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的年味兒

趕了兩天的車程,終于回到了我的故鄉——重慶。

所謂“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雖然不同地域過年有不同的風俗,但那團圓的氣氛是亘古不變的。南方的春節風俗和北方差異甚大,就說重慶,剛進臘月的時候就已貼好了紅對聯兒。走在大街上,街道兩側也已是張燈結彩,一片熱鬧繁華的景象。

大年三十,家家都忙着熏臘肉,慶祝臘月結束,戶戶的煙囪往外冒着滾滾的黑煙,與此同時還要去祭祖墳。在族裡老人的帶領下,帶上十幾株香,十幾根蠟燭,三五盤鞭炮,幾隊人就這樣去了山墳。

先是燒長錢,把厚厚的黃紙錢交錯撕開放入火堆,再點上兩支蠟,三炷香,然後放鞭炮,隻希望先人在天之靈保佑子孫健康,學業有成。

三十下午大人們開始包餃子,孩子們這時最開心,要麼在一旁玩耍,吃糖果;要麼走街串巷看哪家吃席就去“掃蕩”一番;要麼去空曠的場地上放鞭炮。除夕晚上家家都在守歲,期望明年萬象更新,吉星高照。

正月初一這天,無論開飯館兒的還是住家的都在烹制一種食材——兔肉。把兔肉切成丁,加上水、辣椒、花椒、醬油、香油等各種佐料放進鍋裡炖,而且每家做的量都非常大。做好後菜的顔色顯現出一種深紅色,一段一段的幹辣椒浮在上面,翻白的兔丁像一粒粒大米堆在一起,入口便是一種深厚的辣,一直在口腔内回蕩,接着是花椒的麻,味道甚是濃厚,吃一口,嘴裡回味無窮。

正月初三女兒女婿回門。春節漸漸遠了,年味慢慢淡了,可合家團圓的氣氛卻更濃了。

我雖然成長在異地,可總覺得南北兩地過年的氛圍是一樣的,都是那麼喜氣洋洋。我希望這氣氛永遠繼續下去,永不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