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人到70古來稀,在國家危難存亡之際,無數仁人志士站了出來,将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都奉獻給了祖國。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今天我們要講的一名96歲的台灣老兵離别70年,每時每刻盼着回國,在聯系到侄子時問:

我回去你還養我嗎,我又沒錢。說句良心話,我回去死也死得踏實一些。

這句話說出,令人十分心酸,參軍保家衛國,卻回不了家。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戰火紛飛的年代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日子過的本來就很艱難,想要養活一家人談何容易。為了能活下去,于是在1948年,22歲的鄧雪桂參了軍,為了是能吃飽飯,還能保家衛國、光宗耀祖。

參軍之後,雖說不能大富大貴,但總比之前食不果腹的日子好多了, 就在他認為自己已經能夠養活自己一家人的時候,噩耗傳來了。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因為鄧雪桂參加的國民黨的軍隊,而在1948年的時候國民黨已經兵敗如山倒。于是他莫名其妙的跟着去了台灣。

估計當時的國民黨士兵誰也沒想到,解放戰争初期打的如此火熱,在一夜之間卻轟然倒塌,是以在這種情況下,蔣介石下令大部隊向台灣撤退,鄧雪桂也在其中。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鄧雪桂也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離開生育自己的家鄉,前往那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甚至後來還在此生活多年,也沒想到在未來回鄉的路上,會有多艱難。

在這些逃亡台灣的人群中,有許多中下層士兵根本不知情,完全是被上層長官哄騙到台灣,這也為之後的兩岸難以相見留下伏筆。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故鄉遊子

1923年,随着一聲響亮的啼哭聲,一名男嬰降臨到衡陽市常甯西北的一個小山村裡,這是鄧家迎來的第一個孩子,文化不高的父母給他取了“雪桂”這個名字。

他是家中長子,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兩個妹妹。鄧家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在那個年代,不僅有土匪時不時來村子裡掠奪物資,還有來自國軍的搜刮。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于是為了減輕家裡負擔,同時也為了補貼家用,鄧雪桂無奈從軍,加入了國民黨的軍隊,想求一條活路。

鄧雪桂便在22歲時參軍,直到24歲的時候才回過家一次,之後就再也沒有音訊,所有人都認為他已經死于戰亂。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而實際上加入軍隊的鄧雪桂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可以吃飽穿暖,在思想陳舊的國民黨部隊裡,隻能吃一些能夠果腹的食品,軍饷和福利根本沒有,而且普通人就别想着有出頭的機會。

1937年盧溝橋事件爆發,揭開了日軍全面侵華的序幕,在日軍壓倒性的火力優勢下,國民黨連連潰敗。大量國民黨潰軍在短時間内湧入長沙、衡陽等地,這群國民黨打仗不行,搜刮民脂民膏倒是把好手。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不過出身農民的他并沒有和其他國軍串通一氣,從不做欺壓百姓的事。鄧雪桂熬過了那段艱苦的日子後,迎來了抗日戰争的勝利,松了一口的鄧雪桂想要回鄉,希望能過上好日子。

但是國民黨去蠻橫的撕毀了“雙十協定”,發動了内戰,鄧雪桂也被迫留在了軍營。然而國民黨軍隊并不得民心,士兵們也不想在繼續打下去。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失敗的蔣介石不甘心如此,他調集大量的飛機船隻,從大陸運走了十萬老兵,将他們帶到了海峽的另一邊。

此時,鄧雪桂的弟弟參加了解放軍,幸運的是,這對苦難兄弟并沒有在戰場上兵戎相見。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可是當時的海峽兩岸關系十分緊張,鄧雪桂看不到一絲回家的希望,感到萬念俱灰。事實确實如此,兩岸關系都沒有得到緩解,雙方劍拔弩張,十分敏感。

在這樣的環境下,鄧雪桂無法回家見到自己的親人和心心相念的老母親,每每回想到這些事情,鄧雪桂都情不自禁的悲傷落淚。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她一輩子都沒有過上好日子,不知道她現在過得怎樣,我多次夢見母親因為思念我吃不下飯的場景。”

不過事實也正如鄧雪桂說的這樣,随着時間一點點流逝,他的家人們在給自家祖墳祭祀的時候,也會專門給鄧雪桂燒紙,通過這種方法來寄托哀思。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然而,不管别人如何說,鄧雪桂的母親始終相信自己的兒子還活着,無論刮風下雨,老母親每天都堅持到村口的小樹下等着自己的大兒子。

可直到村口的小樹苗長成了參天大樹,老母親也沒有等到鄧雪桂回來,老母親每天以淚洗面,眼睛都哭瞎了,也要每天堅持摸索着到村口的樹下,等待遠方的兒子回來。

“我的兒啊,你到底在哪啊!娘好想你!就算讓我知道是死是活也行啊!”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這種兩岸相隔的悲劇,在那個年代,造成了無數家庭的生離死别,有些老兵甚至到死都沒踏上家鄉的故土。

他母親為家操勞了大半生的歲月,雖然艱苦,可是有兒有女在身邊就知足了,卻沒想到,這一走就未歸家的兒子,無論她如何日思夜想都沒有等來。

可在大陸那頭的鄧雪桂何嘗不是這樣呢?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遊子終歸

1987年,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蔣經國宣布開放大陸探親,至此,與大陸分離了近40年的台灣老兵們,終于踏上了回家的旅途。

鄧雪桂返鄉的故事還有一些波折,因為鄧雪桂沒有趕上第一批返鄉探親的名單,于是他便委托同鄉去他家裡看看,幫忙把自己的近況說一下,特别是自己的母親。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在焦急的等待了半年後,同鄉戰友給鄧雪桂帶來了一封信,信裡說,弟弟已經成立了家庭,兩個妹妹都嫁了出去,母親也還健在。

聽到母親還健在,鄧雪桂安耐不住心中的喜悅,一刻不停的整理物品準備回去,在做了許多努力之後,鄧雪桂終于得以踩上家鄉的泥土,再次看看家鄉的美景,見到自己日思夜想的親人。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當年數百萬的台灣老兵,還在台灣發起了一場返鄉探親運動會,以“母親節遙祝母親”的名義舉行集會,老兵們身穿白色襯衣,後背上印有鮮紅色的字樣:“想家”、“媽媽我好想你”。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大陸那頭的親人十分着急地想和鄧雪桂重逢,不過當時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弟弟妹妹的家庭條件并不優渥,沒法前往台灣見哥哥,是以隻好寫信讓哥哥回來。

可當憧憬的回到家中,推開門後卻沒有發現母親的身影,前屋後院都找了個遍,都沒有,難道是去田裡勞作了嗎,這也不可能啊,自己回來了,這是個大事,母親一定會在家中等候的。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在鄧雪桂的連續追問下,弟弟隻好說出了母親已經于一年前過世,聽到這個消息後,鄧雪桂的心情瞬間落入谷底,多年的備份與壓抑無處發洩,他隻能跑到老母親的墳前哭着給老母親磕頭。

弟弟向他解釋道,之是以撒着慌,沒有什麼壞心思,也是想讓你來的時候不那麼悲傷。時間都過去了那麼久了,他們都已不再年輕,再不抓緊恐怕就沒有機會再相見了。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鄧雪桂聽到這後,一邊向老母親訴說着這些年的思念之情,一邊拼命向老母親磕頭賠罪,由于磕的太過用力,把額頭都磕破了,最終家人隻能強行把滿頭是血的鄧雪桂拉走。

弟弟和鄧雪桂說着母親想念他的事情:“母親一直想着你,整整40年,她都在村口注視着當年你離開家的樣子,後來眼睛都哭瞎了。”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學的“鄉愁”: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老兵反哺

雖然沒能見到母親,但鄧雪桂依然在家中留了許久。在和弟弟妹妹們吃飯的時候,鄧雪桂發現桌上幾乎沒有肉菜,在80年代的大陸老百姓來說,肉還是奢侈品。

于是他就萌生了資助家人的想法,席間妹妹問起,嫂子怎麼沒有跟過來。鄧雪桂難堪的說:

“這一嘴湖南口音,怎麼可能找得到媳婦,而且退役後靠着幾十塊軍饷别說成立家庭了,養活自己就不夠,不過台灣方面配置設定了90平的房子,我和好幾個湖南的戰友在一塊住,一點也不寂寞。”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弟弟妹妹聽着心裡頭不是滋味,想着讓哥哥跟着他們一塊住,然而被鄧雪桂以“在 台灣住慣了”為理由拒絕了弟弟妹妹的好意,不過他答應了四年回家一次。

在1992年“九二共識”達成後,兩岸探親迎來高潮,鄧雪桂也于這一年來到了大陸家鄉。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他決定将村裡的學校修一修,上次來的時候看到屋頂還在漏水。鄧雪桂知道自己因為家庭貧困,沒讀過書,就想着讓這大山裡的孩子們,未來能走出大山,能夠有更好的人生。

當時,鄧雪桂看到鄉親們都非常貧困,便拿出自己的錢分給大家,除去修補學校的錢,每家都分到了幾十元,别看這錢不多,在當時可是個不小的數目,至少解決了很多人的日常開銷。

多年後,記者随機采訪那些村民時,大家都對鄧雪桂心存感激,并念着鄧雪桂的好,鄧雪桂一共回來過四次,每次回來都傾盡所有來幫助大家。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那麼鄧雪桂這幾年是發了什麼财嗎?其實,他隻不過是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退伍老兵了。他過得一直都很節儉,這些錢都是他一筆一筆省出來的。

問起鄧雪桂的時候,他說:

來到台灣之後,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人生地不熟的,拿着那麼點微薄的工資,在台灣這個物價高的離譜的地方根本消費不起。他常常連一支牙膏都買不起,一包煙5毛錢也買不起。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就這樣,鄧雪桂在第四次離開家鄉後,由于年齡越來越大,也不友善來回奔波,漸漸與家人失去了聯系。

沒想到的是,在2019年的某一天, 竟然給侄子鄧友愛打電話問他: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由于年齡增長,自己無法更好的料理日常生活,随着戰友的去世,沒人聽得懂他的湖南話,是以在當地也就沒有朋友了。

自己的兄弟姐妹們也都相繼去世,還有誰能照顧他,想來想去就想到了自己侄子鄧友愛。

鄧友愛說當他接到電話時很吃飯,他發現自己大伯的耳朵有點耳背,不過自己說什麼,大伯都沒聽見,隻自顧自的說。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鄧友愛連忙說:您等着,我馬上就過去接您。就這麼連續大聲說了幾遍,鄧雪桂才算放心下來了。

至于為什麼會緊張,則是因為自己在外漂泊這麼久,如果自己的侄子再不要自己,那就真成了無家可歸的人了。

最後,鄧雪桂在自己侄子的

家裡住了下來,現在已在安享晚年。

96歲台灣老兵想回大陸,給湖南侄子打電話:我沒錢,你還養我嗎

結語.

對于一個離家幾十載的人來說,家鄉的意義十分重大,尤其是我們國家,對家這個詞格外看重,那不是一個容身之所,而是歸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