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 |《對手》作者王小槍:一部優秀的諜戰劇,人物塑造最關鍵

作者:第一讀者

當代都市背景、“潛伏間諜”視角,電視劇《對手》在央視八套剛開播就透露出與傳統諜戰劇的不同。這種不同來自編劇王小槍一直以來的創作追求——創新。伴随《對手》的熱播,該劇同名小說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說《對手》是王小槍繼《面具》《密使》《追擊者》後推出的又一部諜戰作品。小說用寫實手法展現了和平年代的間諜與反間諜鬥争,既揭示了間諜常用的套路,助力普及反間諜知識,同時歌頌了那些護衛國家安全的國安衛士。日前,《讀者報》記者獨家采訪到了王小槍,請他聊聊《對手》背後的故事。

專訪 |《對手》作者王小槍:一部優秀的諜戰劇,人物塑造最關鍵

從呼家樓地鐵站走出來的時候,老魏下意識地停了一下,擡手擋了擋刺眼的陽光。可就是停留了這麼片刻的時間,身後便傳來了禮貌卻極不耐煩的聲音:“麻煩讓一下。”不等老魏完全讓開,已經有數個人影從他身邊匆匆經過。明明已經過了早高峰最繁忙的階段,可這裡的人卻絲毫沒有放慢腳步的意思。老魏僅僅是在電梯口慢了一兩秒,就已經成了人流憎惡的絆腳石。

這樣的節奏,讓老魏既陌生又熟悉——他生活的城市沒有北京這麼洶湧澎湃,但他的工作卻像地下的暗流,靜谧、曲折、湍急,甚至兇險。不過,這些讓人精神為之一緊的詞,表面上絕對不能顯露半分。就像他此刻的樣子,其貌不揚,穿着普通,反應有點遲鈍,被人在電梯口扒拉了一下,也沒什麼脾氣,慢悠悠地出了地鐵站,朝站口旁邊的朝陽劇場走去。

是以,誰能想到老魏其實是廈州市國家安全局的一名幹警呢?

……

作家王小槍在小說《對手》的開篇,就以老魏的一系列動作還原了喧嚣的大城市裡那種快節奏的緊迫感,也為整部作品奠定了故事基調。小說講述了國安幹警在波瀾不驚的生活中,如何發現敵方間諜的蛛絲馬迹,并憑借智慧與勇氣,一路與狡猾的對手較量赢得勝利的故事。

專訪 |《對手》作者王小槍:一部優秀的諜戰劇,人物塑造最關鍵

王小槍曾獲趙樹理文學獎、華鼎獎最佳編劇提名等,寫過多部諜戰劇,寫出第一部諜戰劇《密使》後,寫《追擊者》嘗試諜戰與喜劇的混搭,寫《面具》則從一個敵方特務的視角展開叙事。到了《對手》,他繼續尋找新的角度,從故事到人物,寫作初衷都隻有一個:寫不一樣的。

小說《對手》颠覆了大家對諜戰題材的刻闆印象,很多影視劇刻畫的間諜形象,要麼是風情萬種、内斂自持的果敢美女,要麼是八塊腹肌、身手靈活、眼神憂郁機敏的型男;很多諜戰類型的小說,疑雲重重,角色神秘,經曆驚險刺激,讓人看着心跳加速。但《對手》告訴大家以往看到的進階感以及拉風炫酷稍顯做作,一個話痨計程車司機丈夫與一個得了甲亢情緒不穩定的妻子,兩口子為生活精打細算,為孩子争吵,為錢抱怨,煙火氣成為保護罩,兩個間諜安穩生活了十八年。

在溫暖與殘酷之間遊走,在現實與理想間對決。哭泣者心有餘溫,狂奔者手捧玫瑰,感恩者上下求索——所有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對手。

相比于公安民警,老百姓對國家安全機關人民警察了解不多。作為人民警察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安全機關幹警一直以來都因其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不為人所知。他們繼承發揚黨的隐蔽戰線紅色基因和優良傳統,不怕犧牲、冒險犯難、鬥智鬥勇、敢于亮劍,為保衛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保護人民生命财産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在小說《對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也會有煩惱,家庭和工作不能兩顧;他們也會受到傷害,身邊親密的人有可能别有用心;他們也會因為孩子不寫作業發脾氣、沒時間辦婚禮會抱怨、看見曾經的夫妻有新生活會落寞。這些國家衛士同樣也有了煙火氣,但是卻更可愛、可敬。

專訪 |《對手》作者王小槍:一部優秀的諜戰劇,人物塑造最關鍵

【對話王小槍】

◆讀者報:《對手》的創作緣起是什麼?

王小槍:三年前,央視新聞在國家安全日播出了大量關于台灣間諜在大陸落網的新聞。這是一個打開創作思路的契機。

◆讀者報:跟您此前的諜戰作品相比,《對手》的創新之處到底在哪裡?

王小槍:本質上都是描摹一種特殊的職業,一些平時我們接觸不到的人群。間諜和反間諜都是一種很特别的人物,諜戰隻是外衣,人物才是核心。現代諜戰距離觀衆更近,零距離,相對而言,劇中人的一舉一動更容易讓觀衆共情。精神困境也是另一種不同的展現。

◆讀者報:創作中,您遇到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王小槍:優勢是題材稀缺,觀衆看劇都是喜新厭舊的。相應的,障礙也與此有關,沒什麼參考的東西,隻能自己摸着石頭過河。

◆讀者報:在作品中,除了國安幹警的神秘性以外,如何讓讀者産生共鳴至關重要。對此,您是如何考慮的呢?

王小槍:一部優秀的諜戰劇,标準肯定是情節不落俗套,節奏明快,在這兩者的基礎上,塑造出一群有魅力的人物。類型其實不重要,找到身上有光彩的人物才是關鍵。歸根結底人物塑造是最關鍵的,也是最重要的。

專訪 |《對手》作者王小槍:一部優秀的諜戰劇,人物塑造最關鍵

▲電視劇《對手》劇照

◆讀者報:您是《對手》的小說作者,也是同名電視劇的編劇。在内容呈現上,各有哪些側重點或不同?

王小槍:小說其實更加的個人化,自我表達的東西也更多,主人公的心理狀态以及情節上的一些細節也更加豐富。劇本以及最後的成片,因為各種各樣的一些原因,肯定會做一些必要的删減,這部分在小說中是得以保留的。

小說其實在自我表達方面會更加完整。

◆讀者報:很多讀者在已經知曉小說結局的前提下,如何吸引更多的電視劇觀衆是一個難點。您在編劇過程中有沒有考慮過這一點?

王小槍:我個人覺得看書和看電視劇的群體還是有所差別的。他們是不一樣的兩個人群。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社會還能靜下心來捧着一本書,靜靜閱讀的人已經不多了,這些人是稀缺的。我非常尊重他們。在小說裡面,人物的内心會更加豐富,這些潛台詞和心理活動,實際上是作者和讀者的一種交流。

◆讀者報:對您而言,諜戰寫作的吸引力到底在哪?

王小槍:我寫的第一部諜戰劇叫《密使》,大概是12年前。諜戰劇其實是偵探劇的一個變種,它在本質上和推理小說、偵探小說、以及警匪劇,都有天然共通的地方。情節緊張、人物關系特别、内心世界豐富,每個人物都會有兩難的部分,這些都是吸引觀衆和讀者興趣的元素。國内的諜戰電視劇一直是閱聽人群體多的類型,國外的很多高電影票房也都是這個題材。

◆讀者報:如今的很多讀者口味越來越刁鑽,在您看來,諜戰作品如何才能滿足這種不斷進化的需求?

王小槍:好的作品會有一道金線。要求是情節不落俗套,節奏明快,在這兩者的基礎上,塑造出一群有魅力的人物。類型其實不重要,找到身上有光彩的人物才是關鍵。人物是重中之重。

◆讀者報:除了諜戰作品,您接下來有對其他題材的嘗試打算嗎?

王小槍:2021年播出的一部《功勳》,我創作了裡面的《無名英雄于敏》的單元。這也是一次新的嘗試。我現在手頭正在創作的是一部叫做《縣委大院》的主旋律題材,描寫的是一個縣委書記和他的同僚們的故事。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類型,這會讓我有新鮮感。對于創作者來說,新鮮感是特别重要的。

另外,在平時,我喜歡看一些曆史小說,也不能天天諜戰。

(讀者報全媒體記者 何建)

編輯:王欣 責任編輯:董小玥 稽核:周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