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級生這個詞語相信我們大多數人聽起來并不感到陌生。或許我們身邊就有不少的學生有過這樣的經曆,通常這樣的學生在我們家長的眼裡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也經常被冠以天才神童這樣的稱号。剛剛國小畢業的年紀,就能夠進入大學讀書,與正常的學生對比之下,可見外界的目光有多麼的驚羨熾熱。
但是,這樣的光鮮亮麗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很多跳級神童都願意重新一遍,自己慢慢讀,“跳級插班,沒有從小玩到大的朋友”,“都是我主動找别人說話,别人從來不理我”,這些都是很多跳級神童的心裡話,而且不光是缺少友情,很多的神童們在這幾年的經曆隻有學習,盡管他們的學曆知識已經到了大學的水準,但是自理能力依舊停留在國小的水準,不能夠做到生活自理,這樣子難道是我們希望的嗎?
神童們有自己的光榮與驕傲,但同時也有那種與衆不同帶來的傷感與失落,是以是否能夠跳級并不能夠僅僅按照智商的高低來定,同時也得考慮到個人的心智能否跟的上,我想大部分學生還是得尊重學習的規律和教育規律,按部就班的去學習,隻有這樣才能真正有利于學生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