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齊秦曾并稱“東西二帝”,但奈何之後秦盛齊衰?

戰國中期,齊秦并稱“東西二帝”,傲視諸侯,表面看二國不相上下,其實細看還是能窺見齊國衰落的必然性。

其格局很像上世紀美蘇争霸的冷戰,蘇聯有其優勢,美國優勢更顯,齊秦兩國亦是如此。源于兩國發展之初變法的徹底性,可以說這也是齊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從名字也可以看出來。顧名思義,秦國方面,是貫徹的“商鞅變法”,而齊國齊威王時期是實行的“鄒忌改革”。一變法,一改革,哪種更加徹底,相信不需要多說,大家也心知肚明。事實也是如此,秦國到統一時,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吞二周而亡諸侯”,貫徹商鞅變法近一百五十年。反觀齊國,就是威王時期進行過鄒忌改革,之後隻是稷下學宮一直在發揮作用,而稷下學宮對于齊國,增強國力隻是一時,并不能長久,到了田單複國後,齊國迅速衰落即是因為這個原因!

齊秦曾并稱“東西二帝”,但奈何之後秦盛齊衰?

再加上齊國本身就是八百裡魚鹽之地,商業發達,到了闵王時期,是真正的二世祖,攻秦破宋,這也使得齊國的君王容易滋生怠惰之心。更何況到幾乎亡國的齊闵王時期,表面看國際形勢一片大好,楚魏已衰,趙國未起,秦國遠在西陲,沒有太大的外敵威脅,君主更容易大意,迷之操作!魏惠王,楚懷王即是如此,這也是齊闵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滅宋的原因,之後就引得五國攻齊,爆發濟西之戰,齊國衰落。

最後一點就是地形,相較于秦國,齊國境内五險可守,就如同秦始皇統一天下時,其他五國已滅,秦國旦夕就到齊國國都臨淄,齊王建想組織軍隊抵抗都沒有來得及。而燕昭王派遣樂毅伐齊也是如此,濟西一敗,臨淄沒多久就打下來了!

與之相對的秦國,有函谷天險,關中巴蜀糧倉,可以東出打六國,而六國合縱攻破函谷關卻不容易。六國唯一一次攻破函谷關還是公元前296年,齊闵王派遣匡章率領齊、韓、魏三國聯軍攻破的,但之後又是謎之操作,沒有加大戰果,割地求和了事,秦國沒有傷及根本。這也就造成齊秦國力此消彼長,齊國衰落不可避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