中國隊要與紐西蘭隊打附加賽,比賽作為單場淘汰制,最終中國隊1比2不敵對手,無緣1982年世界杯。

中國足球是走範志毅這樣的身體流,還是張稀哲這樣的技術流?

坦率地說,那屆國足絕對是亞洲頂級水準,也是其後曆屆國家隊不能比的,但是球隊也有個很大的問題,身體對抗不行,很怵紐西蘭這種身體流球隊,要知道不僅僅是附加賽輸給對手了。小組賽對陣紐西蘭,主場0比0,客場0比1。

吃了身體虧的中國足球,開始重視起身體了,甚至在八十年底末,破天荒地推出了個頭球進球算兩球的奇葩規則。

進入九十年代,職業聯賽的興起,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球員,範志毅、黎兵、張恩華、宿茂臻、李玮鋒、謝晖,個個身體強壯,頭球出色,那時的中國隊被稱為“亞洲頭球隊”,這個稱号還被球迷們譏諷了很久,覺得身體強悍技術糙。

中國足球是走範志毅這樣的身體流,還是張稀哲這樣的技術流?

然而,聯賽的光環褪去,滿地都是垃圾,2004年後中國足球陷入了最墜落的十幾年,突然發現我們球員不僅僅腳下技術退步了,也不會頭球了,即使是張琳芃這種強力後衛,頭球能力也很一般。

這次12強賽,李鐵帶了一批所謂的技術流球員,如張稀哲、尹鴻博、金敬道等,後腰也是池忠國、吳曦這類技術型的,最後才發現他們根本不禁打,其實也不能說張稀哲等人不努力,确實是實力不行,他們所謂的技術比對手差了一截,以前至少還有點身體優勢,現在身體都沒了。

中國足球是走範志毅這樣的身體流,還是張稀哲這樣的技術流?

前任主教練佩蘭在任時,因為沒有征召張稀哲和黃博文等人,被球迷們罵得夠嗆,佩蘭最高光的時候是2015年亞洲杯,那時的國足後防線是張呈棟、張琳芃、任航和梅方,沒錯,都是國内身體最強壯的那一撥人,最終的結果也是小組賽三戰全勝。

綜合來看,由于人種的因素,日本足球已經發展到了極限了,日吹很多,但其實你比較下日本留洋和墨西哥留洋球員數量和品質,以及兩隊在世界杯的成績,你就會發現,墨西哥已經是日本的極限,墨西哥号稱小巴西,日本隻能号稱小墨西哥。

中國足球是走範志毅這樣的身體流,還是張稀哲這樣的技術流?

亞洲足球的頂點,确實沒辦法跟歐美強隊相比,但至少在亞洲層面,中國其實是有優勢的,隻是我們走了太多的彎路,如果要問中國足球是走範志毅這樣的身體流,還是張稀哲這樣的技術流?

短期内,我肯定會選擇範志毅這樣的身體流,因為沒有身體的依靠,日本就是極限,當然如果隻有身體也是不行的,但身體素質是踢足球的必要非充分條件,必須得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