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一進制複始,旦複旦兮。

“元旦快樂”是今天的關鍵詞,高頻詞。紛紛祝福語中還見到好些措辭已用上虎年了,我有些驚訝,農曆辛醜年還未結束,社會的發展,是否讓我們對傳統的各種認知與記憶變得越來越模糊了……

本文主題與牛相關,為了“捍衛”辛醜牛年,我特意将此文在今天趕出來。藉以此文順祝各位“元旦快樂”!

話說幾年前和一朋友聊天,談起宋金時期北方的耀州窯和定窯有一種“吳牛喘月”紋頗為常見,他覺得這個紋飾題材挺有意思,特地查了下,發現江西的吉州窯、景德鎮湖田窯也有,是以想來問我,同時期的龍泉窯有沒有這種紋飾。

收藏龍泉青瓷多年,當時的記憶裡卻不曾有這樣的紋飾。同時覺得,和提到的這幾個窯口相比,龍泉窯更注重釉色,尤其南宋龍泉青瓷,素面朝天的多,花紋修飾的少。且就龍泉青瓷的紋飾種類而言,植物紋居多,動物紋較少,程式化規範化的裝飾性紋樣居多,個性化表現性強的圖案較少。龍泉青瓷的紋樣(官器除外),尤其明代之前,一般比較簡單簡潔,沒有過多複雜的構圖。

後來發現,龍泉窯其實也有類似題材的紋飾,隻是目前所見的器例是明代的。

瓷器上的“吳牛喘月”紋,最早是故宮的專家提出來的(參見楊靜榮《陶瓷裝飾紋樣——“吳牛喘月”考》,《故宮博物院院刊》1984.02;王光堯《金代“吳牛喘月”紋樣考釋》,《文物世界》1999.04),并挖掘過它的文化内涵(吳牛指江淮一帶的水牛,吳地炎熱時間長,水牛畏熱,見到月亮誤以為是太陽,故喘氣,是為“吳牛喘月”,楊文認為此紋系北方中原地區工匠不滿金朝嚴酷統治的情感流露與隐晦表達),其更普遍的稱法是“犀牛望月”,也有學者稱之為“坤牛望月”(參見郭學雷《“犀牛望月”鏡小考》,《裝飾》2016年.08)。這方面的考證文章挺豐富,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搜來一看,此不贅引贅述。

圖不可略。個人不喜歡先入為主,看器看圖的直覺感受往往是思考的起點。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耀州窯青釉刻花“吳牛喘月”紋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金耀州窯青釉碗

倫敦蘇富比 2010-11-10

LOT号:180 成交價:8,125GBP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宋 定窯印花吳牛喘月碟

口徑13.6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金~元 定窯印花牡丹犀牛望月大盤

口徑25.6厘米

另有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定窯白釉印花吳牛喘月圖盤,口徑達30.5厘米,芒口亦鑲銅扣。相比耀州窯風格寫意,靈動活潑的刻花,定窯的印花紋飾繁缛精美,典雅莊嚴,隻是白釉一色,圖檔很難清晰地顯示圖案。

同是印花的還有影青器例,1991年四川省遂甯市金魚村窖藏出土的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印花“吳牛喘月”紋盤,口部也作銅扣處理,紋飾之精美不遜于定器。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口徑19厘米

四川宋瓷博物館藏

龍泉窯中類似題材的器例主要是如下圖這種明代的菱花式折沿盤: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香港佳士得 2018-10-04

LOT号:0033

兩例均為十六出菱花口,紋飾是模印的陽紋,十厘清晰。

以前見過這樣的盤子,一直未曾留意,并未将它和“吳牛喘月”一類的主題聯系在一起。因為單看圖中的動物形象,既不像牛也不像犀牛,獨角,但角長在頭頂上而不是像犀牛那樣長在鼻子上,脖子較細長,四肢也偏纖瘦,整個身形矯健,和牛和犀牛均有出入。而且此獸身披火焰紋,似有神性光輝,其上流雲托月,周圍纏枝扁菊圍繞,折沿上是一周如意形朵花,怎麼看,也不會和“吳牛喘月時,拖船一何苦”之類的涵義關聯。以上耀州窯、定窯、景德鎮窯的相關器例圖案,我的直覺感受,也是一種美好,同樣看不出是“吳牛喘月”的“痛苦呻吟”。

值得關注的是,金代的官鑄銅鏡上也有這類紋飾題材。有學者考證認為,這類紋飾中的“牛”應系朱雀七宿中的鎮水神獸“井木犴”,銅鏡是用來鎮水的,應該稱為“井宿鎮水鏡”,銅鏡圖案中除了“牛”,還有水,有星,有月,是“通過描繪生命、自然和天象之間的某種聯系,來表達對國家治理、社會發展和百姓生活的某種期盼”(參見朱偉《金代“星宿鎮水鏡”與“犀牛望月鏡”“吳牛喘月鏡”的關系》,《文物鑒定與鑒賞》2015.07)。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金代“承安二年”吳牛喘月故事銅鏡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南宋 吳牛喘月紋銅鏡

儀征市博物館藏

此種觀點頗有說服力。我在網上找了雲南盤龍江畔的銅犴圖,井宿鎮水之說一直延續至清代,銅犴形象與銅鏡中的“牛”形也較符合。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瓷器上的牛月紋飾題材很可能脫胎于銅鏡。尤其上述定器圖案,其與銅鏡的構圖頗有相似處。且定窯、影青器例中,除了牛與月,也均出現了水波與星辰。

龍泉窯的圖案,與耀州窯一樣,隻有牛與月,是從紋飾母型中剝離出來的一種簡化,其内涵無疑也發生了變化,要稱之為“井宿望月”恐怕不妥。尤其民窯器,一般以百姓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紋飾表達為主,即使有高深莫測的原型内容,也往往會經“改造”。

牛常見,要在瓷器上刻劃牛的形象不至于相差太大。個人認為,龍泉窯牛月紋盤上的“牛”應該還是指犀牛更為妥帖。之是以與真實的犀牛形象相差大是因為犀牛一身是寶(操吳戈兮被犀甲;犀角入藥),屠戮過甚,在宋代就已不常見了。一般人未見過犀牛,不知道犀牛長啥樣,對于犀牛的刻劃就如“犀牛望月”一詞的含義(犀牛視力不好,覺得月亮是模仿它角的形狀),無異于盲人摸象,觀鳳一羽,臆想的成分居多。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元代《飲膳正要》插圖裡的犀牛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明代《三才圖會》插圖裡的兕(犀、兕相近)

淺析龍泉青瓷中的“犀牛望月”紋

《清代彩繪西遊記》井木犴咬死犀牛精圖

《西遊記》插圖裡的犀牛畫得最誇張,似鹿似山羊,連牛都不像。

小說裡青龍山玄英洞的這三隻犀牛精分别稱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塵大王。民間傳說認為犀牛角具有祛暑、驅寒和卻塵的神異功能,這名号正取自于此。不僅如此,傳說犀牛角還有“辟水”之能。

卻塵犀,海獸也,其角辟塵,置之于座,塵埃不入。

——南朝梁 任昉《述異記》

又有駭雞犀、辟塵犀、辟水犀、光明犀,此數犀,但聞其說,不可得而見之。

——唐劉恂《嶺表錄異》

犀者,南徼之外有牛重千餘斤,一角在鼻端,可以為寶,有辟塵者,有辟水者。

——唐玄宗注《道德經》

(唐)文宗延學士于内殿,李訓講《易》。時方盛暑,上命取辟暑犀以賜。

——唐白居易《白孔六帖》

交趾進犀角,色黃如金。冬月置殿中,暖氣如熏。上問使者,曰:“此辟寒犀也。”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

古人所認為的犀牛,喜歡看星星看月亮,犀牛角能吸收星辰之精華,是富有神性靈性的異獸(心有靈犀一點通)。以犀牛望月入紋飾,其所傳達的是一種美好寓意。

是以個人認為,上文所述的明代龍泉窯菱花盤紋飾解讀為”犀牛望月“紋甚好,無須附會為“吳牛喘月”之類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