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歲冬,賈樟柯在本市一間座無虛席的大廳裡,上了一堂劇本創作公開課。
兩個半小時,他不喝水,也沒有講稿,就坐在那裡侃侃而談。
語言流暢,表達清晰,内容全都是實用的“幹貨”,不藏私,不故弄玄虛,沒有花拳繡腿,一招一式細細地講,金句疊出。
給我印象較深的是結尾的那句話:“是不是經典不是寫作者當下要考慮的問題。今天不為人所注意的可能一百年後會被稱為經典;今天被稱為經典的一百年後可能不被人提及。是以,對于創作者來說,實作自己當下的願望和訴求是最主要的。”
他提到自己打算拍一部古裝電影,為了找到在清朝的感覺,已經停工整整一年。
他特意将自己的作息調整到與古人一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意規避現代化都市的喧嚣生活。
他說自己浸淫到這種生活裡,對于劇本創作來說,“構不成情節,但構成氣味”。
台下有人竊笑:“這種方法夠笨。”
就沖這“笨”,他的新片出來後我一定去影院買票觀看。
當他講完起身緻謝時,雷鳴般的掌聲響起。
主持人熱情地感謝他在百忙之中來授課,并說賈導馬上要坐高鐵回北京。
“等一下!”他忽然打斷主持人,“我還有一點要補充,關于美的判斷。”
他又坐下來講了十幾分鐘才匆匆離去。
電影《無用》劇照
賈樟柯曾經為服裝設計師馬可拍過一部紀錄片,片名叫《無用》,即馬可的服裝品牌名。
接着我要說的是馬可為一群人設計服裝的故事。
她曾經有一批客戶,那是一群舞者,來自台灣著名的雲門舞集。
從接到邀請開始,馬可就深入舞團,給舞者們量體的同時,和每一個人交談,并拍下每一個人的舞姿。
當她第二次來到舞團時,舞團創始人林懷民驚訝地發現,馬可叫得出每一個舞者的名字。
為了貼合舞蹈主題,馬可用的布料全部是手工紡織、手工印染的。
印染的布會發硬,她就把它們搓軟,再用手工來縫制。
令林懷民更驚訝的是當演出服被演員穿上身的那一刻。
面對那麼多群舞演員,馬可不是做成統一服裝,而是用相同顔色和材質的布料,根據每個人的氣質,為他們做了一件件獨一無二的舞服。
她最後做出的衣服,每一件都完全符合舞者本人的身形。
真是不嫌麻煩。她也喜歡下笨功夫。
作者:百合。來源:《讀者》雜志2018年第9期,原标題《肯下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