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陪護機器人”研報:距離真正“陪護”還差那麼一點

一款有“缺陷”的機器人,怎能做到真正的“陪護”?

“陪護機器人”研報:距離真正“陪護”還差那麼一點
近日,鼎盛智能釋出了一款名為Ibotn的(愛蹦)幼兒陪伴 機器人 ,核心看點就是通過人臉識别、場景識别等計算機視覺技術來實作機器人對兒童的陪護。不過,這個“亮點”實在有點不夠亮,因為在小編看來,在實際的日常生活中,除了不能說話,一隻受過訓練的汪星人就能将這些工作做的綽綽有餘了。

作為一名陪護者,機器人的前景很光明

陪護機器人,顧名思義,就是對人類起到一種“陪伴照護”的作用,而其中面向的人群,主要以老人和幼童為主。

“陪護機器人”研報:距離真正“陪護”還差那麼一點

以幼童市場為例。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披露的一組資料,全世界每天平均有2000個家庭因為兒童意外傷害失去孩子,在中國每年有1000萬兒童遭受各種各樣的傷害,約占中國幼兒總數的10%,全中國有6800萬留守兒童、1000萬城市留守兒童因為缺乏父母的有效陪伴和監護都有可能面臨這樣的處境。

不隻是安全,對于孩子各方面成長環境,為人父母總是會萬分關注,而如今社會上,做父母的總是公務繁忙,進而不能很好地陪伴孩子身邊,引導孩子的成長。這種空缺的出現,對于可以24小時陪伴在孩子身邊的陪護機器人來說,市場前景還是相當廣闊的,再加上老年人的市場,可謂一片光明!

在目前,陪護機器人都長啥樣、能幹啥?

在目前的國内市場上,被各種帶着“

人工智能

”光環的陪護機器人充斥着,而其中又以兒童機器人為主流。讓我們以兒童機器人為例,看看機器人在生活中都具備哪些技能。

“陪護機器人”研報:距離真正“陪護”還差那麼一點

在外形上,鑒于身高、心理等因素,兒童機器人的外形多變,以可愛呆萌為主,比如深圳市金剛蟻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生産的小憶機器人,一個小小的身子上配着一個圓圓的螢幕,中間兩隻渾圓大眼和一張小嘴,還能根據情景做出不同的表情,連大人看了都覺得可愛,更何況在小朋友中的受歡迎程度。

“陪護機器人”研報:距離真正“陪護”還差那麼一點

由于兒童還處于成長期,因而在功能上,兒童機器人更注重于娛樂和教育。比如清華紫光旗下的小優機器人,正如介紹所說,它是一個具有生命特征的機器人,不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能唱歌、跳舞,在陪護兒童的同時,給他們做榜樣,與他們一起學習、互動。

當然,這些内容僅僅指的兒童機器人。而相對于該類型的機器人,老人陪護機器人不管是從外形,還是功能上,都有着顯著的差别,不過,不管如何不同,這些機器人的存在都是為了一個目的——陪護。

要想合格,機器人還差在哪兒?

講真,在教育和娛樂方面,現如今的陪護機器人已經做得相當不錯了,但都說“人無完人”,作為人造的硬體産品,如今的陪護機器人也有着那麼一絲絲的缺陷,我們還是以兒童機器人為例,講講它們還有哪些細節需要改進一下。

“陪護機器人”研報:距離真正“陪護”還差那麼一點

首先就是跟随。對于愛好跑東跑西的兒童,要想達到最佳“陪護”效果,陪護機器人就得擔當“貼身保镖”,而這其中所涉及的不僅僅是移動的速度,還有人臉識别的技術。

比方說近日初創公司鼎盛智能推出的幼兒陪伴機器人Iboth,在現場進行測試的時候,隻有測試人員以正臉面對機器人,它才能起到“跟随”的作用。而在跑動的過程中,機器人所面對的多是兒童的背面,基于這個bug,想做到真正的陪伴、陪護,機器人的“識别”範圍還需進行擴充。

“陪護機器人”研報:距離真正“陪護”還差那麼一點

其次是與兒童的自然互動。以小優機器人為例,它的系統中包括20000種針對各種生活場景的互動會話内容,以及6500句聲控檔案,因而在與人類的互動中,小優可以正确進行語音識别。但是,這是以兒童的咬字與發音比較标準為前提的就像宣傳片中的小孩。然而,我們都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兒童的說話并不清晰,邏輯性也沒有那麼的緊密,有時連大人都不能了解的話,又如何能確定機器人能夠進行正确的了解呢?

此外,肢體互動也是一個重點。兒童對于新事物總是喜歡拍拍打打,如果此時機器人能夠用“手臂”與其進行肢體互動的話,不僅能與孩子進行更好的互動,還能更好的引導孩子的行為。比如在孩子走向陽台的時候,用手臂将其拉住,再用語音進行勸阻,雙管齊下,何愁護不住孩子?

“陪護機器人”研報:距離真正“陪護”還差那麼一點

最後就是自學能力。此前,對于兒童陪護機器人,曾做過高端教育機器人的EZ Robotics創始人曾說過:“兒童機器人的難點不在結構和技術上,難點在于情感的互動和内容的生産以及機器人的自學習能力。”

衆所周知,由于網際網路的普及,現在孩子們的思想早已超過了年齡的标準,比如一個4歲的小朋友在學校交了一個女朋友,他會将這件事與家人和機器人分享,而對于針對兒童的機器人來說,這個已經超過了它系統内部所添加的固定知識,繼而不能對兒童的分享進行回饋,久而久之,陪護機器人就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因而,作為一個兒童陪護機器人,要想實作自己的價值,必然要具備自學的能力,才能跟上兒童的思維,走的更遠!

原文釋出時間:2016-08-11 15:51

本文作者:韓璐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鎂客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鎂客網。

繼續閱讀