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入剖析JSP charset

世界上的各地區都有本地的語言。地區差異直接導緻了語言環境的差異。在開發一個國際化程式的過程中,處理語言問題就顯得很重要了。

這是一個世界範圍内都存在的問題,是以,Java提供了世界性的解決方法。本文描述的方法是用于進行中文的,但是,推而廣之,對于處理世界上其它國家和地區的語言同樣适用。

漢字是雙位元組的。所謂雙位元組是指一個雙字要占用兩個BYTE的位置(即16位),分别稱為高位和低位。中國規定的漢字編碼為GB2312,這是強制性的,目前幾乎所有的能進行中文的應用程式都支援GB2312。GB2312包括了一二級漢字和9區符号,高位從0xa1到0xfe,低位也是從 0xa1到0xfe,其中,漢字的編碼範圍為0xb0a1到0xf7fe。

另外有一種編碼,叫做GBK,但這是一份規範,不是強制的。GBK提供了20902個漢字,它相容GB2312,編碼範圍為0x8140到0xfefe。GBK中的所有字元都可以一一映射到Unicode 2.0。

在不久的将來,中國會頒布另一種标準:GB18030-2000(GBK2K)。它收錄了藏、蒙等少數民族的字型,從根本上解決了字位不足的問題。注意:它不再是定長的。其二位元組部份與GBK相容,四位元組部分是擴充的字元、字形。它的首位元組和第三位元組從0x81到0xfe,二位元組和第四位元組從 0x30到0x39。

本文不打算介紹Unicode,有興趣的可以浏覽“http://www.unicode.org/”檢視更多的資訊。Unicode有一個特性:它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字元字形。是以,各個地區的語言都可以建立與Unicode的映射關系,而Java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以達到異種語言之間的轉換。

在JDK中,與中文相關的編碼有:

JDK中與中文相關的編碼清單編碼名稱 說明

ASCII 7位,與ascii7相同www.189works.com

ISO8859-1 8-位,與 8859_1,ISO-8859-1,ISO_8859-1,latin1...等相同

GB2312-80 16位,與gb2312,gb2312-1980,EUC_CN,euccn,1381,Cp1381, 1383, Cp1383, ISO2022CN,ISO2022CN_GB...等相同

GBK 與MS936相同,注意:區分大小寫

UTF8 與UTF-8相同

GB18030 與cp1392、1392相同,目前支援的JDK很少

在實際程式設計時,接觸得比較多的是GB2312(GBK)和ISO8859-1。

為什麼會有“?”号

上文說過,異種語言之間的轉換是通過Unicode來完成的。假設有兩種不同的語言A和B,轉換的步驟為:先把A轉化為Unicode,再把Unicode轉化為B。www.189works.com

舉例說明。有GB2312中有一個漢字“李”,其編碼為“C0EE”,欲轉化為ISO8859-1編碼。步驟為:先把“李”字轉化為 Unicode,得到“674E”,再把“674E”轉化為ISO8859-1字元。當然,這個映射不會成功,因為ISO8859-1中根本就沒有與 “674E”對應的字元。

當映射不成功時,問題就發生了!當從某語言向Unicode轉化時,如果在某語言中沒有該字元,得到的将是Unicode的代碼 “\uffffd”(“\u”表示是Unicode編碼,)。而從Unicode向某語言轉化時,如果某語言沒有對應的字元,則得到的是 “0x3f”(“?”)。這就是“?”的由來。

例如:把字元流buf =“0x80 0x40 0xb0 0xa1”進行new String(buf, "gb2312")操作,得到的結果是“\ufffd\u554a”,再println出來,得到的結果将是“?啊”,因為“0x80 0x40”是GBK中的字元,在GB2312中沒有。

再如,把字元串String="\u00d6\u00ec\u00e9\u0046\u00bb\u00f9"進行new String (buf.getBytes("GBK"))操作,得到的結果是“3fa8aca8a6463fa8b4”,其中,“\u00d6”在“GBK”中沒有對應的字元,得到“3f”,“\u00ec”對應着“a8ac”,“\u00e9”對應着“a8a6”,“0046”對應着“46”(因為這是ASCII字元),“\u00bb”沒找到,得到“3f”,最後,“\u00f9”對應着“a8b4”。把這個字元串println一下,得到的結果是 “?ìéF?ù”。看到沒?這裡并不全是問号,因為GBK與Unicode映射的内容中除了漢字外還有字元,本例就是最好的明證。

是以,在漢字轉碼時,如果發生錯亂,得到的不一定都是問号噢!不過,錯了終究是錯了,50步和100步并沒有質的差别。

或者會問:如果源字元集中有,而Unicode中沒有,結果會如何?回答是不知道。因為我手頭沒有能做這個測試的源字元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源字元集不夠規範。在Java中,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是會抛出異常的。

什麼是UTF?

UTF,是Unicode Text Format的縮寫,意為Unicode文本格式。對于UTF,是這樣定義的:

(1)如果Unicode的16位字元的頭9位是0,則用一個位元組表示,這個位元組的首位是“0”,剩下的7位與原字元中的後7位相同,如 “\u0034”(0000 0000 0011 0100),用“34” (0011 0100)表示;(與源Unicode字元是相同的);

(2)如果Unicode的16位字元的頭5位是0,則用2個位元組表示,首位元組是“110”開頭,後面的5位與源字元中除去頭5個零後的最高5 位相同;第二個位元組以“10”開頭,後面的6位與源字元中的低6位相同。如“\u025d”(0000 0010 0101 1101),轉化後為“c99d”(1100 1001 1001 1101);

(3)如果不符合上述兩個規則,則用三個位元組表示。第一個位元組以“1110”開頭,後四位為源字元的高四位;第二個位元組以“10”開頭,後六位為源字元中間的六位;第三個位元組以“10”開頭,後六位為源字元的低六位;如“\u9da7”(1001 1101 1010 0111),轉化為“e9b6a7”(1110 1001 1011 0110 1010 0111);

可以這麼描述JAVA程式中Unicode與UTF的關系,雖然不絕對:字元串在記憶體中運作時,表現為Unicode代碼,而當要儲存到檔案或其它媒體中去時,用的是UTF。這個轉化過程是由writeUTF和readUTF來完成的。

好了,基礎性的論述差不多了,下面進入正題。

先把這個問題想成是一個黑匣子。先看黑匣子的一級表示:

input(charsetA)->process(Unicode)->output(charsetB)

簡單,這就是一個IPO模型,即輸入、處理和輸出。同樣的内容要經過“從charsetA到unicode再到charsetB”的轉化。

再看二級表示:

SourceFile(jsp,java)->class->output

可以看出,輸入的是jsp和java源檔案,在處理過程中,以Class檔案為載體,然後輸出。再細化到三級表示:

jsp->temp file->class->browser,os console,db

app,servlet->class->browser,os console,db

Jsp檔案先生成中間的Java檔案,再生成Class。而Servlet和普通App則直接編譯生成Class。然後,從Class再輸出到浏覽器、控制台或資料庫等。

JSP:從源檔案到Class的過程

Jsp的源檔案是以“.jsp”結尾的文本檔案。在本節中,将闡述JSP檔案的解釋和編譯過程,并跟蹤其中的中文變化。

1、JSP/Servlet引擎提供的JSP轉換工具(jspc)搜尋JSP檔案中用<%@ page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Jsp-charset>"%>中指定的charset。如果在JSP檔案中未指定<Jsp-charset>,則取JVM中的預設設定file.encoding,一般情況下,這個值是ISO8859-1;

2、jspc用相當于“javac ?encoding <Jsp-charset>”的指令解釋JSP檔案中出現的所有字元,包括中文字元和ASCII字元,然後把這些字元轉換成Unicode字元,再轉化成UTF格式,存為JAVA檔案。ASCII碼字元轉化為Unicode字元時隻是簡單地在前面加“00”,如“A”,轉化為“\u0041”(不需要理由,Unicode的碼表就是這麼編的)。然後,經過到UTF的轉換,又變回“41”了!這也就是可以使用普通文本編輯器檢視由JSP生成的JAVA檔案的原因;

3、引擎用相當于“javac ?encoding UNICODE”的指令,把JAVA檔案編譯成CLASS檔案;

先看一下這些過程中中文字元的轉換情況。有如下源代碼:

  1.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  
  2. <html><body>  
  3. <%  
  4. String a="中文";  
  5. out.println(a);  
  6. %>  
  7. </body></html> 

這段代碼是在UltraEdit for Windows上編寫的。儲存後,“中文”兩個字的16進制編碼為“D6 D0 CE C4”(GB2312編碼)。經查表,“中文”兩字的Unicode編碼為“\u4E2D\u6587”,用 UTF表示就是“E4 B8 AD E6 96 87”。打開引擎生成的由JSP檔案轉變而成的JAVA檔案,發現其中的“中文”兩個字确實被“E4 B8 AD E6 96 87”替代了,再檢視由JAVA檔案編譯生成的CLASS檔案,發現結果與JAVA檔案中的完全一樣。

再看JSP中指定的CharSet為ISO-8859-1的情況。

  1. <%@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ISO-8859-1"%>  
  2. <html><body>  
  3. <%  
  4. String a="中文";  
  5. out.println(a);  
  6. %>  
  7. </body></html> 

同樣,該檔案是用UltraEdit編寫的,“中文”這兩個字也是存為GB2312編碼“D6 D0 CE C4”。先模拟一下生成的JAVA檔案和CLASS檔案的過程:jspc 用ISO-8859-1來解釋“中文”,并把它映射到Unicode。由于ISO-8859-1是8位的,且是拉丁語系,其映射規則就是在每個位元組前加 “00”,是以,映射後的Unicode編碼應為“\u00D6\u00D0\u00CE\u00C4”,轉化成UTF後應該是“C3 96 C3 90 C3 8E C3 84”。好,打開檔案看一下,JAVA檔案和CLASS檔案中,“中文”果然都表示為“C3 96 C3 90 C3 8E C3 84”。

如果上述代碼中不指定<JSP charset>,即把第一行寫成“<%@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 %>”,JSPC會使用file.encoding的設定來解釋JSP檔案。在RedHat 6.2上,其處理結果與指定為ISO-8859-1是完全相同的。

到現在為止,已經解釋了從JSP檔案到CLASS檔案的轉變過程中中文字元的映射過程。一句話:從“JspCharSet到Unicode再到UTF”。下表總結了這個過程:

“中文”從JSP到CLASS的轉化過程

JSP charset JSP檔案中 JAVA檔案中 CLASS檔案中

GB2312 D6 D0 CE C4(GB2312) 從\u4E2D\u6587(Unicode)到E4 B8 AD E6 96 87 (UTF) E4 B8 AD E6 96 87 (UTF)

ISO-8859-1 D6 D0 CE C4

(GB2312) 從\u00D6\u00D0\u00CE\u00C4 (Unicode)到C3 96 C3 90 C3 8E C3 84 (UTF) C3 96 C3 90 C3 8E C3 84 (UTF)

無(預設=file.encoding) 同ISO-8859-1 同ISO-8859-1 同ISO-8859-1

下節先讨論Servlet從JAVA檔案到CLASS檔案的轉化過程,然後再解釋從CLASS檔案如何輸出到用戶端。之是以這樣安排,是因為JSP和Servlet在輸出時處理方法是一樣的。

Servlet:從源檔案到Class的過程

Servlet源檔案是以“.java”結尾的文本檔案。本節将讨論Servlet的編譯過程并跟蹤其中的中文變化。

用“javac”編譯Servlet源檔案。javac可以帶“-encoding <Compile-charset>”參數,意思是“用< Compile-charset >中指定的編碼來解釋Serlvet源檔案”。

源檔案在編譯時,用<Compile-charset>來解釋所有字元,包括中文字元和ASCII字元。然後把字元常量轉變成Unicode字元,最後,把Unicode轉變成UTF。

在Servlet中,還有一個地方設定輸出流的CharSet。通常在輸出結果前,調用HttpServletResponse的setContentType方法來達到與在JSP中設定<JSP charset>一樣的效果,稱之為<Servlet-charset>。

注意,文中一共提到了三個變量:<JSP charset>、<Compile-charset>和<Servlet-charset>。其中,JSP檔案隻與<JSP charset>有關,而<Compile-charset>和<Servlet-charset>隻與Servlet有關。

看下例:

  1. import javax.servlet.*;  
  2. import javax.servlet.http.*;  
  3. class test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4. {  
  5.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HttpServletResponse resp)  
  6. throws ServletException,java.io.IOException  
  7. {  
  8. resp.set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GB2312");  
  9. java.io.PrintWriter out=resp.getWriter();  
  10. out.println("<html>");  
  11. out.println("#中文#");  
  12. out.println("</html>");  
  13. }  

該檔案也是用UltraEdit for Windows編寫的,其中的“中文”兩個字儲存為“D6 D0 CE C4”(GB2312編碼)。

開始編譯。下表是<Compile-charset>不同時,CLASS檔案中“中文”兩字的十六進制碼。在編譯過程中,<Servlet- charset>不起任何作用。<Servlet-charset>隻對CLASS檔案的輸出産生影響,實際上是<Servlet-charset>和<Compile-charset>一起,達到與JSP檔案中的<JSP charset>相同的效果,因為<JSP charset>對編譯和CLASS檔案的輸出都會産生影響。

“中文”從Servlet源檔案到Class的轉變過程

Compile-charset Servlet源檔案中 Class檔案中 等效的Unicode碼

GB2312 D6 D0 CE C4

(GB2312) E4 B8 AD E6 96 87 (UTF) \u4E2D\u6587 (在Unicode中=“中文”)

(GB2312) C3 96 C3 90 C3 8E C3 84 (UTF) \u00D6 \u00D0 \u00CE \u00C4 (在D6 D0 CE C4前面各加了一個00)

無(預設) D6 D0 CE C4 (GB2312) 同ISO-8859-1 同ISO-8859-1

普通Java程式的編譯過程與Servlet完全一樣。

CLASS檔案中的中文表示法是不是昭然若揭了?OK,接下來看看CLASS又是怎樣輸出中文的呢?

Class:輸出字元串

上文說過,字元串在記憶體中表現為Unicode編碼。至于這種Unicode編碼表示了什麼,那要看它是從哪種字元集映射過來的,也就是說要看它的祖先。這好比在托運作李時,外觀都是紙箱子,裡面裝了什麼就要看寄郵件的人實際郵了什麼東西。

看看上面的例子,如果給一串Unicode編碼“00D6 00D0 00CE 00C4”,如果不作轉換,直接用Unicode碼表來對照它時,是四個字元(而且是特殊字元);假如把它與“ISO8859-1”進行映射,則直接去掉前面的“00”即可得到“D6 D0 CE C4”,這是ASCII碼表中的四個字元;而假如把它當作GB2312來進行映射,得到的結果很可能是一大堆亂碼,因為在GB2312中有可能沒有(也有可能有)字元與00D6等字元對應(如果對應不上,将得到0x3f,也就是問号,如果對應上了,由于00D6等字元太靠前,估計也是一些特殊符号,真正的漢字在Unicode中的編碼從4E00開始)。

各位看到了,同樣的Unicode字元,可以解釋成不同的樣子。當然,這其中有一種是我們期望的結果。以上例而論,“D6 D0 CE C4”應該是我們所想要的,當把“D6 D0 CE C4”輸出到IE中時,用“簡體中文”方式檢視,就能看到清楚的“中文”兩個字了。(當然了,如果你一定要用“西歐字元”來看,那也沒辦法,你将得不到任何有何時何地的東西)為什麼呢?因為“00D6 00D0 00CE 00C4”本來就是由ISO8859-1轉化過去的。

給出如下結論:

在Class輸出字元串前,會将Unicode的字元串按照某一種内碼重新生成位元組流,然後把位元組流輸入,相當于進行了一步“String.getBytes(???)”操作。???代表某一種字元集。

如果是Servlet,那麼,這種内碼就是在HttpServletResponse.setContentType()方法中指定的内碼,也就是上文定義的<Servlet-charset>。

如果是JSP,那麼,這種内碼就是在<%@ page contentType=""%>中指定的内碼,也就是上文定義的<JSP charset>。

如果是Java程式,那麼,這種内碼就是file.encoding中指定的内碼,預設為ISO8859-1。

當輸出對象是浏覽器時

以流行的浏覽器IE為例。IE支援多種内碼。假如IE接收到了一個位元組流“D6 D0 CE C4”,你可以嘗試用各種内碼去檢視。你會發現用“簡體中文”時能得到正确的結果。因為“D6 D0 CE C4”本來就是簡體中文中“中文”兩個字的編碼。

OK,完整地看一遍。

JSP:源檔案為GB2312格式的文本檔案,且JSP源檔案中有“中文”這兩個漢字

如果指定了<JSP charset>為GB2312。

JSP charset = GB2312時的變化過程

序号 步驟說明 結果

1 編寫JSP源檔案,且存為GB2312格式 D6 D0 CE C4(D6D0=中 CEC4=文)

2 jspc把JSP源檔案轉化為臨時JAVA檔案,并把字元串按照GB2312映射到Unicode,并用UTF格式寫入JAVA檔案中 E4 B8 AD E6 96 87

3 把臨時JAVA檔案編譯成CLASS檔案 E4 B8 AD E6 96 87

4 運作時,先從CLASS檔案中用readUTF讀出字元串,在記憶體中的是Unicode編碼 4E 2D 65 87(在Unicode中4E2D=中 6587=文)

5 根據JSP charset=GB2312把Unicode轉化為位元組流 D6 D0 CE C4

6 把位元組流輸出到IE中,并設定IE的編碼為GB2312(作者按:這個資訊隐藏在HTTP頭中) D6 D0 CE C4

7 IE用“簡體中文”檢視結果 “中文”(正确顯示)

如果指定了<JSP charset>為ISO8859-1。

JSP charset = ISO8859-1時的變化過程

2 jspc把JSP源檔案轉化為臨時JAVA檔案,并把字元串按照ISO8859-1映射到Unicode,并用UTF格式寫入JAVA檔案中 C3 96 C3 90 C3 8E C3 84

3 把臨時JAVA檔案編譯成CLASS檔案 C3 96 C3 90 C3 8E C3 84

4 運作時,先從CLASS檔案中用readUTF讀出字元串,在記憶體中的是Unicode編碼 00 D6 00 D0 00 CE 00 C4(啥都不是!!!)

5 根據JSP charset=ISO8859-1把Unicode轉化為位元組流 D6 D0 CE C4

6 把位元組流輸出到IE中,并設定IE的編碼為ISO8859-1(作者按:這個資訊隐藏在HTTP頭中) D6 D0 CE C4

7 IE用“西歐字元”檢視結果 亂碼,其實是四個ASCII字元,但由于大于128,是以顯示出來的怪模怪樣

8 改變IE的頁面編碼為“簡體中文” “中文”(正确顯示)

奇怪了!為什麼把<JSP charset>設成GB2312和ISO8859-1是一個樣的,都能正确顯示?隻不過當指定為ISO8859-1時,要增加第8步操作,殊為不便。

再看看不指定<JSP charset> 時的情況。

未指定JSP charset 時的變化過程

4 運作時,先從CLASS檔案中用readUTF讀出字元串,在記憶體中的是Unicode編碼 00 D6 00 D0 00 CE 00 C4

6 把位元組流輸出到IE中 D6 D0 CE C4

7 IE用送出請求時的頁面的編碼檢視結果 視情況而定。

Servlet:源檔案為JAVA檔案,格式是GB2312,源檔案中含有“中文”這兩個漢字

如果<Compile-charset>=GB2312,<Servlet-charset>=GB2312

Compile-charset=Servlet-charset=GB2312 時的變化過程

1 編寫Servlet源檔案,且存為GB2312格式 D6 D0 CE C4(D6D0=中 CEC4=文)

2 用javac ?encoding GB2312把JAVA源檔案編譯成CLASS檔案 E4 B8 AD E6 96 87 (UTF)

3 運作時,先從CLASS檔案中用readUTF讀出字元串,在記憶體中的是Unicode編碼 4E 2D 65 87 (Unicode)

4 根據Servlet-charset=GB2312把Unicode轉化為位元組流 D6 D0 CE C4 (GB2312)

5 把位元組流輸出到IE中并設定IE的編碼屬性為Servlet-charset=GB2312 D6 D0 CE C4 (GB2312)

6 IE用“簡體中文”檢視結果 “中文”(正确顯示)

如果<Compile-charset>=ISO8859-1,<Servlet-charset>=ISO8859-1

Compile-charset=Servlet-charset=ISO8859-1時的變化過程

2 用javac ?encoding ISO8859-1把JAVA源檔案編譯成CLASS檔案 C3 96 C3 90 C3 8E C3 84 (UTF)

3 運作時,先從CLASS檔案中用readUTF讀出字元串,在記憶體中的是Unicode編碼 00 D6 00 D0 00 CE 00 C4

4 根據Servlet-charset=ISO8859-1把Unicode轉化為位元組流 D6 D0 CE C4

5 把位元組流輸出到IE中并設定IE的編碼屬性為Servlet-charset=ISO8859-1 D6 D0 CE C4 (GB2312)

6 IE用“西歐字元”檢視結果 亂碼

7 改變IE的頁面編碼為“簡體中文” “中文”(正确顯示)

如果不指定Compile-charset或Servlet-charset,其預設值均為ISO8859-1。

當Compile-charset=Servlet-charset時,第2步和第4步能互逆,“抵消”,顯示結果均能正确。讀者可試着寫一下Compile-charset<>Servlet-charset時的情況,肯定是不正确的。

當輸出對象是資料庫時

輸出到資料庫時,原理與輸出到浏覽器也是一樣的。本節隻是Servlet為例,JSP的情況請讀者自行推導。

假設有一個Servlet,它能接收來自用戶端(IE,簡體中文)的漢字字元串,然後把它寫入到内碼為ISO8859-1的資料庫中,然後再從資料庫中取出這個字元串,顯示到用戶端。

輸出對象是資料庫時的變化過程(1)

序号 步驟說明 結果 域

1 在IE中輸入“中文” D6 D0 CE C4 IE

2 IE把字元串轉變成UTF,并送入傳輸流中 E4 B8 AD E6 96 87

3 Servlet接收到輸入流,用readUTF讀取 4E 2D 65 87(unicode) Servlet

4 程式設計者在Servlet中必須把字元串根據GB2312還原為位元組流 D6 D0 CE C4

5 程式設計者根據資料庫内碼ISO8859-1生成新的字元串 00 D6 00 D0 00 CE 00 C4

6 把新生成的字元串送出給JDBC 00 D6 00 D0 00 CE 00 C4

7 JDBC檢測到資料庫内碼為ISO8859-1 00 D6 00 D0 00 CE 00 C4 JDBC

8 JDBC把接收到的字元串按照ISO8859-1生成位元組流 D6 D0 CE C4

9 JDBC把位元組流寫入資料庫中 D6 D0 CE C4

10 完成資料存儲工作 D6 D0 CE C4 資料庫

以下是從資料庫中取出數的過程

11 JDBC從資料庫中取出位元組流 D6 D0 CE C4 JDBC

12 JDBC按照資料庫的字元集ISO8859-1生成字元串,并送出給Servlet 00 D6 00 D0 00 CE 00 C4 (Unicode)  

13 Servlet獲得字元串 00 D6 00 D0 00 CE 00 C4 (Unicode) Servlet

14 程式設計者必須根據資料庫的内碼ISO8859-1還原成原始位元組流 D6 D0 CE C4  

15 程式設計者必須根據用戶端字元集GB2312生成新的字元串 4E 2D 65 87(Unicode)  

Servlet準備把字元串輸出到用戶端

16 Servlet根據<Servlet-charset>生成位元組流 D6D0 CE C4 Servlet

17 Servlet把位元組流輸出到IE中,如果已指定<Servlet-charset>,還會設定IE的編碼為<Servlet-charset> D6 D0 CE C4

18 IE根據指定的編碼或預設編碼檢視結果 “中文”(正确顯示) IE

解釋一下,第4第5步和第15第16步是用紅色标記的,表示要由編碼者來作轉換。第4、5兩步其實就是一句話:“new String(source.getBytes("GB2312"), "ISO8859-1")”。第15、16兩步也是一句話:“new String(source.getBytes("ISO8859-1"), "GB2312")”。親愛的讀者,你在這樣編寫代碼時是否意識到了其中的每一個細節呢?

至于用戶端内碼和資料庫内碼為其它值時的流程,和輸出對象是系統控制台時的流程,請讀者自己想吧。明白了上述流程的原理,相信你可以輕松地寫出來。www.189works.com

行文至此,已可告一段落了。終點又回到了起點,對于程式設計者而言,幾乎是什麼影響都沒有。

因為我們早就被告之要這麼做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